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注提问艺术 培养创新思维

2018-07-24徐建华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8年6期
关键词:三味书屋百草园文本

徐建华

提问是语文课堂必不可少的环节,不仅是我们教学能力和教学智慧的集中反映,更是学生思维的起点,对于课堂质量的提升有重大意义。意识到这一点,我们就要结合学情精心设计,借助有效提问激发学生思维,引导其在探究中不断提升,促进能力与素养同步提升。

一、设想性提问——巧妙切入,激发思维

作为一门语言学科,语文内容丰富广博。在设计教学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借助设想性问题促进其联想、思考,在不断地深入挖掘中激发其创新能力。

创造学提倡设想,并且认为设想提出得越多,就证明一个人创造力开发得越好,其创造思维就越强。意识到这一点,我们在设计问题时就要结合文本展开有意义的设想,促进学生思维的活跃,使其在认知、探索的过程中培养创新能力。在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百草园和三味书屋都是鲁迅童年的乐园,对其成长有非凡的意义,假设你现在有机会参观这两个地方,置身其中,你有何感受?对于这个问题,学生觉得很有趣,十分积极地思考,给出了以下回答:

生1:相比于百草园,我更想去三味书屋,那里残留着鲁迅先生的文学灵感。

师:感受独特,很好。

生2:我想去百草园,当我带着激动、敬佩心情走进去后,我会仔细观察其中的一花一草、一木一石,想象鲁迅先生的童年生活,那是何等的有趣、精彩,这时我也想到了自己的童年,对生活充满了热爱之情。

生3:我来到三味书屋,脚步轻轻,细细抚摸墙面上的梅花鹿,随即联想到鲁迅先生拜师时的情景,耳边传来阵阵读书声,唤醒了我所有读书的欲望。这时,我想再捧起《朝花夕拾》細细品读,收获不一样的感受。

由此,学生在问题的驱动下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不仅在理解的基础上深化感知,展开合理的想象,还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实现自身素养的提升。

二、发散性提问——另辟蹊径,发散思维

针对同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去看,我们会得出不同的见解。语文教学亦是如此,与其循规蹈矩,不如另辟蹊径,大胆突破。具体设计时,可以针对某一问题提出多种解答思路,引导学生进入问题情境,发散思考,以此收获独特见解。

讲完《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后,我让学生自主总结,结合自身体验思考,提问其有何独特见解?对此,学生从不同角度切入,得出了不同看法:

生1:事物的正确答案远比止一个,只要我们用心体会,就能在敏锐的观察中发现更多。

生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要有智慧,更要有信心、恒心和毅力,这样才能获得最佳答案。

生3: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要尝试着用发展、创新的眼光看待问题,尽可能地多解、新解、巧解各种问题。

对于这样发散性的问题,学生的答案虽然各不相同,但都能自圆其说,言之成理,可见其思维的流畅性、丰富性以及灵活性。日常教学时,要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这样的机会,让其从不同角度切入,以独特的视角看待问题,得出不一样的见解。

三、质疑性提问——激疑解惑,培养思维

所谓“质疑性提问”,就是挖掘教材中可质疑之处,提取关键内容,将其设计成问题,精心设疑,以此引发学生对文本的审视、思考。为了落实这一点,我们要深入文本,反复钻研,抓住其中可疑之处精心策划,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其思考探究,促进能力的提升。

在探究《湖心亭看雪》一课时,我就抓住疑惑点“余强饮三大白”和“莫笑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中的“强”和“痴”该如何理解?对此,学生回到文本,联系上下文理解,展开独立思考,片刻之后我就让其合作探究,鼓励其小组交流,分享看法。随后,学生意识到“强”是“爽快”的意思,眼前美景如画,他乡又遇故人,如何不让人想一醉方休?“痴”是“痴迷”的意思,体现了作者追求“天人合一”的情怀,乐于山水不理世俗的闲情雅致。由此,学生不仅理清了文章的内容,梳理了思路,还深刻灵活了作者的情感,掌握了文章主题。

通过这样的设计,鼓励学生在认知工程中质疑问难,大胆探索,不仅能促进其思维碰撞,解决疑惑,还能引发认知冲突,让其求知欲进入活跃状态,实现课堂的二次飞跃。久而久之,学生就能养成自主探究、合作思考的习惯,为其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四、层次性提问——循序渐进,提升思维

有效的课堂提问要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符合其认知水平与接受能力,让其循序渐进,逐步提升。因此,在设计问题时要结合实际,充分考量,准确把握学生“最近发展区”,注重问题层次,灵活把控难度,从而实现有效提升。

在教授《智子疑邻》一文时,考虑到学生认知有限,而文本寓意又是教学重点,如果直接讲解,很难一下子讲清楚,我就将问题分层,逐步引导:

1.富人为什么会“大亡其财”?

2.富人为什么会“甚智其子,而已疑邻人之父”?

由此,学生就能逐个突破,在循序渐进中深化认知,促进问题的解决。在这一过程中,要密切关注学生动态,如果其独立思考难以解决,就要及时开展合作学习,集思广益共同解决。

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一过程中,要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展开个性化引导,确保每个学生参与其中,实现自己能力的突破。

总之,课堂提问是初中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环节,贯穿教学始终,不仅影响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还决定着课堂教学的质量。因此在具体实施时就要结合学情,精心设计,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抓住时机积极引导,促进其智慧碰撞,以此增强课堂活力。

★作者通联:江苏苏州市吴江区松陵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三味书屋百草园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三味书屋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游百草园
三味书屋之“三味”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多元训练 实现读写转化——以部编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仿句为例
寻找百草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