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留守儿童的现状对团队合作能力培养的影响
2018-07-24黄海俊
黄海俊
摘 要 由于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山区较多的年轻人外出到经济发达的地区务工,因此产生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在倡导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团队合作对学生个人能力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而留守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因此他们对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有较大的影响。
关键词 留守儿童;现状;团队合作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35-0181-01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就是让学生从传统的“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我会学”,通过老师在知识上传授,方法上指导,提升至“我会学”,成为学习的主动者。这无疑是一种积极且适应时代的转变。团队合作学习是快速提高个人素养和学习成绩的重要学习方式,只有依靠团队的力量,发挥集体的作用,才能更好地实现个人目标。在欠发达地区,存在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使得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工作受到一定的影响。下面就留守儿童的现状及他们对团队合作能力培养的影响谈谈我的看法。
一、山区留守儿童的现状
(一)学习成绩多数较差
在留守儿童当中,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成绩不理想,主要原因是学习习惯不好,不讲究学习方法。留守儿童大多数都有学习不专注的坏习惯,由于父母常年不在身边,他们每天放学回家后不仅要帮家里做家务,还要完成学习任务,又身处偏远的农村,信息不通,对学习上不能解决的问题往往束手无策。
(二)道德观念不强,纪律观念淡薄
从教18年来,我印象最深刻的学生是徐某姐弟俩。姐姐徐某莎,她思维敏捷,写作能力突出,是班上的语文科代表,但自从进入实验中学就读后就有小偷小摸行为,老师多次教育却不诲改,最后因多次偷小卖部的东西而自动退学;弟弟徐某驰,因公开抽烟,晚睡期间爬墙外出上网,偷他人钱物,影响极坏而转学。活生生的例子告诉我们,部分留守儿童自我约束能力差,道德观念弱,父母缺乏及时有效的管教,长此以往必然造成小孩的是非对错观念缺失,甚至会因此而影响到他们的人生前程。
(三)思想封闭,心理障碍突出
由于父母外出务工,孩子缺少家庭关爱,造成孩子思想封闭,性格变得内向、孤僻、妒忌。梁某豪同学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进入实验中学以来,由于性格内向,缺少知心的朋友,班内多数学生很少与他交往,作为班主任的我与他谈话也成了“我问他答”的交流模式。他把大部分时间都放在学习上,成绩比较好,尤其是英语学科,但与同学的沟通合作能力十分欠缺。据同学反映,向他请教英语问题,他总是不愿解答,担心同学学得比他好。
这几位学生虽然只是留守童的缩影,但他们代表了留守儿童普遍性的思想状态。
在留守儿童中大多数存在不足的一面,当然,其中也有部分有着独立自主能力强,生活经验较丰富,动手能力较强等优点。
二、留守儿童对团队合作能力培养的影响
留守儿童身上的优缺点对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有着较大的影响,只有正视留守儿童的缺点,充分发扬他们的优点,才可以让新课程改革改得更彻底,为了克服他们的缺点,发挥优点,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成绩差,让团队成员之间的差距增大
由于留守儿童多数成绩不理想,学习能力不强,在小组学习中,为了让每位成员对问题都能理解、掌握。这就需要优等生花更多的时间去帮助留守儿童,而留守儿童的能力不足,对学习上的问题都无法提出有用的见解和建议,更多的是坐等其他成员的答案,达不到一题多解的目的,久而久之,优等生便逐渐失去信心和耐心。
(二)道德、紀律观念淡薄,让团队合作缺乏保障
在团队合作中,必须有严明的纪律约束,每个成员都以团队为荣。我从教多年,发现留守儿童多的班级最难教。有一年的班级管理中,我将全班学生划分了若干个劳动小组,而且组内的学生类型搭配合理,责任到人,并教会他们如何合作,共同快速搞好卫生,但其中有的小组不出两个星期,责任区就连续被评为“中”或“差”。经我调查得知,这个小组内的部分留守儿童有逃避劳动的思想,每次劳动拖拉,甚至不参加劳动,导致本小组的劳动任务无法完成。
(三)思想封闭,心理障碍突出,让团队成员之间缺乏沟通的桥梁
团队合作做任何一项工作都要充分发挥成员之间的主观能动性,对问题解决的方法不仅要敢提意见,更要会提意见。这就要求大家要有一定的交流表达能力,而留守儿童多数思想封闭,性格内向,不合群体,势必会影响到成员之间的交流,即使他们有成功的经验,也不愿意拿出来与大家分享。因此,留守儿童或多或少会对团队的合作造成影响。
三、结束语
当然,留守儿童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在这里不可能一一分析到位,从以上分析与教育的实际可以发现,只要正视留守儿童的缺点,充分发扬他们的长处,点亮他们身上的闪光灯,一定会对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起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公报.全国中小学留守儿童2200余万人.网易,2012-08-31.
[2]吴坚.当前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与解决对策[J].理论学习,2012(04):14-16.
[3]田景正.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2006.
[4]方铭琳.留守儿童的关爱教育机制[J].中国农村教育,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