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寻找作文创新的源头活水

2018-07-24黄菁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8年6期
关键词:品味语言作文

黄菁

从学生的考场作文看,存在不少弊端,最为突出的是:缺乏真情实感;选材陈旧,立意肤浅;内容空洞,缺乏新意;语言贫乏,苍白无力。根本原因是,学生远离了作文的源泉——生活,学生知识积累不够,生活单调,缺乏写作材料。下面就学生作文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寻求解决作文“源头活水”问题的途径。

一、重视生活积累,感悟生活的真善美

1.勤观察,善思考

培养学生勤观察的好习惯,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生活中的新鲜事物可以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如笔者就带领学生实地考察“生物园”,引导他们细致观察。园内生机盎然,学生兴致勃勃,写观察作文,也就言之有物,言之有情。要引导学生善于观察身边的人、事、物,感悟生活的真善美。留意生活细节捕捉瞬间的美丽,发掘生活的闪光点,发现平凡之中的不平凡。例如,一处赏心悦目的美景,一次意料之外的事件,一个令人惊喜的实验,校运会上激动人心的场面,课堂精彩的镜头,街头动人的一幕等等。生活中有无数能触动心灵的细节,只要善于捕捉,细加品味,深加思索,就能从生活小事中发现许多新的“意义”,从而写出以小见大,“言于心”的真文章。

2.重体验,常实践

第一,观察和体验相结合。

老师们常感叹,带学生走进自然,面对赏心悦目的美景,学生为何仍然下笔苦涩,搜肠刮肚?笔者以为,仅凭“观察”是不够的,还要引导他们多角度地观察,融入自然,用心观察,用心感悟,文章必定平中见奇,鲜活充盈。有一次秋游,学生乘船穿行于湖光山色之间,景随船移,美得令人陶醉。“探险”更让学生感到“刺激”,穿越“原始森林”,行走索桥栈道,让学生体验无限野趣,也获得了写作的冲动和灵感,将真切的情感倾注于字里行间,涌现出许多让老师们惊喜的佳作。让学生写亲身体验的真实的感受,作文就尽显生命的原色。

第二,指导学生参与实践。

引导学生走出校门,踏上社会,走进广阔的生活空间,参与丰富多彩的活动。如参观访问、文体竞赛、演课本剧、科技活动等。新课程将作文训练融合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就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实践,拓宽语文学习空间。如“漫游语文世界”活动,笔者让学生分成“标题荟萃”“精彩广告语”“对联荟萃”“名称荟萃”“网络语言”“文字诊室”“名主播风采”等专题小组,开展调查研究,完成调查报告,每人写一篇作文。由于学生全身心投入,获得了真切的体验和独特的感受,所写作文自然真情流露,并有独到见解。

3.关注社会,开阔视野

好的素材来源于生活,教师应鼓励学生关心社会,关注热点,勤于思考,让生活的源头活水滋润作文田园,必能写出让入耳目一新的好文章。

引导学生“眼”要多看。如要求学生常看《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等电视节目,看《语文报》《读者》等报刊;走出户外,搞调查、观展览、逛花市,游名胜古迹,看风土人情。其次,“耳”要勤听。要求常听广播,听讲座,听时事点评。

二、指导广泛阅读,丰富语言积累

1.精读

课文是学生阅读的精品,应指导学生精读课文,以点带面,吸取精华。对文情并茂的佳作,指导学生圈点勾画,细加咀嚼,加强诵读,精读深思。如教《春》,引导学生朗诵,品味语言的优美,写蜜蜂嗡嗡地“闹”,写花香在湿润的空气中“酝酿”等,含义丰富,形象生动。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语言的品味,领略课文的精神内涵和作者的情感。

2.积累

通过阅读,积累语言,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分类积累,集腋成裘。第一,积累语言素材。积累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研究语言的表达技巧,获得启发和借鉴。如善用整齐句式,增添语言的音韵美;巧用修辞手法,增添语言的情趣美,妙用名言诗句,增添语言的典雅美。第二,积累思想素材。引导学生摘录一些富有哲理的句子,既品味生動的语言,又挖掘深厚的思想,日积月累,自有奇效。第三,积累事例素材。笔者常教学生“就地取材”之法:语文书本身就是一本小小的百科全书,涉足天文地理、古今中外、名人逸事,只要作一番整理归类,可积累不少写作材料。劳于读书,逸于作文,积累丰厚,写起作文就思维活跃,文思泉涌。

三、注重情感积累,发展学生的个性

1.丰富情感体验

在课堂学习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让学生获得情感体验。具体方法有:

(1)让学生演课本剧。如《晏子使楚》这篇古文,故事性强,笔者让学生自编自演,通过这个过程,让学生了解晏子和楚王的人物形象。(2)请学生当老师。学生兴趣浓厚,笔者将几篇自读课交给学生,把学生分成几个备课小组,分别负责《十三岁的际遇》《幼时记趣》的备课、讲课。在老师指导下,备课小组自主分工合作,发挥所长,查找资料,研究问题,设计教学流程,制作课件,忙得不亦乐乎,很兴奋,很期待。小老师讲课,老师“坐镇”为他们撑腰。讲课的、听课的都很激动,课件很有学生味,有时代感,“师”生交流热烈,掌声不断。课后,写“语文新课堂”话题作文,学生动心、动情,从不同角度抒写独特的体验,写出了真情,写出了新意。

2.以做人促作文,发展个性

“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刘勰)。阐明了自身修养对写好文章的重要作用。学生积累了写作素材,还需要内心深处的感悟,将积累内化为自身修养。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品味、深思、细悟,塑造美好的心灵。

通过阅读,使学生认识社会,受到美的熏陶,净化心灵,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写作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没有个性就没有创新。无论阅读还是写作,都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个体感受。锻炼学生认识生活的能力,善于从写作材料中挖掘出新意。鼓励学生在观察事物时独辟蹊径,有所发现;作文要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敢于发表自己的独特感受和见解,形成自己的个性。

总而言之,以读促写,深人生活,写作就有源头活水,作文创新也就水到渠成。有了丰富的积累,才能厚积而薄发。那么,如何“薄发”?这就要引导学生“巧选材——活运用——创新意”,多角度挖掘材料,挖出新意,写出个性风格,让平凡的材料着上不平凡的色彩,文章就能脱颖而出。

★作者通联:江苏张家港市护漕港中学。

猜你喜欢

品味语言作文
品味六城:追溯中国的印记
品味中考 提升能力
拒绝撞包的好品味
我有我语言
语言的将来
Action Speaks Louder Than Words 你对肢体语言了解多少
有趣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