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读”作舟

2018-07-24吕丹阳

考试周刊 2018年60期
关键词:阅读兴趣

摘 要:在小学各类语文教学活动中,阅读教学占有重要地位。小学是进行系统学习的开始,如果在小学时期教师能够调动学生语文阅读的兴趣,让学生爱上阅读,勤读书,不仅能为学生今后深入学习语文知识奠定基础,而且能让学生在阅读中陶冶情操。怎么做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夯实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呢?笔者就这个问题,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谈小学语文高段阅读教学策略。

关键词:高段阅读教学;勤读书;阅读兴趣;质疑与思考

《语文课程标准》是这样阐述阅读教学意义的:阅读是语文课程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所在的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的确,高段学生通过大量阅读,能感知丰厚的情感语言材料,增强语言沉淀,提高读书能力,从整体上增强语文素质,为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发现高段学生的阅读兴趣不高,读书不多,阅读能力不强,从而影响了学生写作能力、理解能力的提高。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要密切结合新课标的要求,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做好阅读教学工作,让学生勤读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本文中,笔者结合人教版教材,就小学语文五、六年级的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 勤读,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把“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兴趣”作为学生阅读教学目标的第一条,可见激发阅读兴趣是多么重要,应采取多种手段引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讲《狼牙山五壮士》一文时,笔者就是以说故事的形式导入的,在上课开始的短短几分钟内便把学生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学生对本课的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课堂导入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应多研究学生的兴趣点,努力使语文课堂导入带有趣味性,让学生对阅读充满兴趣,真正的实现由“要我读”成为“我要读”,使学生对语文教学既好之又乐之。

二、 勤读,多种朗读形式多体会

朗读是一种极具个性,融理解和表达于一体的综合性活动。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此在朗读指导中,应充分尊重学生,应该允许并鼓励学生通过各自独特的视角法去体会、去解读课文。

读书是需要动脑思考的,只有潜心会文,让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才能真正走进文本的深处。

(一) 读与听相结合

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可采用说故事的形式。给六年级学生讲《伯牙绝弦》这一古文时,我当说书人的角色,以讲故事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很好地引导学生去理解课文。其实能像说书人一样将这个故事说得淋漓尽致、绘声绘色,也是一种学习目标的暗示。这样的寓目标于无形之中,让兴趣增浓在听故事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生动活泼。

(二) 读与说相结合

在阅读教学中要重视口语交际的训练,结合学生的实际选择交流主题,创设口语交际情境,唤起学生听、说的兴趣,使学生有话可讲。

同时,教师要注意正确把握口语交际课的任务:训练口头表达能力,学习普通话,鼓励学生多说多想,注意表扬,保护说的积极性。

(三) 读与演相结合

如选自《水浒传》的《景阳冈》就是一篇值得学生品读的佳作。

施耐庵极其细腻地刻画了武松这个人物形象。文中“武松打虎”这一段写得颇为精彩,老虎的“一扑,一掀,一剪”的和武松“一闪,又一闪,再一闪”的沉着机智以及武松打虎时的竭尽全力。这次教学中,我用“读与演相结合”的读书方法让学生紧紧抓住武松的言行来品味其勇武机敏的鲜明特点。

三、 勤读,重视背诵与积累

坚持好词好诗好句的背诵积累,指导学生认真阅读自读课本,阅读体现“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指导学生学习运用课内学到的阅读方法进行课外阅读,提高阅读兴趣和质量,帮助解决阅读中的困难和问题。

小学语文教学如果仅凭几十篇课文的学习,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往往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提高。课文只是个例子,应由一篇文章的阅读触及其余,启发学生把知识融会贯通,学习事半功倍;还可以从作家的系列作品拓展,例如在六上学习“走近鲁迅”这一单元时,笔者要求学生在小组里交流魯迅先生的名作,这样一来,花时少、收效高,不仅培养了学生广读博览的兴趣,还体现了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四、 勤读,学会质疑与思考

语文阅读理解课堂应留给学生充足的质疑时间,如课前质疑、课中质疑、课后质疑。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是学生深入思考探究的一种积极表现。一篇文章,它本身不是最佳的,读者可以创造出更好的。

语文教学过程实质上就是教师有意识地使学生生疑、质疑、解疑,再生疑,再质疑,再解疑……的过程。在周而复始,去而复来的过程中,学生掌握了知识,获得了能力,这样的阅读就是最高境界的阅读。

五、 勤读,注重拓展与延伸

阅读是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读,不可盲目,如讲授《怀念母亲》这篇课文的时候,为了能够增加学生对作者的了解,笔者就配音乐范读了季羡林《赋得永久的悔》中的几段独白。配乐响起已经激起了学生们强烈的兴趣,同时,《赋得永久的悔》作为补充资料既能使学生更加了解作者,又为学生体会作者“怀念之情”给予帮助。这种阅读相似相反的文章,即比较阅读。比较阅读,最容易发现真理。否则,只孤立地阅读一篇文章,就容易陷入“一叶障目,不见森林”的被动局面,也容易掉入“只知其一,不知其泰山”的狭隘井底。

拓展阅读,可以作“古今阅读”,将古代现代的相似相反文章作比较阅读。古与今,时代不同了,变化创新是必然的,但是,今是古的发展,继承继续也是必定存在的。通过“古今阅读”,我们就容易发现哪些是创新的精粹,哪些是继承的精华。也可以作“中外阅读”,将中国外国的相似相反文章作比较阅读。

六、 小结

总之,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一蹴而就。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读”作舟。这其中既需要教师的精心指导,更需要学生爱上读书,勤读书。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通过不同的阅读方式来提高学生对于文章的把握和理解,使学生能够感受到阅读的快乐。既让学生从一篇课文中学到基础的文本知识,又要从中领悟到学习的方法,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从而为学生的终生阅读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

[2] 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M].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5).

作者简介:吕丹阳,浙江省东阳市,东阳市江北湖田小学。

猜你喜欢

阅读兴趣
给学生插上腾飞的翅膀
以兴趣为导向的说明文阅读教学模式的建构
播种“兴趣”,收获“习惯”
简析亲子阅读中低年级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
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提高阅读能力,促进后进生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