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PBL教学法在《儿科学》教学中的实践

2018-07-24匡萍

健康大视野 2018年4期
关键词:儿科学PBL教学法探讨

匡萍

【摘 要】PBL教学法的主要目的是锻炼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与开放性思维能力,以保证学生能够在临床实践中充分运用所学知识,巩固学生的学习效果[1]。在国内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在医学院校也倍受青睐,成为临床教学中的重要教学方式,为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升临床技能与经验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2]。

【关键词】探讨; PBL教学法;儿科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04--01

PBL 教 学 法 (problem based learning)是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是从国外引进的教学方法,在多个领域与学科中都得到了深入的应用与发展,在临床教学中已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成果。而今,在我的《儿科学》教学过程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充分饱满的热情进行学习与实践,本人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了多种教学方法的探讨与实践,仍然对PBL教学法情有独钟。本文就当前儿科学教学现状进行探讨,简述PBL教学法在《儿科学》教学过程中的实践与效果,现报告如下。

一、儿科学的教学现状

当今,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儿童疾病谱的改变,对《儿科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儿科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加之儿童的疾病起病急、病情变化快,死亡发生率高(当然,在患病后,只要能得到及时、恰当的护理和治疗,其病情好转比成人快,容易恢复健康,预后也好),患者一般年龄较小,主诉不清,这给临床医生的诊断与治疗都带来了一定的难度,相比之下《儿科学》的学习和其它临床学科相比有其特殊性,对医学生的要求也较高,所以,在《儿科学》教学过程中,不单单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专业基本理论知识,还应该培养他们一定的临床思维能力,以便进入临床后,在积累临床经验的过程中,也能更快地提升临床思维能力,通过经验指导知识的运用。这才是我们临床教学一线的教师当务之急的事。

目前,《儿科学》的教学设置主要分为课堂教学与临床实践教学两个部分,在教学过程中能有效地把两部分教学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获取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能培养他们的临床实践能力。因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学到的是疾病理论知识,而在临床实践课上,学生能见识到一些临床病例,对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同时,临床实践中通过向带教老师的学习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具有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和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通过角色扮演,讓学生与“病人”接触,也使学生能够学会沟通技巧及养成关爱病人、以人为本、与人协作的良好品德。能深刻全面了解患者病情,这样能增加自身的判断能力,或者能学到课堂上不可能学到的知识,那么要解决好这个大难题,有效教学是必不可少的[3]。PBL教学法就是能够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临床教学当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二、如何在儿科学教学中开展PBL教学

2.1 教学内容 从我多年来开展PBL教学法的情况进行分析,从教学内容上,本人在进行《儿科学》四大儿科疾病:支气管肺炎、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婴儿腹泻病教学时,按照每次课2学时的方法教学,PBL教学法实践过程中,需要进行抽签选择一名组长,且每次随机选择一人进行教学资料记录和整理。

2.2 PBL教学实施方法 PBL教学的实施方法包括教案病案编写、问题设置、病案讨论、结果综述等内容。教案病案由临床经验以及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进行编写,并在课堂上对病案内容进行小组分析与讨论,每个病案设置四个或以上的PBL问题,在进行病案讨论期间,学生能够得到患者临床资料的图片,通过明确病案病历与学习目标,对病案中的疾病范围进行系统、科学的学习[4]。

2.3 课后总结 PBL教学法的另一项基本任务,是在整个课时完成后,教师对教学的情况进行总结,对学生分组讨论的表现、讨论过程中的出现的问题,在知识的应用中的问题进行总结和评价。教师课后总结的时间控制在30分钟左右,对学生的问题进行现场指导和纠正。学生反馈的主要内容,是在学生讨论部分结束后,学生对本次教学过程中的困惑、课堂交流中的问题进行反馈,并按照教师的指导进行PBL教学病案的书写。

三、PBL教学法的应用措施

3.1 适当调节PBL教学过程中的难度

许多临床病案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医生在进行临床治疗时,不单单要根据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进行治疗,还要根据临床经验进行判断。为此,在作为PBL教学过程中的案例时,教师应充分的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对病案进行适当的简化与迂回,放缓学生的思考进度。

3.2 启发学生,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学生在进行PBL教学过程中不可能“一帆风顺”,许多课堂上的突发事件或问题,都会使学生学习出现困难,造成课堂的被动。为保证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师可以转移学生的注意力,将突发事件或问题与教学联系起来,扭转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讲授一例小儿腹泻的误诊病例时,先让同学们根据病例中的临床症状进行诊断,并将诊断的依据进行阐述,然后教师对该病例的真实情况进行分析,引导学生根据先前的诊断思路与依据进行自我反思,最后确定该病例的误诊原因,以此减少未来临床上的误诊几率。

3.3 科学掌握课堂节奏

在进行PBL教学时,教师需要对课堂氛围与节奏进行有效掌控,如果课堂氛围过于沉闷,难以激发学生的思维,而过于喧哗的课堂氛围,则会使学生情绪过于激动,不利于学生思考。为此,在进行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课程设置更加科学与具体化,如在进行问题的设计时,进行具有连续性、阶梯性、跳跃性的问题设置。

3.4 及时调节学生的思考方向

学生在进行问题的提出与讨论时,需要对学生所提出的问题进行判断与及时解答,在学生提出的问题不具有教学意义或与课程无关的问题时,及时的进行制止与回避,保证学生不会受到太多的思维影响,高效的完成教学任务。而学生所问的问题具有一定的混淆性、或是问题的提出依据不够明确时,则要及时的反诘和反问,保证课堂的秩序以及学生思考形式与范围的正确性。

PBL教学法是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在儿科学教学中,PBL教学法能够通过实际病例病案的研究与探讨,提高学生的实际实践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帮助学生通过模拟与讨论的方式提升其的联想能力、独立思考能力以及发现问题的能力,从整体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内动力。实施过程中还需要精选病例,增加师生间沟通和交流,增加见习时间和接触患者的机会。

总之,在儿科学教学中进行PBL教学,能够提升《儿科学》教学的效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临床实践经验,为以后踏入临床工作岗位,能更快地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投身到医疗卫生工作中,不断学习实践,不断提高自己。

参考文献

张晓波,陈超,黄国英,桂永浩,曾勇,鲁映青.PBL教学法在《儿科学》教学中的初步实践[J].医学教育探索,2006,05(01):82-83+89.

吴尤佳,徐美玉.PBL教学法在《儿科学》见习中的初步实践[J].交通医学,2009,23(02):221-222.

严琴琴,杜向阳,蔡宇红.PBL教学法在全科医学儿科学教学中的实践及评价[J].重庆医学,2009,38(16):2107-2109.

赵芳,刘芳,马金海,陆彪.PBL教学法在儿科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2007,25(09):50-51.

猜你喜欢

儿科学PBL教学法探讨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杂志稿约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杂志稿约
孩子可以看电视吗?看美国儿科学会怎么说
PBL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应用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改革的探索及应用
刍议小学足球教学的训练教学方法
应恢复儿科学专业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