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小组合作策略开展初中英语图式阅读教学的探索
2018-07-24苗华红
苗华红
【关键词】 小组合作学习;初中英语;图式阅读教学;探究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09—0075—01
一、问题的提出
英语阅读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现行的课程标准明确表明:初中英语教学主要是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但以教师为中心的思想使得初中英语阅读教学长期以来沿袭着以教师讲解词汇、语法、分析句法为主要内容的“自下而上” 或“自上而下”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学生的主体作用没有得到充分、有效的发挥,直接影响了学生的认知水平、阅读技能及整体英语水平的提高。本文在对目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图式理论、合作学习理论和新课改自主、合作、探究、创新等理念,探讨在初中英语图式阅读课上如何激活学生阅读图式;与阅读课传统教学模式相比,通过小组活动开展图式阅读教学是否对初中生英语学习产生影响。
二、开展初中英语图式阅读教学的理论基础
1.合作学习理论。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20世纪 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由于它在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促进学生形成良好非认知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我国自90年代初期起,在课堂教学中开始引入小组活动。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家J·R·嘎斯基认为:“从本质上讲,合作学习是一种教学形式,它要求学生们在由2~6人组成的异质性小组中一起从事学习活动,共同完成教师分配的学习任务。在每個小组中,学生们通常从事于各种需要合作和相互支持的学习活动。”
2.输入假设和情感过滤假设。20世纪70年代末克拉申(Stephen D.Krashen)的"输入假设"和"情感过滤假设" 是在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但对我国的英语阅读教学同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输入假设是指可理解性语言输入。根据这个假设,语言输入话语既不能太难,也不能太简单,学习者只要能把以前的知识经验和现时语境、上下文等联系起来并获得可理解性语言输入,语言习得与学习就会取得进步。 输入假设重视学习者理解输入材料时所获得的较高一级的语言形式在头脑中留下的印象。这种印象的有无和深浅与学习者的情感密切相关,并决定着语言习得是否成功。由此,克拉申又提出了“情感过滤”假设。他认为,学习者在吸收语言输入的过程中心理上会产生一种语言吸收障碍,阻碍了学习者把可理解的语言成份全部运用在语言交际中,他把这种障碍叫做“情感过滤”。“情感过滤”是无意识的,是由于缺乏自信心或焦虑而造成的"(Krashen,1985),即缺乏自信或焦虑阻碍了学习者形成对语言形式的深刻印象,以至于学习者在交际中不能自如地对语言形式进行排列组合。
三、小组活动形式下初中英语图式阅读课堂模式
1.编组:编组要考虑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习惯、学习目标等差异,尽量求平衡,以免出现学习上的两极分化和忽冷忽热现象。每个小组选一个成绩较好、平时较活跃的学生当组长。每位学生轮流当记录员,记录好每次活动中各个成员的工作安排及所获得的信息和该节课的评价情况。要确保每位组员都能担任一定的角色,承担一定的责任。
2.小组活动卡的使用:每个组员可设两个小组活动卡,一个是大方块形(big square),主要用来讨论问题;另一个是小长方形(small oblong),即姓名卡,主要用来回答问题。这两个卡主要用来检查小组课内外活动情况,可用在阅读的各个阶段。
3.课堂合作模式
教师要精心设计各项数学任务,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小组活动来合作完成。围绕课文内容提出的讨论话题(topics),在对一些深层次问题的理解上,应力求具有开放性。
(1)激活形式图式的阅读模式 。主要在“读前”实施,以讨论为主。除了教材中已有的设计外,教者要根据相关内容(包括口语、听力等)再整合,设计3—4个问题,并组织学生对课文标题、时代背景、插图、体裁等展开讨论,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他们的想象力,从而激活形式图式。
(2)激活内容图式的阅读模式。主要在“读中”实施,先略读写题纲,再细读辨主题句、难句、长句、写作特点等,最后分小组进行讨论、分析、共同推断,以激活内容图式。
(3)激活文化图式的阅读模式。主要在“读后”实施,小组根据读前、读中的一些活动,概括、小结,回答“读后”问题,集体完成小组报告,并进行组间汇报、表演、英汉语篇比较等,完成对整篇文章的欣赏、理解,以激活文化图式。
编辑:赵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