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

2018-07-24祁斌

甘肃教育 2018年9期
关键词:转化策略成因学困生

祁斌

【关键词】 学困生;成因;转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09—0044—01

一、学困生的成因

1.学生自身的原因。(1)学习目的不明确,大多表现在没有责任心,认为学习是为家长和老师学的,不需要努力去学,常常要老师催、家长追才能完成作业。 (2)贪玩造成学习困难占的比例最大,玩是孩子的天性,但小学生的自制力差,不能分清什么时候该玩什么时候该学习,课堂上常常开小差做小动作,课后作业应付了事,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3)学习习惯差,依赖性大,产生惰性心理,他们只等着别人说出结论,不愿主动积极地思维,成绩当然不乐观。(4)自信心不足。由于理解能力比较缓慢,思维跟不上老师和同学的思路,课堂上这些同学不敢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只会当观众,以此来掩饰自己的紧张情绪。

2.学校的原因。从学校使用的教材方面讲,现在的教材更贴近城市里的孩子,要求学生见多识广,要求学生更多的学习储备,要求学生参与更多的社会活动,而农村孩子很多条件跟不上。其次,数学这门学科的知识系统性强,逻辑性严密,还有的概念比较模糊,学困生由于某些基础知识没有掌握或学得不扎实,就会造成学习新知识的障碍。从教师方面讲,在教学过程中更多地关注知识系统的链接,对学生的思维过程关注较少,学生被动吸收的现象偏多,缺少与学生必要的情感沟通;在问题设计过程中注重问题的密度和准确度,缺少对学生的激励和表扬,时间一长,容易让部分学生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3.家庭的原因。有的家长认为,学生学习是老师的事,家长只管孩子吃与穿,因而他们一年四季忙于挣钱,无心顾及孩子的学习,让自己的孩子养成了学习松散的习惯。有的农村家长也希望自己的子女成才,但本身素质普遍偏低,文化程度不高,对稍高年级的数学题目,自己也难以解答,更谈不上有效的辅导。

二、转化策略

1.培养学困生的学习兴趣。(1)分析原因,制订计划。学困生之所以学困,肯定会存在某些原因。作为一名教师,要主动帮助学生分析查找学困的原因,制订出符合该生实际的学习计划,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予以培养。(2)降低门槛,引入殿堂。作为教师,要降低门槛,放宽对他们的要求,让学困生完成他们自己很容易完成的学习任务,让他们很轻松地掌握符合他们现实状况的知识。这样,就容易把学困生轻松地引入学习的殿堂。比如,有的老师把班上的学生分成了尖子生、中间层和学困生三类,每次布置的作业分为三级,让尖子生做难题,中间层做较难的题,学困生做浅显的题。学困生在完成浅显的作业中培养了学习兴趣,因此,学习成绩也一路攀升,最终成为全班的佼佼者。由于老师对学困生降低了学习的门槛,把他引入了学习的殿堂,这不仅培养了他们学习的兴趣,更主要的是改变了他人生的命运。

2.创设师生“一帮多”与学生之间“一帮一”的学习氛围。首先,教师应该平衡自己的态度,避免学困生产生被排挤的感觉。对于学困生课后的困惑,教师要尽量理解其基础差的自卑感,站在学生“学不懂”的角度给予耐心的讲解,绝不能鄙视或责骂。必要时,教师可以与家长进行沟通,采取课后“一帮多”的方式进行知识的补充,让学困生尽快赶上班级进度。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辅导过程中一旦出现不耐烦、任意吼骂学生的情况,学生对其信任度就可能大大降低,无论以后怎么努力都弥补不了学生心灵的伤害,学困生转化工作也将前功尽弃。其次,由于学困生在班级“地位”低下,内心的自卑往往让他们更加排斥数学这门课,导致学困生学习更加困难。因此,要想增强班级凝聚力,拉近学困生与优秀学生之间的差距,就可以采用“一帮一”的方式,鼓励数学成绩较好的学生主动与学困生进行交流,不仅体现出班级的关爱,还可以帮助学困生找到学习方法,解决数学学习中的困难,让学困生感受到自己一点点的进步,从而促进学困生的转化。

3.耐心辅导帮助。学习上的学困生一般表现为智力表现不佳,反应慢,接受能力较弱,学习方法呆板,知识缺陷多。因此,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耐心地对他们辅导帮助,以收到实效。我们的做法是:与学习新知识有联系的旧知识,预先补;在学习新知识中产生的缺陷,及时补;在学生作业时,巡回辅导;在学生作业中发现问题,当面辅导;课后复习,与同学结成对子,请同学辅导。同时,在补缺的辅导过程中,坚持这样的原则:对兴奋型(胆汁质)的学生,克制自己的情感,不激怒他们,坚持耐心启发诱导;对安静型(粘液型)的学生,不岐视冷淡,操之过急,允许他们有思考余地;对活泼型(多血质)的学生要求要严,并注重培养他们专心细致的习惯;对弱型(抑郁质)的学生,切忌公开指责,多關怀体贴他们,适当降低要求,一有进步就立即给予鼓励和表扬。

编辑:郭裕嘉

猜你喜欢

转化策略成因学困生
晕纹石成因解读(上)
“转化”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翻译实践问题及成因
“酒”类语符两个修辞场及其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