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部高校物理专业培养方案优化与实践

2018-07-24黎欢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25期

黎欢

摘要:目前,西部许多综合类和理工类高校均广泛设有物理类相关专业。然而,由于西部地区高校的生源多数来源于落后地区,学生对于物理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效果不好。为此,我们改革和实践了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取得了良好的培养效果。

关键词:西部高校;物理专业;理论课程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25-0135-02

一、引言

随着西部地区地方高校学科的发展,以及适应新时代高校办学的要求,西部地区许多综合性大学以及理工类大学都兴办了物理学专业,并且许多高校从本校实际出发,将物理学专业办成了应用物理专业,以适应学校物理基础教育的要求,同时,这种应用型的定位还可以促进招生和就业的要求。然而,由于地方高校的定位,以及生源的限制,地方高校物理学专业遇到了不少的问题,在课程教学上受到不少限制,因此,在教育教学上,特别是在专业理论课程的设置和讲授上,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探索出一条适合本校、本学科的教学路子。由于物理类基础课程存在理论要求较高、学习难度相对较大、课程多、课时长的特点,许多学生存在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效果不佳的缺点。结合教育部对于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要求,我们进行了研究和实践,探索出一条适合本专业学生的培养方案[1,2]

二、本专业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本校物理学专业属于学校二级学院的二级学科点。由于学校属于理工类学校,学科群以地质等工学学科为主,物理学学科在学校位于二类专业,目前在人才引进、招生生源数目和招生质量上尚存在不足,需要大力发展,需要学校的大力支持。本专业成立于2007年,由基础物理教研室发展而来,目前每学年招生本科生70人,研究生十余人,招生数目较少,学生多数来源于西部省份。本专业教师资源较为雄厚,目前共有专任教师20余人,教师均具有博士学位,师资力量较为雄厚。由于本校属于地方与中央共建的二类本科院校,本专业学生70%均来源于西部地区,学生质量较为一般。物理类课程在高中属于较难的课程之一,因此,对于学生来讲,难度较大,而在高考中,也并不属于学生首选的专业。本专业的学生有50%以上属于调剂学生,即报考本校其余热点专业未录取而调剂到本专业的学生。因此,本专业入学新生对物理类学科并不了解,甚至在许多学生眼里,物理课程都属于师范类学科,并不了解物理在现代科学中的重要地位。并且,由于物理课程学习难度较大,许多学生入学后存在一定的对物理的学习恐惧。在这些情况的影响下,物理学专业学生入学后普遍存在学习积极性不高、较为迷茫的状况,在课程教学中也存在较为被动,主动学习积极性不高的缺点,因此培养效果不好,需要探索一条适合于本专业的培养方案,在教学中需要针对这些情况建立一条较好的教学路子。

三、“学术型”、“应用型”学生的设置

由于物理类基础课程存在理论要求较高、学习难度相对较大、课程多、课时长的特点,许多学生存在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效果不佳的缺点。因此,本专业需要结合西部地方高校的特点,积极探索出一条适合本专业学生培养要求的路子。结合教育部对于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要求,我们进行了研究和实践,探索出一条适合本专业学生的培养方案。针对学生质量不高且参差不齐的状况,本专业在入学后将学生划分为学术型、应用型两类。具体的划分需要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这两类学生建立了不同的培养方案。本专业的培养方案中,学生应掌握物理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实验技能,全面地了解物理学发展现况。应用型学生需要掌握光电技术、光电材料及器件的基本原理、设计与制备方法,受到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的初步训练,具备光电器件的研发与应用、光电检测、信息处理、太阳能技术及其产品开发和应用的能力。学术型学生应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理论基础、理论知识,获得基础研究的初步训练,能运用物理知识和方法进行科学研究,对最前沿的交叉学科有广泛的认识,为学生下一阶段进行前沿科学和尖端技术的科研工作打下坚实基础。这两类学生都需要学习物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如力学、热学、光学、电学、电动力学、原子物理学、数理方法、量子力学、固体物理学等。因此两类学生的培养方案都能够满足物理专业学生的培养要求,主要的不同之处在于,基础课学习之后,采用不同的选修课,以适应大学毕业后不同的发展要求。在这种划分下,本专业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对本专业的认同度得到很大提高,并且考研率、就业对口率也得到了提高。这说明西部二类高校物理专业采用这种划分方法是有优势性的。

四、“强基础、重应用”的培养模式

由于西部高校学生对今后从事科研、继续深造的积极性不高,因此,对物理理论课程的学习积极性不高,认为学习难度较大,學习效果差。为了使得各层次学生均有自己的发展,我们采用了“强基础、重应用”的培养模式,在这种模型的指导下进行课程的设置和培养方案的具体制定。一方面,我们对各类学生均强调基础理论课程的教学,另一方面,我们增加了大量应用型课程,包括电子电路设计类、光电信息类、新型材料类课程,对于应用型学生,我们鼓励他们选修这类课程,以在理论课程的基础上,培养他们的应用技能,利于今后在工作岗位上进行产品开发、技术支持等应用型工作。而对于学术型学生,我们也设置了多门理论性的选修课,例如超导电子学、光谱学、光电子学、磁性物理学、凝聚态物理学导论等理论型课程,在这些课程的基础上,学术型学生可以继续深造读研,利于他们将来走上学术道路。在“强基础、重应用”的课程设置指导思想下,各层次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课程方案,个人能力得到提升。在毕业设计题目的选取上,我们也大力鼓励学生选择电子设计性的题目。实践后我们发现,多数学生都乐于选择这类题目,并且,出现了不少优秀的毕业作品,如手机电路板设计,可以实现手机通话、发短信等功能。不少电子设计作品可用于产品开发、研究等,实现了鼓励和支持学生在下一步发展中开展进一步的创业活动。如有学生的毕业设计是关于电池的设计和优化,在毕设的基础上,毕业后该学生创办了小型的电池生产工作室,在电池充放电效率上已经有了一定的研究基础,未来可能形成有一定实力的生产企业。

五、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西部高校贫困生较多,特别有不少是建档立卡的学生,因此,此地区物理类学生毕业后直接就业创业的较多。为了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我们采用了多项措施,帮助提高学生的素质,使他们在择业中有更多的筹码。首先,为了鼓励和训练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本专业开展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课题的选题和开展活动。有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课题选题,教师指导、学生实践的课题开展,以及课题作品的验收和结题活动。70%的学生参与了本项目的课题,取得了良好的成果,有数个项目获得了省级项目的验收。通过这些项目的开展,学生得到了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的提高。这些课题大多是实践研究课题。其次,我们加强了校企联合,与珠三角企业联系,建立了3个长期性的实习实训基地,以培养素质高、能力强的高技能人才,通过在这些基地的实习,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了全面的提高,为今后的工作和创业提供了前期的基础。再者,本专业建设了校内“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实验室”和“创业实验室”,实验室建设了多种实验设施,供学生进行相关课题的研究和实验,以提高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的动力和兴趣。在创新创业方式的研究上,尊重学生兴趣和个人能力,选择适合学生发展的创新创业课程和教育方式,使学生的个人能力和个性得到充分发展。本专业本科生分为学术型和应用型,其中学术型学生注重加强物理基础教育,形成很强的专业素质。应用型学生加强应用型课程教育,形成较强的动手能力。这两类学生都注重加强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使得他们毕业后能够从事电子类、材料类、科研类工作,从事产品开发、基础研究等创业创新活动。

六、总结

通过应用型、学术型学生的划分,“强基础、重应用”的培养模式,开展创新创业课题,建立创新创业的校内和校外平台等措施,本专业学生在专业能力和应用能力上得到了加强,为学生今后从事科研、产品开发、就业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付喜,朱湘萍,熊文元.地方本科院校物理学专业应用性课程体系构建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3,28(4):120-122.

[2]肖剑荣,蒋爱华.浅谈地方高校大学物理课程改革[J].教研探索,2009,(1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