基于现代学徒制的“运输操作实务”教学探索与研究
2018-07-25
(天津市第一商业学校,天津 300180)
2014年5月,国务院在《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提出“开展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完善支持政策,推进校企一体化育人”。2014年9月,教育部要求开展“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厂、校企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2015年1月,教育部决定开展现代学徒制的试点工作,这标志着现代学徒制的落地生根发芽。
一、现代学徒制
现代学徒制是指在传统的学徒制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发展,借助校企深度融合,教师和师傅共同为培养学生的技能进行深度合作的一种教育模式。
(一)现代学徒制的典型模式
近年来,物流专业引进国际先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势头越来越猛烈,英国现代学徒制、德国双元制、澳大利亚“培训包”模式、瑞士学徒制、美国学徒制、新西兰NZQA、新加坡教学工厂模式、日本企业内训模式等,当前较为典型的有如下几种模式。
1.现代学徒制国内典型模式
(1)我国大陆地区的“订单班模式”
这种模式是指学校以企业用人协议(订单)为基础,根据企业的用人要求组织人才培养工作,实现产销衔接,对口培养。“订单班”培养出来的学生可零距离上岗,校企深度融合提高了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实现学校、用人单位和学生的共赢,是一种产学结合的“高层次形式”。但也有其弊端:人才培养规模小、企业的发展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等。
(2)台湾地区的“建教合作”模式
这种模式的特点是在教育的过程中引入了经济功能,学生一方面学习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到企业进行技能学习并获取一定的报酬。
2.现代学徒制国外典型模式
(1)德国的“双元制”模式
德国“双元制”模式的特点是学生分别在企业和学校接受教育,时间占比约为7:3;企业所采用的教材是联邦职业教育所编制的技能模块,职业学校所采用的是基础教材与专业教材;在企业,由行会组织进行技能考试,在学校,由行会管理进行理论考试;学习期满,企业向学徒颁发培训证书、技工考试合格职业资格证书,学校颁发结业证书;学生在企业的学习费用由企业负担,在学校的学习费用由州政府支付。
(2)英美国家的“合作教育”模式
这种模式的特点是学生以“员工”的身份主动参与到企业的实际工作中,利用校企合作的模式,提高自身技能,优化企业工作,实现互利共赢的局面。
综上所述,针对商贸类物流专业下的《运输操作实务》引进英美国家的现代学徒制模式较为符合实际需要。
二、传统教育体制下的《运输操作实务》课程的教学模式
(一)课堂技能匮乏,缺乏兴趣
传统教育体制下,学校教师采用填鸭式的枯燥无味的理论教学模式,教师主导完成授课教材中的重难点,学生没有发挥主体的作用,动手操作机会较少,学生对课堂没有兴趣,甚至出现抵触的心理,导致部分同学拒绝从事相关行业岗位;另一部分学生只能对表层知识概念略知一二,没有操作技能的支撑,不能迅速的融入到企业的具体工作中。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日益重视,尽管校企合作、岗位主导,岗位引领、工学交替等人才培养模式不断被应用到教学过程中,但是校企合作的程度及策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结果。
(二)课程内容混乱无序
“运输操作实务”课程主要讲述了五种运输方式——公路运输、水路运输、铁路运输、航空运输、国际多式联运的相关知识以及定性和定量两方面的运输成本优化策略和运筹理念,其中包括运费的计算、运输的流程、相关单证、运筹方法等大量知识点,杂乱无序,错综复杂,思路框架模糊,造成的后果就是学生只能将大量课堂知识中的少数知识点应用到企业岗位中,甚至还有部分所学知识与企业实际有一定的区别。例如,学生学过多种运输成本优化的定量方法——节约里程法、产销平衡法、最短路法等,却不知道该如何将这些方法及其理念运用到企业中,进行企业成本、流程的优化。再如,课本上根据我们所学海运费一般是一个非负数,但是在拼箱的工作过程中会遇到海运费为负数的情况,大部分学生不能理解船公司倒贴运费,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船公司想借此达到揽货的目的,在货物到达目的港之后,船公司会向收货人收取更高额的目的港费用,不但可以抵消它所倒贴的运费,还能有一笔盈利。
(三)学校本位课程培养模式
该课程虽然在大力推进校企合作,但依旧是学校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标准,这种培养模式的主体依旧是学校,企业的参与完全是为了配合学校。由于缺乏政府的引导、激励措施,在面对大量的几乎是零基础学生时没有耐心,不能积极的培养学生,致使企业实践徒有虚名,如此“校企合作”依然是学校本位人才培养模式。
(四)企业实践效果甚微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缺乏企业实践,课堂上的大量知识永远都只是零碎的小知识点,致使学生毕业时技能匮乏,成本意识和统筹优化意识淡薄,不能将课堂知识应用于企业实践中。运输操作实务课程和仓储作业实务课程有很大的区别,后者可以选取一家生产企业的仓储部门进行实习,也可以选择一家第三方物流仓储公司实习,而在运输操作实务课程中涉及的企业岗位很多,例如:公路运输业、铁路运输业、航空运输业、水路运输业、国际多式联运,而在每一个行业内又有若干个岗位,学校很难结合这一门课和若干个企业合作,由此带来的后果就是企业实习变成了企业“观光”,这样的企业实习效果也必然收效甚微。
三、现代学徒制下的运输操作实务课程的教学模式
现代学徒制,充分重视学生、企业、学校三者的相互影响作用实行教师授课、企业实践,并将在学校和企业所学的知识相互融合,实现课程内容和职业标准的对接、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的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对接,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培养出具有运输优化创新意识和管理意识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图1 现代学徒制的六大“对接”
天津发展依托天津新港,天津新港2016年全年完成货物吞吐量5.5亿吨,同比增长1.9%,集装箱吞吐量1450万标准箱,同比增长2.8%,港口促进了天津经济的繁荣和发展,同时带动了一大批岗位群,包括国际货运代理、船代、报关、报检、仓储等。在运输操作实务课程中,我们会学到集装箱海运出口流程:委托代理;安排订舱;接受订舱;提取空箱;装箱集港;落实舱单及运抵报告;报关放行、装船;缮制舱单;货物出运、换取提单;费用结算及提单交付。仅仅依靠教师课堂讲授以及流程模拟,学生依然不能理解具体的操作注意事项以及如何进行流程的紧密衔接。现代学徒制则进一步深化了校企合作,学生通过在企业进行课堂内容的进一步深化和验证,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学生流程优化意识。
(一)多种授课模式
1.学校教师授课,企业师傅指导
学校和企业专业人员共同制定课程标准,实现课程目标与产业需要的对接,增强授课内容的实用性;企业师傅不定期的进入到学校,在教室给学生进行章节模块注意点的讲解,完善教师授课内容,强化重点;针对学生一段时期的理论知识的学习,企业师傅将企业案例带进教室,和学生共同利用已学知识来进行企业问题的解决和企业流程的优化,既检验了学生的学习水平,又为企业进行了优化;教师和学生共同为企业指定具体操作文件,针对国际海运出口过程,可以将具体的出口流程制作成规范文件,来指导企业员工不断进行业务优化。规范文件主要包括三大类内容:进出口流程详细说明、进出口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突发事件及如何处理、岗位素养要求。在制作企业规范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加强了自己的岗位技能,也深化了理论知识的学习。
2.校企共同开发模拟软件
如“络捷斯特”已经开发的基于第三方物流的运输模拟软件,借助手持和软件,共同完成提、送货流程。学生通过校内实训形成初步的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职业意识。针对国际海运出口流程,企业师傅和教师共同开发模拟软件,将理实一体化更贴近工作具体岗位情境,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
3.企业轮岗实习
学生进入企业进行轮岗实习,岗位设定分别为:单证员、操作员、客服、报关员、港口仓库装箱员,每一岗位配有一名企业师傅,学生跟随师傅学习实际岗位具体操作,增加自己的实践经验,提高自己的实践技能。
(二)多主体教学模式
针对企业参与到校企合作过程中的积极性不高的问题,首先将学生带入企业进行企业文化的初步了解,加深学生的印象,同时针对企业需求,为企业培养不仅适合企业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还具有为企业进行创新优化意识的“物流人”。在企业师傅与学校教师的沟通过程中,提高教师的实践技能,让教师带着任务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和教师共同解决企业所遇到的问题,将解决方法及时和企业师傅进行沟通,不断进行企业业务流程的优化,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企业效率,激发企业的积极性,实现多主体教学模式。
(三)多种评价机制
1.过程性评价
学生及时将自己的所学应用到企业实践中,在企业实习的过程中进行评价。例如通过学习集装箱海运出口流程,学生进入企业学习相关具体工作,企业师傅结合实际情境,请同学独立完成相关流程操作,企业师傅根据学生的操作情况进行评价打分,同时进行过程性的引导和纠正。
2.创新性评价
学生在企业学习的过程中,会充分的运动课堂的理论知识去解决企业所面临的一系列的问题,针对企业所遇到的瓶颈或者说企业受限的流程和业务进行优化和开拓,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创造性观念。如:企业运输成本过高,如何进行优化。利用我们课堂所学,为企业提出具有可行性和实践性的指导意见。
3.职业素养评价
由于当前学生不愿意吃苦,团结合作意识淡薄,通过企业学习,增强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的意识,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的良好职业素养。如:在海运出口过程中,流程是否紧密衔接决定着货物能否及时上船,如果不能,会产生一定的堆存费。此时团结合作、与人沟通的职业素养尤为重要,因此,职业素养评价是及其有必要的。
4.获取相关资质证书
现代学徒制的一个典型特点就是将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相对接,在学习的过程中考取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在考取职业资格证书的过程中丰富了学生的实践技能和理论知识的相结合。例如:教师带领学生,在跟随师傅学习的过程中,以解决企业所面临的问题为任务,将教室学习和企业学习紧密融合,在实习实践的过程中突破困难,完成任务,层级递进,逐步完成高难度问题的解决,最终获取英国评估师的资格证书。
四、结语
天津依托天津港的地理位置,培养符合物流产业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尤为迫切,如从事国际海运空运进出口业务的运输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运输操作实务”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引入现代学徒制,除了提升本门课程的建设之外,更重要的是通过多种授课模式,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丰富和完善企业与学校的双本位模式,多角度考核学生,培养具有管理全局观念的、具有创新成本优化意识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最终实现培养高层次“物流人”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