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植物景观在海绵城市中的重要性及应用
2018-07-24冯凯程正奎
冯凯 程正奎
摘 要:随着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城市将道路建设成为硬化路面,造成了“逢雨必涝、旱涝急转”的现象,因此需要加大海绵城市的建设力度。基于此,本文将阐述海绵城市的背景与内涵,从生态作用、改善环境两方面入手,分析植物景观在海绵城市中的重要性,同时以透水装铺、截留调蓄与保渗、植物选择、营造植物景观为切入点,探究植物景观在海绵城市中的应用,旨在能够改善城市排水现状,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关键词:植物景观 海绵城市 生态环境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8)01(c)-0025-02
在环境不断恶化的今天,连续多日降水已经成为普遍的现象,这样的问题对各个城市的排水系统来说具都是严峻的考验。在“十三五”规划的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在回答城市为什么缺水一题时说,城市应该将地雨水储存起来,充分的利用自然力量实现排水,同时利用下沉绿地、透水路面、植物沟渠等方式解决城市的内涝问题,从而构建净化循环、自然渗透、持续健康的城市环境。
1 海绵城市的背景与内涵
1.1 海绵城市的背景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居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但与此同时,却极大地影响了城市的生态环境。例如,自然资源匮乏、生态环境被破坏等,正是这样的问题直接影响了城市的健康发展,甚至违背了可持续发展战略。就当前的情况来说,很多城市均在涝、旱之间存在着严重的矛盾问题,即一些城市内部“逢雨必涝”,而另外一些城市则缺水、干旱的问题相当严重,无论发生哪一种现象都不利于城市的发展。同时,我国的很多城市还面临着不同的水资源危机,如水生物的栖息地丧失、地下水位严重下降、淡水资源短缺、水资源污染等,因此城市的发展需要迫切解决水环境存在的问题。正是在上述背景下,相关人员提出了“海绵城市”的概念,并引领者城市化建设的方向。
1.2 海绵城市的内涵
海绵城市,顾名思义就是说城市的功能像海绵一样,能够利用自身的“弹性”面对自然灾害、顺应环境的变化。具体而言,就是指城市能够在降水时将雨水进行吸收、储存、渗透与净化,而在城市需要用水时,则能够及时降水资源释放出来,同时对其加以利用。在建设海绵城市的过程中,其核心工作就是将生态作为基本的出发点,并采用恰当的方式构建水生态的基础设施,严格遵循优化生态环境的原则,巧妙地将自然功能、技术手段结合起来,保证城市在面临连续降水时,其排水系统能够正常工作,将雨水大量地储存在城市中,并完成渗透、净化等环节,从而提高雨水的利用率,充分发挥海绵城市的作用,实现保护环境、优化生态的目的[1]。
2 植物景观在海绵城市中的重要性
2.1 生态作用
随着经济的发展,在提高生活水平的同时也给生态环境带来了破坏。为了能够有效地优化城市的功能,在构建海绵城市时,相关人员加大了对植物景观生态功能的重视,扩大了植物景观的栽种范围。在城市地面上,10~100m2之间会形成植物、人类之间共生的区域,主要是因为在植物的光合作用下,能够有效地降低太阳的辐射。例如,在夏季,绿色植物能够有效吸收70%的阳光,同时还能够抵挡70%的辐射;在冬季,大面积的树林中,其温度会比外界高出3℃。
因此,在海绵城市的建设中,植物景观能够缓解热岛效应,改善城市居民的舒适度,并增强舒适度,充分发挥了植物景观的生态功能。另外,在生态链中,植物处于末端位置,并且是自然界食物链的基础。同时,增加海绵城市的建设中,增加城市中植物景观的数量,还能够促进植物多样性生长,保持城市生态环境的稳定性。结合生态学的理论知识,相关人员能够在城市中构建植物景观群落,保证群落内部的植物可以健康生长、相互依赖,增强生态效益。
2.2 改善环境
将植物景观融入海绵城市的建设中,除了能够有效地解决热岛效应之外,还能够通过绿叶的“呼吸”,吸收并处理城市中的有害气体,如汽车尾气、一氧化碳等,净化城市的空气,从而实现改善环境的目标。具体而言,植物在通过自身的光合作用能够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吸收,并转化为氧气,最终释放在空气中;1hm2的柳杉树,平均能够吸收空气中700kg的二氧化硫;松柏植物能够在生长的过程中分泌一定量的杀菌素,能够将空气中痢疾、白喉、肺结核病菌杀死,为人们的健康提供保障;植物景观能够吸收、散射声波,有效地降低噪音。总体而言,植物景观的改善环境作用,与其他的化学方式相比,其处理方式较为简单,且成本较低,能够在海绵城市的建设中广泛应用,同时植物景观的方式还具有较高美学价值。在城市的建设中,如果空气中存在大量的重金属离子,很难采用化学的方式将其彻底清除,而植物景观的净化效果则明显优于传统的化学方式[2]。
3 植物景观在海绵城市中的应用
3.1 透水裝铺
在城市道路的施工中,通常会采用透水沥青、透水混凝土、透水砖等铺装的方式,同时还会与碎石、嵌草砖、鹅卵石等方式相互结合起来,形成全新的装铺方式。通常情况下,路基施工时通常会使用半透水的方式完成路面的装铺,并且应该在透水装铺的过程中,排水管道安装其中,为城市的排水提供保障。除此之外,采用透水铺装的方式铺设路面,还应该在施工的过程中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在建设海绵城市的过程中,应该营造具有一定坡度的植物景观,这样的方式才能吸收更多的雨水,以便对雨水开展促渗、调蓄以及净化等环节;第二,在营造植物景观的过程中,应该加大土壤配比,主要是因为如果土壤的密度较高,就会降低雨水的渗透速度,甚至无法下渗。但是,如果采用沙质的土壤,虽然能够加快雨水的下渗速度,但其蓄水的能力较弱。因此,在营造植物景观的过程中需要适当调节土壤的密度;第三,对于海绵城市而言,植物景观的作用就如“海绵”一样,能够及时吸收雨水,并对雨水进行净化,加强自然界水体的循环,提高雨水的利用效率,从而有效地解决城市中内涝、缺水等严重的问题。
3.2 截留、调蓄与保渗
在应用植物景观建设海绵城市的过程中,为了能够充分发挥植物景观的作用,其具体的营造方式主要有截留、调蓄以及保渗三种,具体如下。
第一,截留。实际上,截留就是采用相对特殊的材料,扩大城市中汇集雨水的面积,而这样的方式能够有效延长雨水径流的时间,并可以将该项技术应用在乔灌木树干、树冠的截留中,从根本上降低了雨水的速度,全面提高海绵城市的适应性,并提升城市的吸水、储水效果。
第二,调蓄。在应用植物景观的过程中,会将一定量的雨水储存起来,经过先进技术的处理、净化以后加以利用。在储存雨水的过程中,通常会采用下沉绿地、植草沟、植物缓冲带等,使其能够在降水量较大的时期,将水资源进行储存,以便能够在城市干旱的时期满足景观植物的生长用水。运用调蓄方式,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生产污水、生活污水发生汇合,极大地提高了雨水的使用率。当储存雨水达到饱和以后,才会进入到城市的排水管道中,有效地解决了城市中排水困难的问题。
第三,促渗。在海绵城市的建设中,需要优化路面铺装材料自身的透水性能,促进雨水的下渗速度,或者在施工的过程中加大装铺材料的距离,此种方式可以应用在绿色街道的施工中。在降水时,雨水能够沿缝隙、空隙下渗,并在晴天时通过缝隙蒸发水分,为城市居民营造舒适的生活环境。
3.3 选择恰当的植物
首先,海绵城市的建设中,应该选择耐涝性的植物,保证植物能够在雨水充沛的季节中健康生长;其次,还应该选择净化能力强、根系较为发达的植物,主要是因为这类的植物具有强大的净化能力,避免雨水对土壤的污染;最后,结合海绵城市本地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应环境、气候、温度的植物。
例如,在我国的北方城市中,经常会选择垂柳作为营造景观的植物类型之一,主要是因为其不仅具有较高的可塑性,还具有良好的耐湿性、耐水性,同时价格低廉,便于工作人员的管理与维护,因此是北方海绵城市营造植物景观的最佳选择。另外,还有很多植物适合北方的城市,乔木类的植物有银杏、刺槐、椿树、碧桃、国槐、松柏等;灌木类植物有月季等;草坪中的植物包括爬山虎、马蔺、玉簪、萱草等;常绿树植物包括等。总体而言,只有在营造植物景观的过程中,选择恰当的植物,才能够充分发挥其自身的作用,促进海绵城市的建设与发展。
3.4 营造植物景观
在海绵城市的建设中,各类植物是相互独立的,所以要想营造优美的植物景观,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充分了解、掌握周围的环境,并分析不同植物的生长要素,采用自然的手法,将植物景观中的美体现出来,从而能够在城市中形成与环境相互呼应的植物景观;第二,依据把不同植物的特性、形态,可以适当地将低矮的灌木与高大的乔木搭配起来,同时还需要结合水体、地形等因素,科学地设计植物景观;第三,在栽种的过程中,植物之间的密度不应该过密,同时对植物景观进行立体设计,从而增加植物景观的层次感。在此基础上,能够使海绵城市的植物、水体、山体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利于居民健康生活[3]。
4 结语
综上所述,海绵城市是根据城市的发展需求提出的概念,要重视植物景观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以此为基础,将植物景觀融入海绵城市的建设中,充分地发挥植物自身的生态作用,改善了城市的环境,并对人体具有保健作用。在建设的过程中,需要通过恰当的方式完成植物景观的构建,同时还需要结合城市的实际选择恰当的植物,进而实现海绵城市的功能与目标。所以,为了能够促进城市发展,可以将文中的方式应用在具体的建设中。
参考文献
[1] 黄梦兰.基于生态适宜性分析的三亚热带珍稀花木博览园规划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7.
[2] 韦树伟.居住区植物景观人性化照明设计研究[D].沈阳航空航天大学,2016.
[3] 赵昶淇.南京滨江风光带植物景观研究与评价[D].南京农业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