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习动机与奖励机制在偏理论型专业课程中的重要作用
2018-07-24王瑜左敏胡洋肖洪兵
王瑜 左敏 胡洋 肖洪兵
摘要:大学教育是人生新的学习起点,相对高中以前的基础教育而言,大学教育更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关心学生的未来职业选择。本文针对大学教育中偏理论型课程讲授过程困难,课程内容枯燥、晦涩、不易理解等特点,以《信号分析与处理》课程为例,浅谈学习动机和奖励机制在偏理论型专业课程讲授中的积极作用和几点思考。
关键词:学习动机;奖励机制;教学方法;任务驱动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25-0173-02
《信号分析与处理》是本单位自动化专业的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以连续信号、离散信号为研究对象,以傅里叶变换、拉普拉斯变换、z变换为研究工具,分析连续信号、离散信号,以及信号与系统之间的本质属性和相互关系。该课程内容繁杂,晦涩,不易理解,是学生普遍认为比较难学的课程之一,但却是图像处理、信号处理、电子通信等众多研究领域的重要理论和实践基础,因此,学生学好该课程,无论是对其未来继续深造,还是从事专业工作都将非常重要。鉴于此,努力寻求好的教学方法和方式,提高学生对《信号分析与处理》、《高等数学》等偏理论型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决定性因素,而教学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是高等院校能否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1],因此,教学方法和方式的研究也是大学教育的重要课题,正如201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所指出的,要支持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强化实践教学环节[2]。下面就以《信号分析与处理》课程为例,论述如何利用奖励机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机,如何培养和强化本科生的实践能力与科研能力。
一、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如果想激发学生对这种偏理论型课程的学习热情,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尤为重要。学习动机是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内趋力,即学生有什么需要,为何会自愿努力学习的原因。学生有多少未满足的需要,他们的内心就有多么地想要学习[3]。学生的学习动机是促使学生进行积极有效学习的源泉和动力,老师从授课开始至结束,要通过持续交流、询问、问卷等方式认真分析,总结和归纳学生的不同学习动机,才能选择正确的奖励手段和方法,引导学生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为此,本文将学生分为崇拜型,、成长型、目的型和茫然型等多种类型,并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分析其相应的心理需要、学习动机和奖励措施。
1.崇拜型学生一般是因为授课教师的名声或威望慕名而来,因此,对于这种学生,最好的奖励就是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丰富知识量,优秀的工作作风,平和的处事心态等等,这些优秀的品质会在学生心中种下积极的种子,出于对老师的尊重、理解、欣赏和喜爱,崇拜型学生会非常认真,并主动地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
2.成长型学生具有很强的被认可愿望。大学生相对高中生、初中生而言,最大的区别在于,大学生更加成熟,但又很敏感,渴望被关注,被认可,尤其是被自己尊重的人认可,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表现能够获得这种认同感,认可他们的学习能力、工作能力等。对于这种学生,也许只是一句鼓励的话语,或是一个鼓励的眼神,都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目的型学生具有很明确的学习目标,从入学开始就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他们规划未来,勤奋,刻苦,努力为自己的目标付出,这种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是自我竞争力的不断完善,以便实现利用公平竞争获得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对于这种学生最好的奖励,莫过于提供公平竞争的机会,让他们在宽广的舞台上能够充分地展示自我,这种舞台也许是竞聘职位,也许是参与国家奖学金评选等等。
4.茫然型学生自我效能感不强,缺乏学习热情,不愿意展示自我,更有甚者严重缺乏自信。这种学生一般非主观意愿选择这种课程,要么由于课程属于强制性必修课的性质,不得已才上这种课,要么随波逐流,因为别人选了这种课,所以自己也选,但不管出于什么原因,这类学生没有主动的学习动机,也是最难调动学习积极性的群体。想打动这类学生并非易事,要针对不同个体,了解学习动机,找到正确的方法。例如缺乏自信者,老师要以鼓励为主,用阶段性的小成绩激励学生继续努力;迷茫者,老师要明确学生的学习目的和目标,引导他们确定好方向,规划未来;懒惰者,老师要多督促,可以利用团队协作方法,利用学生不愿拖累团体的羞耻感、荣誉感和责任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二、关于奖励机制的几点思考
1.奖励机制对学生学习的积极作用。笔者在《信号分析与处理》授课过程中,尝试过将多种奖励方法相结合,包括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等。例如,通过以小组为单位,任务驱动的形式,布置与课程相关的科研课题,并通过设置奖项,组织课题答辩会,学生演讲展示,聘请专家评审等公平竞争方式,产生最终获胜者,给予奖牌,获奖证书,以及奖金等多种奖励。无论是哪一类学生,奖励机制都会取得显著成效,有时物质奖励会取得更加立竿见影的效果。一方面,物质奖励给予学生“实在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愿意依靠自己的努力,获得最终的胜利;另一方面,获得奖项和名次,也会使学生产生很大的荣誉感和自我效能感,极大地增强了自我信心。
2.奖励机制对老师学习的积极作用。奖励机制除了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很多积极的正能量之外,对老师的学习也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通过这些活动,让老师能够深刻体会到,现在的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是很强的,此外,便捷、生动的互联网等多元化的社会资源唾手可得,使得学生的知识储备非常丰富。作为老师,也要不断充电,不断发展,才能有能力、有底气去培养素质不断提升的学生,不至于被时代所淘汰。可见,这种双赢模式和良性循环对学生和老师都是莫大的激励,会鞭策老师和学生为了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付出不懈的努力。
3.奖励机制的实施原则问题。如果想让奖励机制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制定的原则尤为重要,如果原则制定不公,就会在很大程度上打消学生的积极性,最终会使学习效果大打折扣。奖励机制制定的原则首先要公平、公正,对待所有的學生标准要一致。例如,预先公布评审标准以及展示成果的形式,现场打分,现场公布最终结果等等,所有这些原则都要体现公平、公正原则,才能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热情。然而也会有问题存在,例如,团队作业,容易出现“滥竽充数”者,所以要尽可能避免此类现象发生,可以利用事先制定的规则尽量推动“懒惰者”自主学习。例如,制定的规则包括评审专家随机提问任意小组成员,团队每个人的表现都会影响最终成绩等等。不可否认,这种规则也有弊端,一方面,班级里总有极端被动者存在,因此即便制定这种规则,对于这种学生也未见有效果;另一方面,会导致“积极者”不愿与这种极端被动者一组,强行分配在一起,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积极者”的积极性。因此,如何制定稳妥、全面、公平、公正的奖励机制实施原则是一个不易解决的难题,在实际情况中很难十全十美,还需要更深入地结合实际继续探讨。
三、结语
在大学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偏理论型基础课程的授课中,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机,对于最终的教学效果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大学教育的重要工作之一。本文认真分析了不同类型学生的学习动机,提出针对不同的学习需要和动机,采用相应的奖励机制,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并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验证了奖励机制和学习动机相互促进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此外,本文对奖励机制的正确实施提出了几点思考,希望能为从事相同或相近教学任务的老师提供些有意义的借鉴和帮助。
参考文献:
[1]左国平,谢红艳,邱小平,于涛,宋碧英.基于神经网络的高校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3):97-99.
[2]李艳酥.提高高等学校实践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J].教育改革,2014,(5):43-44.
[3]莱曼·波特,格雷戈里·比格利,激励与工作行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