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化学教法微探

2018-07-24蒲生龙

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 2018年5期
关键词:基本概念高中化学教学方法

摘 要:文章根据高中化学基本概念和理论的教学特点,阐述了在化学教学中采取直观教学、透过现象抓本质、把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分析对比、归纳演绎相结合等方法进行教学的过程。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方法;基本概念;理论研究结合

作者简介:蒲生龙,甘肃省玉门第一中学教师。(甘肃 玉门 735211)

基金项目: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课题的成果。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8)13-0067-02

高中化学知识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相较于初中化学知识而言较为抽象,比较难理解和掌握,加上大部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未能深入地对化学知识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概括和总结,死记硬背定义、公式和概念,缺乏对于知识的理解和举一反三的能力,导致高中化学教学质量和学习效率一度无法提高。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根据高中化学的知识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才能有效完成教学目标,才能满足学生探究、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的学习需求。

一、尊重认知规律,运用直观教学法授课

人们的认知规律是从感性认知→理性认知→实践的过程,化学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过程中应充分尊重这一规律,并根据这个规律来设计教学活动。在进行化学概念及理论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较为直观的教具、化学实验等辅助手段,把抽象的化学概念等知识点变得形象、直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在化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采用实物直观、模象直观、言语直观的方法进行教学。

1. 实物直观——通过直接感知实际事物的直观方式。实物直观可以通过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或观察实物,帮助学生获得有关于实际事物的知觉、感觉、表象、记忆和想象等感知。例如,在教盐类水分解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先做一个小实验:使用pH试纸分别测定碳酸钠溶液、氯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这三种物质的酸碱性。虽然这三种都属于盐类物质,但pH试纸的测定结果却显示出了三种不一样的酸碱度,由于这个结果与学生的认知不同,教师不仅可以带领学生复习一下酸碱理论、水的电离平衡、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还能运用这些知识解释为什么不同的盐溶液使指示剂显示出不同颜色,进而得出水解的定义。就这样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解释新的实验现象,从学生的感性认知入手,引出全新的概念理论,不仅复习了已知知识点,还让学生学习了新的知识。

2. 模象直观——通过对事物的模拟性形象直接感知的直观方式。在教学活动中采用关于非事物本身的模拟性形象如图像、线条、模型和图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作为直观的对象,来表示化学中无法用实验类演示的概念和理论,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模象直观。在高中化学教学活动过程中运用模像直观的方式进行教学,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电子云概念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幻灯投影叠加的方式,让学生对电子云示意图形成初步认知,为后面的学习内容奠定基础;在进行有机物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分子模式帮助学生了解微观结构知识,然后分析实验现象,把学生的感性和理性认知相结合,进而掌握知识的本质内容。

3. 言语直观——在形象化的语言作用下,通过对语音、字形的感知及对语义的理解而进行的直观方式。在化学教学过程中,运用言语直观进行教学活动,可以帮助学生通过形象的语言描述,对于所描述的物质进行想象、思考,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感知及记忆。例如,在讲分子的概念时,教师可以用言语描述一些学生在生活中接触过的现象,花店里面花香怡人、面包店里香味四溢、咖啡的味道扑鼻而来,等等,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于分子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同时这种方式也把枯燥的化学知识变得生动起来。

二、透过现象抓本质,帮助学生准确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化学概念的内涵就是概念所反映出来的客观事物的本质,学生在进行化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初步形成的概念认知是模糊的。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去分析每一个概念的内涵,学会抓住概念的中心意义,学生才能透过现象掌握概念所阐述的本质内容。

1. 引导学生透过现象抓本质,掌握概念的内涵意义。大部分学生看到概念后第一反应就是死记硬背,虽然倒背如流,但理解都是肤浅、片面的。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引导学生把背概念的学习模式改为分析概念,只有了解概念所要反映的客观事物本质,才能真实地理解和掌握概念。例如,在讲溶液的概念时,如果教师使用糖或盐的溶液做例子,学生通常会把无色透明理解为溶液的本质特征,这种情况下教师应该使用一些有色溶液,如硫酸铜的蓝色溶液等,用实验帮助学生更准确地掌握溶液的概念。

2. 根据概念的联系与区别,丰富概念的外延。概念所能反映的同一类事物,都属于概念的外延。例如,电解质的外延指的是所有使用电解质这个概念的事物,电解质首先是化合物,主要包括酸、碱、盐、金属氧化物和水,学生了解到这样的范围后,在判断像Na2O2、CO2是不是电解质就一目了然了。

3. 找出概念中的关键字,深度理解概念的涵义。在化学概念中隐含着重要的关键字和定语,往往被学生所忽视,造成理解片面,容易导致判断错误。例如,在讲电解质、非电解质概念的时候,教师应先让学生了解电解质和非电解质两类物质的共同点是它们都建立在化合物的基础之上,然后在分析电解质的概念时重点讲解“或”和“导电”两个关键词,让学生掌握到只要是在水溶液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都叫作电解质这个知识点。这里所说的“或”指的是化合物,在上述的两种状态下,或者两种状态兼而有之,或者两种状态属其一,可以导电的就能够称之为电解质。讲酸的概念时,电解质电离时所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这里的全部二字非常重要,教师一定要强调,这样学生才能分清楚化合物到底属于酸还是盐。

三、加强分析与对比,充分利用概念和理论形成的阶段性

化学概念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往往都是成对或结群的,相似度极高,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容易混淆。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每个概念,教师就要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概念的分析和比较,让学生掌握概念之间存在的联系及区别,这样才能够理解概念运用概念。

化学的基本概念是由浅及深、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深入和完善的过程,教师在讲课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知识的阶段性,不能妄求一次就能把概念讲透,否则结果只能是事半功倍。例如,在讲氧化还原的反应这个概念时,需要从初中到高中逐渐深化,要从得氧和失氧的宏观上讲起,再讲化合价升降,最后从微观上电子转移的观点讲,这样一步步建立、层层完善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握好每个阶段的深度和广度,对于高层次的教学要以低层次的理解作为基础,通过对比再层层深入。

四、合理运用归纳和演绎的手段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给学生传授知识,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去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其实就是要培养学生熟练掌握归纳、演绎的方法。那么,教师具体要怎样做呢?接下来就说一说归纳和演绎这两种方法:由具体物质及其变化等事实归纳出概念、理论、各类物质的通性等具有规律性的知识,这种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过程就是归纳法;运用理论、各类物质的通性等规律性的知识,去认识具体物质等新知,这种从抽象到具体、一般到特殊的过程就是演绎法。例如,从具体酸、碱得出酸、碱的通性,认识了酸、碱的通性后,运用通性推导出新酸、新碱的性质。前者运用的是归纳法,后者运用的则是演绎法。教就是为了不教,正确、合理地運用归纳和演绎法来展示化学概念的形成过程,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也有着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基本概念高中化学教学方法
高中化学解题技巧分析
基于gitee的皮肤科教学方法研究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小学语文字理教学方法探析
基于“336”模式构建高中化学智慧课堂的实践研究
高中化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初探
利用线性方程组直观理解线性代数的基本概念
拾级而上 顺流而下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