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方法研究

2018-07-24郭红莲

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 2018年5期
关键词:问题意识培养方法初中历史

摘 要:历史学科中,除教师为学生讲解课程内容外,学生也应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提问。以学生为主导的问题多源自于学生的疑问,故当学生建立问题意识时,就能够从解答中丰富自身对于历史知识的学习所得。因此,文章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核心,以初中历史教学为背景,对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行研究。

关键词:初中历史;问题意识;培养方法

作者简介:郭红莲,山东省垦利实验中学教师,研究方向为初中历史教学。(山东 东营 257500)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8)13-0089-03

历史学科属文,且多数教学内容以时间线索为主,以科普和讲解历史故事为核心。这种特殊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决定了历史学科不能仅以教师教学为主,学生必须对教学内容进行自主思考,能够产生疑问并有自信地向教师提问。这样,学生才能保证自身学到的历史知识扎实且可验证。故在此条件下,本文以培养初中生的问题意识为核心,对培养方法进行研究。从提升初中生学习效率的角度来看,本文具有切实的研究价值。

一、学生问题意识的概念简述

问题意识多指一种主动性心理,即人若要建立问题意识,其本身必然会拥有提问的冲动,并且对身边某种事物长期抱有质疑态度。因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实质上就是将学生对课堂没有疑问的状态通过某种激发手段变更为有疑问的过程。问题意识不仅仅是一种思维模式,其可以与学生的个人情绪相关联。例如,当学生具有问题意识时,一旦他们对于某个事件产生疑问,学生的情绪就会在怀疑、焦虑、疑惑等情绪中游走。对此我们可以肯定,虽然学生问题意识具有完全的自主属性,但这种意识完全可以被后天培育。

二、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性及可行之处

1. 可辅助塑造学生的核心素养。针对初中生,教育部正持续推送教改相关条文,而观察近几年正实行的教改方略我们可知,国家目前正致力于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综合素养的人才。因此,对于初中历史教师而言,无论是本着提升历史教学质量抑或是配合国家教改目标,都应重新审视现有课堂结构及教学状态。而学生拥有问题意识就意味着,学生可以在历史课堂中以更具主观思维的形态与教师进行沟通、交流,且学生对于教师也不再盲从。他们可以从听讲者和追随者开始,将自身在课堂中的角色定位变为讨论者或对峙者。这种状态变更明显能够锻炼学生交流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而这些能力正是学生综合素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课堂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可辅助塑造学生的核心素养。

2. 可凸显历史教育的核心内涵。历史学科以讲解历史知识和历史更迭的根本原因为主,学生在初中历史课堂中,可以掌握历史发展的动向和本质。历史既代表着过去,代表着已经被更迭的时代万象,也可以为当前的国家和社会提供发展层面上的正反向经验。因此,学生学习历史,实际上就是积攒自身对于社会和世界的多样化观点。而当学生具有问题意识后,他们会本能地沿着教学思路进一步探究。学生的问题意识越强烈,其所理解的历史内涵便越深入。因此,在初中历史课堂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具有凸显历史教育核心内涵的作用。

3. 可改善师生之间的互动关系。在初中阶段,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及教师的教学态度能够影响学生的情绪,而初中生在情绪控制方面并未拥有完善的自我控制能力。当教师的教学态度并不亲民时,学生就会本能地抗拒或抵触历史课程。而当学生具有问题意识后,学生就会自主地与教师进行交流。教师具备良好的教学能力及专业素质,不和谐的师生关系便可以在交流的过程中得到缓解。因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够改善师生之间的互动关系。

三、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时的现存问题

1. 教师所选引导方式固化现象明显。初中的学习压力虽然不及高中,但多数教师也会特别注重学生的成绩。同时,初中阶段的课堂纪律也很难保持,许多教师为了维持良好的课堂纪律,就会使用权威监管的方式。不允许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仅有的互动交流也多限制在课堂提问环节,而且多数形式为教师提问学生,学生的主动性思维和主观意识得不到有效释放。

2. 历史课堂情境教学模式陈旧,无法激起学生兴趣。初中历史涉及的教学内容与当前社会有很大差异,学生很难通过讲解真正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例如,讲君主立宪制时,教师需按照采用君主立宪制国家当时的社会背景,充分构建相对专业的背景情境为学生讲解具体的制度内容。但事实上,多数教师都不会使用情境教学法、模拟教学法等方式,只是简单地讲解,再要求学生在课本中划重点背诵。这种教学方式明显不符合培养学生主动性思维的需求。

3. 課堂交流模式存在不合理现象。初中生需要教师的引导才能开展学习,而当历史教师只在课堂中划重点进行教学时,学生就会认为历史学科只需要自己对知识点进行背诵就能完成学习任务。同时,多数教师在给学生答疑时,往往只会告之与知识点对应的内容,对于因学生思维而延伸的内容一笔带过,如此并不能充分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但事实上,要想通彻学习历史,学生必须对历史时间线索及触发历史事件的各个节点均有深刻认知,而这种被动学习的模式会使学生形成不正确的问题意识。故初中历史教师若要以高效教学为目标,就应对这种问答模式加以革新。

4. 教师并未重视学生主体差异性,问题设计不合理。不同学生对于知识的记忆关键点和学习方式均有差异,因而在历史学科中各个学生的知识存储量也不尽相同。在历史课堂中,教师会引用一些历史典籍或文言文资料作为串联历史的重要手段,然而多数问题就出现在此。教师为了使引用的文化内容更加贴近历史教学,就会使用较难理解的文学素材,而初中生对于历史文学的认知有限。部分历史教师不注重学生能力上的差异,坚持使用《商君列传》《汉书》等文学素材,多数学生难以理解,学生的问题意识也无法培养。

四、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具体方法

1. 以学生为核心

(1)深入预习,改良自身问题意识。首先,教师应要求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学生必须要在自己有意识的状态下学习历史知识,才能有序地萌生出问题;其次,教师要帮助学生设定预习步骤。例如,先看书、按照小标题梳理教学节奏,或按照课本内容整理出自己完全无法解决的问题,并将内容整理到笔记或书本上,做简单标记。这样一来,学生不但能够通过固定的预习步骤明确自主学习的思路,也可以使用正确的预习方式整理出课堂中可用的问题。

(2)小组学习,充分发挥小组作用。首先,教师要按照班级内学生的能力将学生分为人数适中的小组,组内成员需能力均等、性格互补。组内需投票选出组长,由组长负责监督课堂中的小组活动;其次,教师可以在课堂中设定教学主题,如君主立宪制等。由各个小组在规定的时间内查找书本或互相交流,找出与君主立宪制相关的教学内容并加以整理;再次,组内根据整理的内容交流疑问,若疑问能在组内得到解答,则内部消化即可。若组内无法消化,再与教师进行交流。这样一来,整个班级的提问互动效率便会充分提升。

2. 以教师为核心

(1)升级教学素质,有问必答。若要以有质量的形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也需要适当转变自己的教学态度。对此,教师需要提升自身的教学素质,首先需重视自身在课堂中的引导地位,更要意识到学生具备问题意识对于历史教学的促进作用;其次,教师要对自身的专业经验、教学素质均加以提升,要不间断地读史料充实自己;最后,教师也要多学习心理学及教育学知识,培养通过了解学生问题即能辨别学生学习状态的能力。这样一来,历史教师就可以依照班级内学生的学习状态有效调整教学内容,而不会在学生已经非常了解的单元过度停留。

(2)转变教学方式,答必优质。首先,历史教师需要通读教材,读懂教材的章节脉络,尽量构设序列性较强的教学结构;其次,教师需要对本班学生的历史理解能力进行充分调查,尤其在引入历史文学内容时,教师必须要依照本班学生的能力进行择选。对于一些需要引用文言文的部分,教师可以提前将该部分内容转换成普通话,一切引用文学作品的环节都要以学生能够接受为主,切勿本末倒置。

(3)设定评价标准,问必肯定。教师在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过程中,也要使用课堂评价。例如,在固定周期内设定应提出的问题数量,每个学生在这一周期内都具有固定的答题额度等。而后在课堂中,对于每一位学生或小组提出的问题,教师要尽量进行记录,并将其写入教学评价中,按照问题的难度和创新程度进行排序。一学期结束时,由教师在班级内部表扬提问最多及提问质量最优者,并予以奖励。这样一来,学生的参与热情就会被充分激发,从而更加注重对问题的择选,进而自觉培养问题意识。

只有掌握正确的预习方式,建立良好的预习习惯时,学生才能够在自主条件下培养问题意识。教师对要做到有问必答、答必優质,才能保证学生所给出的疑问都能得到专业的解答。这样一来,教师可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学生也能够获得学习知识的有效渠道。

参考文献:

[1] 李英.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学周刊,2017,(24):100-101.

[2] 葛峰.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13(4):135.

[3] 吴成贵.探讨如何培养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6,(8):39.

[4] 米玛措姆.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才智,2014,(28):184.

猜你喜欢

问题意识培养方法初中历史
问题意识与专题化教学研究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谈学生化学兴趣的培养
如何在中学地理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
语文教学中对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