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院校人文课程开设现状与意义
2018-07-24徐程洪王学丽
徐程洪 王学丽
摘要:随着当今社会的不断发展,大学生的文化素养越来越受到关注。文化素质教育已经成为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人文课程是学生接受文化素质教育的基础来源。对于医学生来说,更应该提高文化素质和综合素质,使其在未来成为一名优秀的医务工作者。
关键词:医学生;人文课程;人文素质;意义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19-0050-02
当今社会,医患关系日益引起广大民众的关注,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现存问题。医护人员是和生命息息相关的一类角色,医者仁心,这不仅仅要求他们具有专业的知识,高超的技术,更需要他们有尊重生命、救死扶伤的高尚情怀。医学生的人文素养已然成为一个重要话题,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政策,我们了解到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已然成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以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为核心,面向全体学生,重点促进学生全面综合发展,着力提高学习能力的同时,也强调学生的整体素质。[1]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我国教育机构的重要问题。
一、有关人文课程
人文就是人类文化中的先进部分和核心部分,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人文课程就是围绕着人文的分类所建立起来的各类学习课程。对于医学院校来说,将人文课程和专业课程合理结合,无论是对专业技术的学习还是未来职业的发展,都有巨大的意义。
二、医学生人文课程开设的意义
加强医学院校素质教育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有了极大的改善,人的综合素质也有了明显的提高。与此同时,人们对医务工作者有了更多方面的要求,除了精湛的医学技术,还要求他们具有良好的道德责任意识和对患者以及家属的耐心与关怀。
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是医学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进步的需要。从社会的不断发展中,我们可以了解到疾病的发生不仅仅是单纯的生物因素或环境因素,更多地与社会环境、生活习惯、心理状态等综合因素息息相关,这就需要医务工作者从多个角度寻求、分析病因,从而采取合适的治疗手段。多角度多方位思考问题,要求医务工作者同时具备多学科知识和多元思维方式。这种优秀特质的培养与学习,就需要从学生开始。[2]因此,加强医学生的素质教育,对完善我国医学教育和培养出色的医学人才,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医学的目的决定人文教育的意义
医学是一门充满人情味的学科,医学的服务对象是人,医学专业知识和技能只是实现人的健康的手段,并不是医学的最终目的。我们不能把医学仅仅定位在技术层面,要改变过去那种医学教育只是传授知识技能的模式。现代医学教育既要重视学生的专业素质,又要重视学生的人文素质。
(二)重视医学人文教育是世界医学发展趋势
当今世界发达国家越来越重视医学人文教育。1982年,美国医学教育委员会在“医学教育的未来方向”的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加强医学生的人文、社会科学教育。作为医学院校,必须着眼世界发展趋势,强化对医学生的人文教育,把医学人文教育纳入整个医学人才培养方案,使我们的医学生既有精湛的技术,又有良好的人文素质。[3]
(三)医学引发的社会问题警醒我们必须加强医学人文教育
近年来,医患矛盾纠纷闹得沸沸扬扬。产生医患问题的原因有很多,固然有患者的部分原因,但医务工作者本身也存在一定问题。分析某些医疗纠纷就会发现,少数医务人员缺乏保护病人权益的意识,进行医疗操作时态度冷漠等。为了改善这些问题,需要从学生时代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把培养医学专业素质与医学人文素质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
三、当前医学院校人文课程开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虽然现在很多医学院校为了培养医学生的综合素质,也不同程度地开设了一些政治理论课和人文课程,尤其在一些临床教学上着重强调人文关怀,但与医学专业相比较,人文教育显得相对薄弱。
首先,医学教育任务繁重,医学本身就具有很强的专业性甚至职业性特点,导致医学院校的整体人文氛围不强,医学生的视野随之就比较狭窄,对人文方面的知识相对缺乏。长此以往,医学生只顾学习医学知识和技术,造成医学院校长期轻视人文课程、人文素质教育被淡化甚至忽视的局面。
其次,医学院校的发展大多注重培养医学生的临床技术,而且学校教师队伍大多由医学专业课和基础课教师组成,虽然各有所长,但是他们大多缺乏医学与人文相互交叉渗透的知识结构。在课堂教学中,他们要么忽略人文知识教育,要么就是不能将医学和人文贯穿起来。而且据调查,现在高校中普遍存在一些教师教学责任心不强、工作态度不端正、没有良好的职业操守等不良现象。[4]学校的师资力量是人文氛围形成和人文素质教育提升的关键。
再次,功利主义的社会大环境延缓了学校内涵发展的步伐。现代市场经济环境大背景下,生存竞争已经成为最基本的法则,这就导致很多高校教育违背初衷,过分片面强调为生产服务,为经济建设服务,围着就业转,从而出现素质教育与技能教育、基础教育与应用教育、理论教育与技术教育等各方面的冲突。[5]大家把目光都放在自身利益上,形成了思想误区,忽视了医学生的职责,片面地把当今医患问题归咎于患者,忽视了医护本身其实也存在一些问题。
最后,医学院校单一的教学管理模式阻碍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片面强调知识的传授、医学技术的应用,忽视了医学生智能思维的培养。学业考核评价以学业知识考试成绩为主要形式,将分数作为评判医学生能力的标准,忽视了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综合评价。学生缺乏自由成长与创造的空间和张力,限制了他们自身素质与潜能的全面提升;对高年级医学生来说,人文应用类课程如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行为医学等可以帮助他们树立现代医学观念,在医学沟通技术课程中学会尊重患者,加强交流等。
四、加强人文课程建设的思考
(一)教学模式多元化,引起学生兴趣
丰富教学方法,人文课程不应仅仅局限于单一的课堂教学,可以发展为多种方式。定期举办人文教育相关教学讲座,不同的教师和不同的讲课风格可以有效地吸引学生;开展人文教育拓展活动,从游戏中学习素质教育,锻炼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课堂师生互动,突破枯燥的师讲学生听模式,让学生自由发表观念,激发学习热情;鼓动学生自学,通过阅读、上网、广播等方式学习人文知识,让学生将生活、学习、素质教育融合在一起,提高学习效果。
(二)完善师资团队建设,提高教师人文素养
俄国教育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教师把学生造成一种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什么人。”学校要注重发展人文素质教育学科的专家教授,成立相关教研组,并对学校全体教师进行素质教学培训,加强教师队伍职业道德建设,完善创新创造能力和教学技能,提高教师师德修养,让全体教师在专业课堂上也能贯彻素质教育。
医学院校人文课程的全面开展是一项系统工程,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做到完美,但只要长期堅持,相信在国家、学校、教师以及学生的共同努力下,医学人文教育会逐步取得完善,从而适应医学的迅猛发展和新医学模式的建立,在深层次上提高整体医学水平,改善医患关系,真正做到医者仁心,修身治病。
参考文献:
[1]“素质教育的概念、内涵及相关理论”课题组.素质教育的概念、内涵及相关理论论文[J].教育研究,2006,27(2):3-11.
[2]王斌,黄文秀,李冠宏,罗栩怡.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和建议[J].中山大学学报,2007,(3).
[3]张亚斌,石凯,黄义玲,谢莎丽.医学院校医学人文教育的意义及对策探讨[J].社科纵横,2010,(2).
[4]胡治宇,利莉.从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看高校青年教师素质培养[J].景德镇高专学报,2013,28(3):103-104.
[5]廖江华,谢朝清.高等教育应寻求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优化融合:高等教育学生素质培养问题研究[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7(4):127-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