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职业教育背景下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教学改革初探
2018-07-24封全喜艾武张琼芬
封全喜 艾武 张琼芬
摘要:本文首先对职业教育与本科教育的异同进行阐述,并分析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存在的问题。然后针对本科职业教育背景下,讨论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教学改革。关键词:职业教育;激励法;高级技术型人才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20-0128-02 一、什么是本科职业教育本科职业教育是培养同时掌握应用型理论知识和实用技术原理的高级技术型人才,成为职业教育和普通本科教育的接口。本科职业教育侧重应用型理论知识和实用技术原理的掌握,避免职业专科生纯粹地模仿和执行普通本科生的理论与实践脱节。职业教育专家邢广陆指出:本科职业教育转型的核心问题是课程改革。因此,系统安排该专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对培养具有扎实理论知识、宽广知识面,较强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的高级技术型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的研究,从根本上转变人才观,使我校培养的本科生能够符合企业的用人需求,推动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发展,并为相关院校提供参考。因此,对本科职业教育背景下,探讨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培养高级技术型人才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二、本科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义国家信息化测评中心在2000年的《国家信息化研究水平报告》中指出“信息化人才不足成为制约中国信息化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当前,我国经济处于结构调整转型阶段,由低附加值的“产品制造”向高附加值的“产品创造”迈进。同时,北部湾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规划,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建设加快推进,区域经济结构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随着经济结构调整的深入,企业需要的不再是仅仅掌握应用技术的劳动者,而是理论知识扎实、知识面广,具有更强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级技术型人才,能够根据工作需要自主学习、自我调整的高素质劳动者。迄今为止,全国开设“信息与计算科学”的本科院校有近八百所,学生就业面临严峻形势,同时也对高校的教学改革带了巨大的压力。特别是今年国务院明确提出600多所本科院校转型本科职业教育,培养适应能力强的高级技术型人才,对处于“夹心层”的二本院校教学改革面临更严峻的形式。因此,探讨基于我校的实际情况,结合国家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培养同时掌握应用理论知识和实用技术原理的高级技术型人才显得非常必要。三、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1.国内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教学存在问题。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是为了适应IT行业新形势而开设,属于交叉学科,如何开设相关课程,突出专业培养的特色,又不是失其主体特征,是相关人员关心的问题。因此,关于该专业的相关研究,从开设此专业起就没有间断。同时,开设该专业的相关院校也对该专业的教学和改革活动从多个方面进行探讨,丰富该专业的内涵。有些院校结合本校的优势,提出理工结合的改革思路;有些老师对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讨,提出很多建设性的建议;还有部分老师针对实践教学活动提出多种有益于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教学思路。这些研究、改革和实践主要针对如何培养高科技人需求而开展,推动了该学科的发展。目前,在本科职业教育背景下,今后普通本科教育将逐步转型为培养高级技术型人才的本科职业教育,原有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不再适应,从而给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教学提出新的要求。迄今为止,国内没有专门对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开展职业教育,培养高级技术型人才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探讨的相关文献。2.我校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虽然桂林理工大学是老牌本科院校,已开设部分应用型本科专业,但该决定的发布对处于“夹心层”的普通本科院校的教学改革带来巨大的压力,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桂林理工大学从2006开设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以来,为社会输送近六百名本科毕业生。但在人才培养方面除上述问题之外,还存在以下的问题:①教学内容:我校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开设课程主要包含数学、计算机和运筹控制等。课程体系是拼凑而来,缺乏科学论证,教学内容之间衔接不好。②实践教学:目前该专业的实验、实践、实习、实训内容是根据教学课程或学期设计,学生训练过程中目标不明确,实验教学内容不连贯,并且未与企业需求紧密联系,导致实践、实习、实训效果不理想,学生实践能力差,就业竞争力弱。③教学方法:信息与计算科学教研室的教师主要是数学专业毕业,其教学方法、教学思路与数学专业的教学相似,教学方法单一,导致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四、教学改革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培养目标是:学生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能熟练地使用计算机,初步具备在信息与计算科学领域的某个方向从事科学研究,解决实际问题,设计开发有关软件的能力,即该专业培养复合型人才。由于该专业是由信息科学、计算科学、运筹与控制科学交叉渗透而形成的一个新理科专业,其课程体系是三个专业的综合。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专业定位不清晰、培养目标不明确、“双师型”师资力量缺乏、课程设计与实验实习环节明显不足等问题,从而导致培养的人才达不到培养目标的要求。我们已经从下面几方面进行改革。1.教学计划建设。教学计划是专业课程的指导性文件,首先应根据人才培养思路,研究课程类型结构及其比例,整体优化课程的设置,拟定培养高级技术型人才的教学计划,为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的研究奠定基础。2.教学内容改革。根据教学计划,研究基础理论课程、专业课程和实践教学的教学内容。对于基础理论课程,在不影响学生考研的前提下,根据后继专业课程教学的需要,进行适当删减,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对于专业课程,结合强化专业基础和突出专业特长的要求,以就业需求为导向,增强与企业需求结合紧密的内容;从层层递进角度安排实践教学内容,将学生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工作技能。3.理论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掌握扎实的应用理论基础是本科职业教育培养高级技术型人才的重要组成。因此,传统教学方法不再适应。从实际问题出发,结合专业基础要求,研究采用“多媒体授课法”、“工程案例法”、“分组讨论法”、“激励法”、“强化训练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将理论知识和技术原理融合一体,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4.实践教学方法改革。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开展本科职业教育的出发点。结合企业用人的具體需求,结合实践教学内容,研究将实验、实践、实习、实训“四实一体”层层递进立体式实践教学方法,逐步强化创新能力。5.“双师型”和“双师结构”混合师资队伍建设。教师是教学活动的执行者。目前该专业的教师理论基础扎实,但是实践经验,特别是企业工作经验不足。研究在高校实行“双师型”和“双师结构”师资队伍的可行性及其相关政策,为培养高级技术型人才奠定基础。五、结论当前,中国的工业转型升级和结构性改革的关键点是企事业单位需要大量的既掌握理论基础又能熟练操作的高级技术型,开展本科职业教育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国家的用人需求,促进国家发展。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培养的学生理论基础扎实,但实际操作能力欠缺,本文针对本科职业教育要求,探讨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教学改革,能为该专业的教学改革一定的指导。参考文献:[1]范良忠,于欣,刘启玉.学科竞赛和工程实践双重驱动的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nagement Science and Engineering,2010.[2]袁玉萍.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研究性教学模式研究[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4,(3):131-133.[3]胡焱,张庆国.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社会适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大学数学,2011,(3):7-11.[4]任敏.《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发布——职业教育将有本科层次[N].北京日报,2014-6-23(002).[5]王坤.响应国家号召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J].山东纺织经济,2014,(8):21-23.[6]图解《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的实施意见》[N].广西日报2014-7-9(002).[7]杨广林,邹柏贤,逯燕玲.基于CDIO教育理念的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J].计算机教育,2012,(1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