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新探

2018-07-24程昶

读写算 2018年35期
关键词:特点分析教学语言小学语文

程昶

摘 要 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对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有更明确的要求,语言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教师应当注重使用规范性、生动性和艺术性的教学语言,通过教学语言促进学生主动的学习语文知识和技能。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分析

中图分类號: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35-0089-01

本文主要分析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分析如何基于语文教学语言促进学生掌握正确的语言学习方法,养成小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更好的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达到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目标。

一、优化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的价值

(一)为学生树立榜样

提高小学语文教师教学语言的规范性,可以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有助于学生在语言学习其快速的成长,这对于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帮助学生更深入的理解语言汉字,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更好的应用语言有重要的意义。教师示范性的语言表达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重要来源。例如,教师围绕课文引导学生分析文本语言,用正确的口语表达促进学生感知语言,可以达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领会语言的目标。

(二)适当新课改要求

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强调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促进学生提高综合语文素养。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对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语文学习实践活动有重要价值。教师利用生动的语言给学生提供语文学习的空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交际能力,帮助学生更深刻的掌握语言现象,达到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价值。

(三)提高教学活动效率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合理的使用教学语言,体现出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的规范性、生动性、艺术性的特点,有助于降低语文教学课程的成本,促进学生更形象的理解语文知识,可以对学生的语文能力进行综合培养。良好的教学语言促进学生交流,给学生提供直观化的语言学习情境,帮助学生掌握进行语文学习的方法,达到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目标。

二、小学语文教学语言主要的问题

(一)口语化严重

教师的课堂表述方式直接影响学生的语言表达习惯,课堂使用的口语应当与现实生活中的口语有一定的差异。教师应当在口语的基础上使教学语言表述更有规范性。有些小学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存在着明显的口语化倾向。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使用的语言较为随意。加上小学生的模仿能力较强,学生本能的模仿教师的语言表述方式,因此容易造成学生错误的语言习惯。例如,有些教师在语言表述时存在语言顺序不当,儿话音现象,以及使用言俚语,或者用词不准确,对事物的描述不够准确,这些问题都可能影响学生的语言表达习惯。还有的教师没能加强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不注重课前进行教学语言的反复雕琢,在语文课堂教学细节上忽略了语言规范性,不能在语文课堂上使用标准化的表达方式,严重的影响了学生表达习惯,不利于小学生语文素养形成。

(二)艺术性缺失

教师的语言缺乏艺术性,教师使用的语言缺乏美感,教学语言不能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因此影响了语文教学的整体质量。小学语文教师的语言应当具有抒情性、引导性、直观性与促进学生反思的基本功能,通过教学语言可以最大限度的与学生沟通。但是,有些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的艺术性不足,不能运用生动的语言对课文的故事内容、人物形象、景物等进行细致的描绘。例如,教师在课堂教学时使用的修辞不足,不能引用名言警句,经常性的出现嗯、啊、呢等词语,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氛围,也不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三、小学语文教学语言应具备特征

(一)规范性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语言应当具有规范性特征,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思维能力、语文知识水平,学生的语言感受力等因素合理的使用恰当准确的教学语言。教师应当从学生善于模仿的特征出发,时刻注重自己的语言表达方式,能够在一言一行中影响小学生。首先,教师应当为小学创设一个良好的语言表达氛围,通过教师的语言约束小学生的表达方式,促进小学生课堂回答问题语言的规范性。其次,教师应当通过示范性的发音纠正学生的方言问题,促进学生掌握正确的停顿方法,消除学生的地方口音。

(二)生动性

首先,教师应当通过语言描述为学生构建轻松的语文学习活动氛围,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投入到语文课堂交际实践活动当中。其次,小学语文教师使用的教学语言应当有助于学生由抽象思维向形象思维发展,可以激发学生的模仿与练习意识,通过教师的语言可以激发学生的表达的愿望,让学生在教师的语言中体会到语言的艺术美。

(三)目标性

小学语文教学语言是进行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促进学生进行语文练习,启发学生语文思维的重要教学手段。小学语文教学语言应当具有一定的目标性。首先,教师应当在课前梳理课堂教学的重难点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需要,恰当的运用教学语言促进学生理解语文课堂的重难点知识。其次,教师应当基于教学语言给学生创建一个自主表达的空间,能够起到引导作用。例如,在《桂林山水》教学时,教师通过简要的描绘桂林山水,促进学生自主运用语言表达见过的山川景色,由此达到训练教学目标。

四、结论

小学语文教师使用的教学语言应当从学生的兴趣需要与语文能力水平出发,合理构建语文课堂的语言引导空间,基于丰富、直观、规范、生动的教学语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进学生积极开展语文课堂实践活动。

参考文献:

[1]宁丽荣.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新探[J].学周刊,2014(2).

猜你喜欢

特点分析教学语言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教师教学语言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激趣 导思 引探
如何为我们的教学语言插上飞翔的翅膀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英美文学中陌生化语言的特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