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阿托伐他汀联合贝那普利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防治作用的有效性分析

2018-07-24赵霏

健康大视野 2018年4期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慢性心力衰竭有效性

赵霏

【摘 要】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联合贝那普利对慢性心力衰竭疾病的防治效果。方法:选择来我院就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98例、2016年12月24日到2017年12月25日),通过就诊顺序单双号分组(分2组)。分别给予贝那普利、阿托伐他汀联合贝那普利治疗,对比2组心功能指标情况、6分钟步行距离、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结果:观察组LVIDd为(51.42±4.22)mm、LVIDs为(40.23±4.59)mm、LVEF为(48.98±5.57)%、6分钟步行距离为(425.69±39.99)mm、NT-proBNP为(554.54±100.36)pg/mL、hs-CRP为(6.21±3.33)mg/L、TNF-α为(184.58±12.30)ng/L;數据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显著。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贝那普利对慢性心力衰竭疾病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可推广。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慢性心力衰竭;防治作用;有效性;分析

【中图分类号】R5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04--02

慢性心力衰竭疾病是多种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其主要特点为运动功能逐渐降低、心室重构等,预后较差[1],死亡率较高,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患有此类疾病的患者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甚至可能还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需要选择较佳的而药物进行治疗,进而达到一定的应用效果[2]。本文研究针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分别给予不同药物进行治疗,对比效果差异性,见下文: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 选择来我院就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98例、2016年12月24日到2017年12月25日),通过就诊顺序单双号分组(分2组)。对照组男性:女性=31/18,年龄值42岁-79(65.54±0.64)岁;观察组男性有32例,女性占总例数17/49,年龄值43岁-78(65.05±0.44)岁。2组资料对比,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选择贝那普利治疗:口服贝那普利,每天1次,每次5毫克;

观察组:选择阿托伐他汀联合贝那普利进行治疗:①口服20毫克阿托伐他汀,每天1次;②贝那普利治疗方法与对照组一致;2组均治疗30天。

1.3 观察指标 观察2组心功能指标情况、6分钟步行距离、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心功能指标情况—包括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I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IDs)、左室射血分数(LVEF)。

1.4 统计学处理 研究数据选择SPSS22.0软件进行处理,P>0.05表示不存在显著差异。

2 结果

2.1 心功能指标情况 观察组LVIDd为(51.42±4.22)mm、LVIDs为(40.23±4.59)mm、LVEF为(48.98±5.57)%;对照组LVIDd为(59.87±4.44)mm、LVIDs为(46.98±4.58)mm、LVEF为(40.24±4.89)%;2组数据之间进行比较,差异较为显著,P<0.05。

2.2 6分钟步行距离、NT-proBNP

观察组6分钟步行距离为(425.69±39.99)mm、NT-proBNP为(554.54±100.36)pg/mL;对照组6分钟步行距离为(887.98±150.36)mm、NT-proBNP为(324.54±25.87)pg/mL;2组数据之间进行比较,差异显著,P<0.05。

2.3 hs-CRP、TNF-α 观察组hs-CRP为(6.21±3.33)mg/L、TNF-α为(184.58±12.30)ng/L;对照组hs-CRP为(9.98±4.44)mg/L、TNF-α为(231.54±12.58)ng/L;2组hs-CRP、TNF-α数据进行对比,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

3 讨论

慢性心力衰竭疾病是常见疾病,需要选择合适药物进行治疗,进而达到稳定病情、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的目的。贝那普利是早期较为常见的临床治疗药物,但是经过大量资料表示,其疗效并不确切,并不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病情,因此,临床逐渐选择其他药物进行联合治疗,以期能够达到一定的应用效果。阿托伐他汀治疗可减少低密度脂蛋白的生成情况,还可降低脂蛋白水平,具有一定的调脂作用,还具有稳定斑块、减缓动脉粥样硬化的情况[3],在治疗的过程中,可调节患者的免疫功能,减少慢性心力衰竭在发展中的氧自由基形成情况,进而对患者的心肌细胞进行适当的保护[4],抑制心肌肥大以及心室重塑现象,改善患者的微循环,稳定患者的病情。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LVIDd为(51.42±4.22)mm、LVIDs为(40.23±4.59)mm、LVEF为(48.98±5.57)%、6分钟步行距离为(425.69±39.99)mm、NT-proBNP为(554.54±100.36)pg/mL、hs-CRP为(6.21±3.33)mg/L、TNF-α为(184.58±12.30)ng/L;数据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显著。数据说明,阿托伐他汀联合贝那普利在慢性心力衰竭疾病中具有一定的效果,可改善患者自身的心肌能量代谢情况,促进保护心肌细胞的内部结构,还可提高患者的心肌收缩功能以及舒张功能,进一步缓解患者的病情。综上,阿托伐他汀联合贝那普利对慢性心力衰竭疾病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可推广。

参考文献

辛兆阳.曲美他嗪联合阿托伐他汀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NT-proBNP水平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21):36-38.

杜锦权,周俊阁,孟志刚等.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和细胞因子的影响[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5,21(5):621-623,626.

陆治平,黄进,李益民等.阿托伐他汀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可溶性CD40 L和B型脑钠肽水平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20):5026-5028.

沈红枫,夏海江.左卡尼汀注射液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7,33(5):395-397,407.

猜你喜欢

阿托伐他汀慢性心力衰竭有效性
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