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儿歌强化数学教学效果
2018-07-24梁彩粉
梁彩粉
【关键词】 数学教学;儿歌;应用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
09—0111—01
数学知识抽象,教学逻辑严密,实践性很强。对小学生而言,学起来枯燥,记起来困难。而儿歌则以其优美的旋律、明快的节奏、浅显的内容、单纯的思维,使深奥的数学知识变得浅显,一听就懂,使复杂的方法变得简易,一学就会,给师生带来积极的情感体验,因而深受师生喜爱。那么,在教学中怎样高效应用儿歌呢?
一、运用儿歌在获取知识时加强记忆
在教学中,新知识的传授都是一环套一环,一层进一层的一个严谨的过程。部分学生由于各种原因,对基础知识理解不深不透,记忆不准确、不全面,对知识的掌握存在一定差异,继而影响后续学习。如果将这些内容编成琅琅上口的儿歌,则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如,一年级的“20以内进位加法”中凑十计算的过程编成:“ 9加几,见9想1。9+2, 2可以分成1和1,9和1凑成10,10加1是11。 9+3,3可以分成1和2, 9和1凑成10,10加2是12。9+4,4可以分成1和3, 9和1凑成10, 10加3是13……8加几,见8想2。8+3,3可以分成2和 1, 8和2凑成10,10加1是11。8+4, 4可以分成2和2,8和2凑成10,10加2是12……7加几,见7想3。7+4, 4可以分成3和1,7和3凑成10,10加1是11…… 6加几,见6想4。6+5,见6想4,把5分成4和1 ,6和4凑成10,10加1是11……其余算式很容易,只要把两数打颠倒。”让学生多读读,凑十计算方法就掌握得非常熟练。
二、运用儿歌在对比实践中强化理解
数学知识的严密性使得一些知识只是一字一词的差别,而这些特殊的字眼直接决定着解题方法,必须加以重点区别。
比如,学生初学乘法和加法后,如果对字词看得不细致,则会将加法当乘法、乘法当加法来算。其实,只要记住:“求几个几的和用乘法,求几和几的和用加法”,读时将“个”与“和”重读,对比记忆,有效避免混淆,提高做题的正确率。
三、应用儿歌在概括总结中拓展提高
概念教学是小学数学中的难点,高度抽象,语言精炼,不易理解。让儿歌参与其中可降低这类知识的教学难度,提高学习效率。
比如,“图形的运动”中“对称”、“对称轴”、“轴对称图形”这些令师生头疼的概念及判断方法、常见图形、常用数字和字母中的对称可以这样进行记忆:把图形沿一条直线来对折, 两边完全重合叫对称,折痕所在直线叫对称轴,这样的图形就叫轴对称图形。判断图形是不是对称,可以折一折、画一画,看看有没有对称轴,只要找到一条对称轴,那它就是轴对称图形。 判断图形是不是对称,横着看上下对称不对称, 竖着看左右对称不对称,还可左、右、斜看对称不对称。轴对称图形有很多,蝴蝶蜻蜓有对称美,长方形、正方形和圆也是轴对称图形,五角星也是轴对称图形,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 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圆有无数对称轴。 数字中0、8也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的画法很容易,沿着中线直直画虚线。
四、运用儿歌系统化再现知识
运用儿歌可以对某些知识点进行重点梳理巩固,在以点促面的基础上对章节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可达到逐层、全面、系统掌握,使学生过好基础关,也可防止部分学生掉队。
比如,“认识时间”整个单元的内容,可以配上手势这样记:“ 钟面数字12个,上是12下是6,左是9来右是3,钟面共分12大格,每大格又分5小格,钟面共有60小格。分针走1小格是一分,时针走一大格是一时。 时针走上一大格, 分针就已跑一圈, 1時等于60分, 60分就是1小时。 分针长长指12, 时针指几是几时。半时分针指向6,时针就在两数间,时针刚刚走过几,这时就是几时半。时针刚刚走过几,这时就是几时多,再看分针指着几,分针指1是5分,分针指2是10分,分针指3→15分,分针指4→20分,分针指5→25分,分针指6→30分 ......分针指11→55分,分针指12→60分,60分就是1小时, 满六十,要进一。 6时整,时针分针成一线;3时整,9时整,时针分针成直角;12时整,时针分针合一起。”儿歌将钟面特点、时间单位、时间的认法(整时、半时、一般时间)及特殊时刻指针的位置关系说明得一清二楚,不留死角。
总之,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强、结构严密的学科,教师必须做到准确、规范、精炼。实践证明,只要教师合理、灵活地运用儿歌等富有乐趣的教学方法,采用艺术性的教学语言,寓数学知识于情趣之中,把每一节课上成充满科学探索且秀色可餐的“歌剧”,才能真正达到让教师乐教 ,让学生乐学。
(注:本文系甘肃省“十三五”规划课题《乐读乐教策略在小学数学中的创设与利用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批号:GS[2017]GHB1051)
编辑:谢颖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