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教育融入“工匠精神”探索

2018-07-24张士印杨静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25期
关键词:职业素养职业能力工匠精神

张士印 杨静

摘要:“工匠精神”是一个国家制造技术的灵魂,随着中国经济转型升级,中国制造要想摈弃“粗制滥造”的标签,向“中国创造”、“优质制造”转变,努力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宏伟目标,需要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因此重提工匠精神,重塑工匠精神是时代的最强音,是职业教育工作者的强烈诉求。

关键词:职业素养;职业能力;专业志趣;职教理念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25-0246-02

提起工匠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被奉为“百工圣祖”的鲁班,从关于他的民间传说中可以诠释“工匠精神”的内涵,比如“飞斧斩椽”、“朽木可雕”是赞誉他的技艺出神入化达到了极致;“齿草化锯”、“仿鞋作舟”是夸赞他的发明创造能力;“鲁班学艺”是颂扬他的严谨治学孜孜以求的精神。所以“工匠精神”归纳起来就是对产品与服务至善至美、登峰造极的完美追求;对制造与创新一丝不苟、坚持不懈的终极向往,对职业与岗位爱之至深、干之至极的职业情怀。当然也可以用“敬业、专注、严谨、细致、诚信、执着”等几个关键词来进一步地解读“工匠精神”,很显然“工匠精神”和职业教育中所倡导的职业精神和职业素养也是相互契合的。职业教育必须融入“工匠精神”,这是时代赋予职业教育的新的诉求,而不是一句口号一场运动,只有把“工匠精神”浸透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才能真正使“工匠精神”在职业教育中绽放光彩。

一、厚植学生的文化底蕴,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职业教育要用文化修身沉积学生的文化底蕴,以匠人之心提升学生的職业素养。文化底蕴是知识渗透生命后的行为素养,把行业企业文化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利用文化的力量引起学生的兴趣,获得学生的认可,才能树立产品质量意识、品牌文化意识,进而形成独具特色的专业文化。“工匠”是指那些具有高超的技术技能和职业素养的人,从中国古代的鲁班、庖丁到当今大国工匠“航空艺人”胡双钱、“深海钳工”管延安,他们都具有笃定沉着的气质,他们把职业当作学问去研究,当作事业去奋斗,当作艺术去追求,对职业高度敬畏,对事业高度忠诚。高职教育要把这些能工巧匠的事迹作为案例融入课堂教学,帮助学生反思反省、磨炼心智,修正内心的误差,纠正行为的偏颇,引导学生爱岗敬业,立足岗位“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拾起公德心,放下功利心,形成职业素养、职业能力、文化素养三提升的人才培养理念。

二、树立坚定的专业目标,培养学生的专业志趣

明确专业目标是形成专业志趣的前提,要抓住新生刚入学时,学生对专业的神秘感,安排一周作为“专业志趣培养周”,对学生进行“专业解密”,培养学生的专业志趣,帮助学生树立坚定的专业目标。

1.用精彩的专业解密,坚定学生的专业目标。通过专业负责人对专业的精彩解密,让同学们了解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实训条件、师资队伍等,对专业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帮助学生明确专业目标;通过展示专业建设成果和老师的教科研水平,让学生坚信选择本专业是正确的,从而对本专业发展前景充满信心。

2.用精美的产品展示,培养学生的专业志趣。中国古代历来不缺匠品,例如“孔明锁”就是一件流传后世的精美匠品,其中设计的精巧真是奥妙无穷,看到的人无一不想一探究竟,其兴趣不可言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正如论语所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就是这个道理。机械制造类专业有独特的专业优势,可以制作精美的工艺品,通过工艺品的展示,吸引同学们的眼球,由技能大师介绍工艺品的制作流程与制作工艺,培养学生专业志趣,鼓励学生只要努力学习将来也可以做出巧夺天工的作品,成为一名出色的职业工匠。

3.用成功的职场经历,树立学生的工匠精神。曾国藩有句名言“心诚则志专而气足,千磨百折而不改变初衷,终有顺理成章之一日”,教育学生只要专心致志、不忘初心、百折不挠总有成功的那一天。在“专业志趣培养周”活动期间,可以聘请职场成功人士和优秀毕业生与学生做现场互动交流,通过鲜活的职场案例,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只有专注自己的职业才能干好自己的工作,只有多一份细致少一分粗糙;多一份淡定少一分浮躁;多一分奉献少一分功利,“执一事不及其余,椎心泣血勿言弃之”,干一行爱一行的“工匠精神”,才能成为职场的赢家,借助职场教育让同学们提前做好职业生涯规划,避免大学生活漫无目的、无所适从。

三、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强化学生的一技之长

技艺是技能的升华,是“工匠精神”的载体,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注重技能的培养是当今职业教育的共识,如何提升职业能力造就专业技能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关键之所在。

1.推行校园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公元3到13世纪之间,中国曾经以师徒传承的百工技能、祖传秘方,打造了许多的百年老店,让西方人望尘莫及。学徒制是古代技能传承的主要方式,现代学徒制是学生或学徒在职业院校完成文化素质课程学习,专业技能课程由企业师傅以师带徒的方式传授给徒弟,是目前职业教育比较流行的人才培养模式。高职院校可以选择能静得下心,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下得了真功夫,有兴趣、有悟性、有创新精神的优秀学生成立学徒制实验班,遴选技艺精湛,有信仰、有追求、有挚爱,爱岗敬业的专业骨干教师和企业专家成立“技能大师工作室”,对学生实施学徒制人才培养,实验班学生要从专业维度、专业深度、专业跨度等方面提升专业核心技能,而不是单纯地让学生获得没有技术含量的工具性技能。

2.实施一体化教学改革。著名职业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职业学校之课程,应以一事之始终为一课”,也就是以做一件事的流程贯穿始终,有操作、有说理。现代职业教育教学的原则就是“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理论与实际并行”、“知识与技能并重”,这和陶先生的职业教育理念相吻合。要对专业课程实施颠覆性的一体化教学改革,不做面子工程、形象工程,要用从容独立、踏实务实、摒弃浮躁、宁静致远,不急功近利干之至极的“工匠精神”激励老师们勇立改革潮头,要集中优势兵力,对冲在教学改革最前线的专业骨干教师实施“火力掩护”,领导干部要做到“教师想工作,领导创条件;教师想改革,领导抓服务”,只有通力合作才能做到实质性的改革,绝不分兵作战,那样会一溃千里,结局会痛心疾首。

3.以技能大赛为引领,培育学生一技之长。高职院校技能大赛是围绕岗位核心能力,参照国家职业资格标准设计的,体现了行业、企业新的生产工艺,代表着企业生产实际和技术发展动态,融入了职业精神和企业文化。通过技能大赛让学生充分认识技能只有融入技术才能被催化,知识只有融入技能才能有创新。以技能大赛为平台,师生技能成长于平台之上,课程内容来源于平台之上,专业社团发展于平台之上,紧紧抓住技能大赛这个抓手,利用专业社团培养学生的兴趣,强化学生的一技之长,为技能大赛储备人才,这样不仅有利于大赛队员的选拔,而且还避免了大赛“精英教育”造成的受益面小的弊病。

4.实训教学养规矩,7S管理上水平。要狠抓实训教学7S管理,7S管理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取拿方便可以提高效率节省时间,第二层意思是整齐划一、规范好看,体现了精准精细化管理。整理现场实际上也是整理老师和学生的观念,其实质就是把职业素质养成渗透到实训教学各个环节,要坚持一周做好一件事,并组织教研室主任督导检查,使7S管理成为一种习惯,虽然是一些简单的小事,但是能恪守标准、善始善终、从一而终,这正是工匠精神的最好体现。

总之,工匠精神渗透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之中,学生在获得技能的同时,开启富含技术的精神资源,工匠精神使爱岗敬业释放出劳动光荣的正能量,使技能养成习惯上升为治器必精的高超技艺,职业教育融入工匠精神是国家的心声、时代的呼唤,让职教成就工匠人,让匠心撑起强国梦!让工匠精神在职业教育中绽放光彩!

参考文献:

[1]宋彪.工匠精神职业格局[J].人力资源,2014,(11).

[2]邓成.当代职业教育如何塑造“工匠精神”[J].当代职业教育,2014,(10).

猜你喜欢

职业素养职业能力工匠精神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