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药物治疗早期慢性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观察

2018-07-24邱春萍

健康大视野 2018年4期
关键词:疗效

邱春萍

【摘 要】目的:探讨应用药物治疗早期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的诊治效果及临床体会。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我院诊治的早期慢性呼吸衰竭患者78例作为本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39例)和对照组(n=39例)。观察组在吸氧、抗感染、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等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纳洛酮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治疗,2组疗程均为2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方法:2组在治疗前PaO2和PaCO2均无明显差异(P>0.05);2组治疗后通气功能都有改善,治疗后PaO2均有升高,PaCO2均有下降,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aO2较对照组升高幅度更显著,观察组PaCO2较对照组降低幅度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慢性呼吸衰竭患者,早期对症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缺氧状态,提高预后质量,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关键词】慢性呼吸衰竭;早期诊治;疗效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04--01

慢性阻塞性肺病是常见呼吸系统疾病之一,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呼吸衰竭是在各种因素作用下形成的肺通气障碍,常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产生。慢性呼吸衰竭容易引发患者出现缺氧问题,容易造成患者合并肺性脑病,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为头痛、抽搐等,严重的甚至引发意识丧失,昏迷,直接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肺部真菌感染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呼吸衰竭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对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纳洛酮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现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我院诊治的早期慢性呼吸衰竭患者78例,随机分为观察組(n=39例)和对照组(n=39例)。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并参考相应的辅助检查结果,符合WHO相关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确诊为慢性呼吸衰竭。入选标准:所有患者均有如呼吸困难、咳嗽、缺氧等呼吸功能不全表现,而神经系统表现异常以及水电解质紊乱和血气分析结果均符合慢性呼吸衰竭早期的诊断;排除已有明显精神错乱、痉挛发作、昏迷的晚期患者;其他神经功能障碍疾病、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严重的心血管等基础疾病的患者;对纳洛酮过敏患者。观察组,其中男20例、女19例,年龄46~80岁、平均年龄(65.1±3.2)岁;选取39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22例、女17例,年龄47~80岁、平均年龄(65.2±3.1)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给予抗感染、解痉、平喘、补液等对症处理。观察组在吸氧、抗感染、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等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纳洛酮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治疗,2组疗程均为2周。初次纳洛酮使用剂量为0.8mg注入0.9%生理盐水20mL中行静脉推注,接着将0.8mg纳洛酮注射液溶于100mL生理盐水中静滴,间隔4h/1次。头痛、头晕等症状有所减轻后,纳洛酮用量为0.4mg,间隔8h/1次,总疗程为1周。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组在治疗前PaO2和PaCO2均无明显差异(P>0.05);2组治疗后通气功能都有改善,治疗后PaO2均有升高,PaCO2均有下降,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aO2较对照组升高幅度更显著,观察组PaCO2较对照组降低幅度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头痛、头晕等精神神经状态都有改善,但观察组精神症状改善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由于肺部通气发生障碍,造成二氧化碳潴留,造成患者代谢功能紊乱等情况发生,长时间处于低氧血症及高碳酸血症而状态极易引起肺性脑病。临床常规治疗主要采用吸氧、抗感染、止咳平喘、解痉挛等治疗方案,但是治疗效果一般。慢性呼吸衰竭的发病率在呼吸衰竭中较为常见,纳洛酮作为阿片类受体特异性拮抗药,治疗该病具有较好的疗效。本次研究中早患者早期入院后即给予药物盐酸纳洛酮治疗,盐酸纳洛酮可以减轻甚至逆转患者神经系统的功能损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①通过对蛛网膜血管的收缩抑制作用,加大脑灌注压与脑血流。②在局部缺血时对细胞膜分解代谢产生抑制,阻断自由基产生,增强细胞膜稳定性。③对因缺血造成的神经元内镁、钙离子紊乱起到改善作用,恢复能量供给。④通过对巨噬细胞趋化活性的抑制,阻断炎症介质产生。⑤缓解呼吸循环中枢受抑制状况,改善呼吸及创伤性应激状态。从而有效的改善患者的动脉血气状态,提高动脉氧分压,降低二氧化碳分压。研究结果证明,2组在治疗前PaO2和PaCO2均无明显差异(P>0.05);2组治疗后通气功能都有改善,治疗后PaO2均有升高,PaCO2均有下降,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aO2较对照组升高幅度更显著,观察组PaCO2较对照组降低幅度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头痛、头晕等精神神经状态都有改善,但观察组精神症状改善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于慢性呼吸衰竭患者,早期对症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缺氧状态,提高预后质量,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孙庆喜,李丕学.早期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诊治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8):78-79.

万娜萨.健康宣教与细节护理对慢性呼吸衰竭患者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版),2017,33(12).

陈延闽.无创通气联合治疗舒利迭高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的效果分析[J].心理医生,2016,22(25):81-82.

猜你喜欢

疗效
止眩汤改良方治疗痰瘀阻窍型眩晕的临床疗效观察
冷喷联合湿敷甘芩液治疗日晒疮的短期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
回药失荅剌知丸治疗中风后痴呆的疗效观察
蒙医药治疗无症状型心肌缺血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乳痈的疗效观察
脐灸治疗脑卒中后便秘的疗效
旋转DSA指导下介入治疗脑动脉瘤的疗效观察
破裂腹主动脉瘤的腔内修复术与开放手术疗效比较
止嗽散联合阿斯美治疗感染后咳嗽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