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中学生自我保护意识的 培养
2018-07-24尹丽萍
尹丽萍
【关键词】 道德与法治;自我保护意识;安全问题;活动;救护
知识
【中图分类号】 G62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08—0047—01
孩子的安全是社会特别关注的焦点,也是一个家庭幸福生活的基礎。殊不知,在日常家居生活中,因为儿童缺乏安全防范意识,自我保护能力又薄弱,导致低年级学生意外伤害事故屡见不鲜。因此让刚入校不久的一年级孩子认识到在家庭生活中需要注意什么,哪些是有危险的,该如何防范,碰到危险该如何处理。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际谈谈如何通过道德与法治课的学习提高一年级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发展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
一、让学生了解家庭生活中常见的安全问题,形成基本的安全意识
在日常生活中,危险无处不在,儿童意外伤害事故屡见不断,皆因儿童缺乏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所以,让学生初步了解日常家居生活中常见的安全问题,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是学生形成保护能力的重要内容之一。
1. 在家会有危险吗?孩子的安全牵动着父母的心。家里看似安全,其实也存在一些安全隐患。在教学中,我利用学生们喜欢的游戏形式,引导学生思考,在家庭生活中,哪些行为有危险,如使用不安全的刀具等等。看看学生是否初步具备了识别危险的能力。
2. 危险是怎么发生的?在教学中,以讲一个小男孩因与小狗不恰当玩耍而造成伤害的故事为引领,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这个故事让学生知道有些危险是因为自己的不当行为造成的意外伤害。以此为契机让学生展开讨论:你家有什么宠物?身边有什么花草树木?当我们和它们接触时候,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通过讨论,引发学生深刻的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做法可能会伤害自己,由此让学生懂得什么是意外伤害及意外伤害的危害性。意外伤害是指由于我们疏忽大意或缺乏安全意识而引起的身体伤害。因此,在进行各种活动时我们要多加注意,尽量避免伤害。
3. 受伤了怎么办?从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程度来看,一年级学生缺乏生活经验与自我保护意识,缺乏对意外伤害严重性的认识。他们生性活泼好动,好奇心强,但辨别能力差,加上长期受家长的过度保护,使他们不仅缺乏自我保护的常识,而且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薄弱。更何况学校、家庭、公共场所等存在安全隐患,学生不免会受到伤害。
课堂中,我组织学生围绕“受伤后,能否因为害怕家长的责骂和惩罚而隐瞒情况,如果隐瞒了,会有什么后果?”展开讨论。孩子们在讨论后明白了受到伤害时,无论轻重都要及时向家长或老师说明情况,这样才会使自己更安全。这也是一种重要的自我救护意识。
二、以活动为中心,科学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救护知识
虽然孩子受伤时要及时向家长或老师说明情况,以获得及时的治疗。但是,如果能让孩子了解一些常见的医药知识,学习一些小伤口的处理办法,当家长和老师不在身边的时候,先对伤口进行一下处理,对后续的治疗有积极的作用。笔者发现出现一些小伤后只会哭泣,不知所措。因此,必须对学生进行有目的的教育,培养他们基本的安全意识,帮助他们保护自身的安全。笔者在课堂上选择最常见的、最实用的救护方式(伤口的清洗、创可贴的使用)。4人小组或同桌联系方式,让学生反复实践。以活动为中心,增加学生实践的操作机会。课堂上,对动手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要不断鼓励他们,给予更多的实践机会,以教材中的插图,设计演一演活动,给学生营造一个充满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的课堂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实践操作的积极性,并进一步增强学生在校内外的自我保护意识。
教学中,教师还联系生活实际,以小绘本和小视频等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基本的救护知识及防范意外伤害的基本方法。1.学习用电常识,不要用硬物品或金属物品接触电源,也不要用人体某个部位接触电源,以防触电。2.不要乱插、私接电源,特别是不要用湿手去插电源插头。3.不要玩火、玩水,远离火源与河道,以免发生火灾及溺水事故。4.在家使用天然气时要开窗通风,用完关紧阀门,以防发生煤气中毒。5.不吃不洁食物及变质食物,不买无卫生、安全保障的食物,以防引起食物中毒。6.不要爬高或在阳台护栏上探取东西,特别是擦窗户时不要将身体探到窗户外面。7.不要与陌生人交往接触,更不要吃陌生人送给你的食物或接受陌生人馈赠的礼物。
教师同时也要指导学生了解一些常用的医药知识,学习小伤口的处理办法,在成人不在的时候学会处理简单的意外事故。学会报警, 发生意外情况时要正确报警。例如,匪警拨打110,火警拨打119,医疗急救拨打120。这三个电话平时要反复问,直到孩子完全正确脱口而出。
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树立学生的安全意识,是当今社会化中的重要的一环,也是少年儿童迈向社会、学会生存的第一步,对他们的身心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更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编辑: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