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改下小学德育教育意义及对策

2018-07-24童春泳

考试周刊 2018年64期
关键词:小学德育意义对策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德育工作的开展,对于提升学生的道德观念,增强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转变学校教育理念具有积极的意义。因此,小学德育教师应当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通过德育生活化的开展,积极开展小学德育工作,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

关键词:小学德育;意义;对策

小学教育是国民教育的基础,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优秀的接班人。在国家教育体制不断发展、改革和变化的社会背景下,实现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是学校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在小学教育工作的开展过程中,教师要针对小学生年龄小、思想不成熟、活泼好动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很好的思想引导和行为引导,促使小学生的健康安全成长。从根本上讲,德育教育在小学教育中的开展,有利于对小学生的思想进行科学有效的引导,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本文中,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分析小学教育中德育教育与安全教育的有效性对策。

一、 小学教育中加强德育教育的意义

中国素来以礼仪之邦著称,中华文明绵延五千年,优秀的文化、文明颇多。古人云:三岁看老,百岁瞧小。学生在小时候的思想道德素质,是其今后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基础。正所谓:“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人的一生,“习”性教化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学校在开展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应当改变传统“重智轻德”的教育现状,将德育教育与学校教育有机整合起来,促使小学生的健康成长。由此可见,小学教育工作中加强德育教育,具有很多积极的意义。

首先,有利于提升学生道德信念,指导学生实践活动。在现代教育背景下,德育教育是学校教育工作开展和发展的核心,是贯彻落实学校素质教育,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促使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尤其是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因为思想不成熟,科学有效的德育教育与引导,有利于促使学生道德信念的提升,让学生在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中,其思想、行动不偏离正确的轨道,增强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让学生将科学的价值观、人生观作为有力的思想武器,武装自己的头脑,指导自己实践活动的开展,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其次,有利于转变学校教育理念,促使小学教育体制改革。一直以来,受到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文化成绩”历来是学校、社会以及家庭对学生关注的焦点。这种“重智轻德”的教育模式,不仅仅会导致“高分低能”的人出现,更有可能导致“高分无德”的人出现。而在小学教育工作的开展中,教师加强德育教育的宣传,营造很好的学校德育环境,有利于转变学校、家长的教育理念,让大家将教育的目光由传统的“智力”教育转移到“德育”教育上来,为促进小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促使学校教育体制的改革奠定基础。

第三,有利于抵制不良因素影响,净化儿童心灵。在信息化的社会背景下,各种不良的网络信息充斥着人们的日常生活。而青少年儿童生长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导致价值观、人生观发生扭曲。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在小学教育中加强德育工作,对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引导,有利于学生对社会上的各种不良信息、各种消极因素产生“抗体”,帮助学生有效地抵制不良社会因素的影响,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二、 小学教育中加强德育教育有效性对策

1. 营造“以人为本”的德育教育氛围

首先,教师应当树立“以人為本”的德育教育理念。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发展的社会背景下,学校教育已经由传统的“教师为主体”向“学生为主体”偏移,“以人为本”教育理念运用于教师的教育中,有利于转变教师本位的教育模式,实现好的教育效果。众所周知,在传统的德育教育模式下,“刚性”的教育方式,容易导致学生缺乏自主性、灵活性而显得被动和呆板,这样的教育模式,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因此,在现代教育背景下,教师在德育工作的开展中,应当本着“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培养学生的自主教育、自我约束能力,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德育教育目标,在日常的沟通、交流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实现潜移默化的德育效果。同时,这种“以人文本”的德育方式,有利于形成更加和谐、融洽的教育氛围,为全面提升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奠定基础。

其次,实施民主制度,营造民主教育氛围。信息化浪潮的推动,使得当今社会的小学生与以往的已经有极大的不同。相对而言,他们更加具有自我意识、自主性。基于此,小学教育工作的开展也应当顺应时代的变化而变化,民主教育的理念应运而生。民主教育理念运用于小学德育工作,主要体现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学校教育层、教师等应当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立足现代教育理念,制定符合时代发展的教育制度、校园规章制度以及德育教育目标等,不断打破传统刚性德育对教师、学生的束缚,让教师更加积极主动地开展德育工作,促进良好小学德育工作效果的实现。

2. 完善学校德育体系

首先,不断健全德育评价机制。教学评价是促使教育体制改革的关键。因此,要想促使小学德育工作取得良好的效果,需要健全的德育评价机制,对教师的教学进行很好的指导和监督,促使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并通过各种有趣的教学活动的开展,激发学生德育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其次,加强德育师资队伍建设。当前,在小学德育工作的开展中,师资队伍薄弱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因此,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升德育教育师资队伍的综合素质,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为促使德育工作的高效进行奠定基础。

3. 德育教育生活化

小学德育工作的开展,目的是不断提高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因此,教师在小学德育教育中,应当改变过去知识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改变过去以学生记忆德育知识为标准的考核评价机制,通过生活化教育模式的开展,将德育工作落到实处。例如,教师在德育教育中,结合教学内容,融入生活案例,让学生结合生活的案例明确对与错,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这种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开展,是促使德育教育改革创新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王国勇.浅析小学教育中的德育教育和安全教育问题[J].学周刊C版,2014(12):129-130.

作者简介:童春泳,福建省泉州市,泉州市丰泽区第六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小学德育意义对策
一件有意义的事
诊错因 知对策
有意义的一天
对策
生之意义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新形势下小学德育教育浅析
如何在小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小学德育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