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诗歌语感培养的途径

2018-07-24冯静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8年6期
关键词:春花秋月品味语感

冯静

语文教学实践证明: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否自觉地引导学生对语言进行感受,或感受深浅与否,直接影响教学的质量和效果。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本文拟以古典诗歌教学为例,谈几点看法。

一、指导学生诵读

学习诗歌的主要途径之一是诵读。诵读可以帮助我们感悟诗歌的情感脉络和声音节奏之美。我们应指导学生把握诗歌的节奏、旋律及语调的抑扬顿挫。课上诵读形式可以多样化一些,如范读、领读、齐读、师生对读、小组自读互评等,读法的多样性,能有效地提高学生诵读的兴趣。

诗歌要读出情感美与节奏美,这样的诵读才是有韵味的。我们要引导学生根据对诗句的理解,读出诗人感情的变化。例如读鲍照的《拟行路难(其四)》,就要结合作者情感的变化来处理诵读的节奏和语气。前两句“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以平常的景象比兴,可以读得平缓一些。“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仕途的穷通早已由门第决定,何苦成天叹息悲愁?表面上诗人似乎已认命,但实际上含有一股不平之气,“命”和“安能”需重读。接下来诗人“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举杯浇愁却又长歌当哭,足见诗人悲怆难抑的情态。“断绝”二字最能体现这种情态,需要重读。最后两句诗人的情感又有起伏:“心非木石岂无感?”面对社会的黑暗,遭际的不平,人非草木,岂能无所感慨?一个反问句式,将诗人的一腔悲愤倾泻了出来,使全诗的情感达到高潮。此句应读得激昂一些;“吞声踯躅不敢言”,面对黑暗的现实,诗人无可奈何,只得忍气吞声。这一句要以低沉缓慢的语调来读,“不敢言”三字需注意停顿和重音,读出诗人的无奈、痛苦以及忍辱负重。

二、引导学生揣摩品味

要获得语感,需要对语言材料进行反复揣摩比较,从而具备认知上的会意能力。古典诗歌语言凝练,言简意丰,我们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对诗中那些凝聚诗人智慧和情感的字、词语、句子进行深入探究,切实品出诗味来。

1.比较阅读

比较阅读是品味诗歌语言的有效途径之一。我们可以通过增删、改换字的方法比较、分析诗歌语言运用的妙处。例如王建《十五夜望月》中的“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有的版本将“落”字写作“在”字,我们可以让学生分析一下哪个字效果更好。通过比较分析,我们发现还是“落”字更好。它用了拟物手法,化虚为实、化抽象为具体,使无形无相的“秋思”有了重量和质感。仿佛人们将思念寄与明月,这思念再随着明月的清辉一起洒落人间,化静为动,富有动态美与画面感。而“在”字只陈述结果,显得平淡寡味,不及“落”字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我们也可以横向比较内容类似的诗句,赏析不同诗人的写作技巧。例如比较李清照《一剪梅》中的“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和范仲淹《御街行》中的“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范词用两幅画面描述愁绪的不可回避。而李词不仅写愁无可回避,还用了拟物手法,写愁“位移”的过程,突出了“愁”运行的动作之快以及无法消除的特点,可谓更胜一筹。

2.知人论世,感悟意境

揣摩品味诗歌还需要知人论世,以及借助联想和想像来感悟意境。古典诗词具有语言凝炼、结构跳跃、含义深远等特点,我们要以诗词中的意象为媒介,结合诗人的经历,引导学生加以联想和想象,感悟诗歌意境。通过积极的体验,使学生的语感得到增强,达到美的升华。

如阅读李煜的《浪淘沙》,对于“往事只堪哀”这一句,有些学生不太理解。那时的李煜贵为帝王,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还有后宫佳丽的陪伴,怎么说“往事只堪哀”呢?等到启发学生联想已经学过的诗句“春花秋月何时了”,这个问题就容易想明白了。“春花秋月何时了”,以乐景衬哀情,春花秋月年年相似而昔日欢乐一去不回,一年一度的春花秋月,只不过意味着阶下囚的屈辱生活的延续,所以词人厌恶这春花秋月的无休无尽。故“往事只堪哀”也是一种对比:往事指过去作为帝王时的欢乐往事,但如今沦为阶下囚,今非昔比,触目皆悲,所以想起以前的宫廷生活,更感到今天的无比凄凉。

三、强调实践与积累

语感是学习规范语言长期积淀的结晶,只有强化口语交际、揣摩品味和读写的实践,持之以恒,养成良好习惯,才能形成对诗歌敏锐的感受能力。在诗歌教学中,我们要以学生自我的感受为基础,以一定的方法、技巧,指导学生自己去体验和感受作品的情感与语言魅力。所以我在教学中十分注重学生的语感实践,让学生自己去品味、感悟并表述出来。

例如在引导学生赏析了“春风又绿江南岸”和“红杏枝头春意闹”之后,我让学生自己赏析“云破月来花弄影”,并形成文字,要求发挥想象,描述画面,并分析用得好的字。因为有之前训练的基础,也给了答题的方向,学生们的答案都还不错,如:“这一句诗形象生动地描绘出一幅月华皎洁、云淡风清、风弄花影、美好迷离的月夜花影图。其中‘弄字用得很好,它用了拟人手法,赋予花以灵气,将花在柔美的月光下随风摆动、摇曳生姿的情态表现得淋漓尽致。”能写出这样的赏析文字,说明学生已把握了诗句的精髓,并且拥有了丰富的想象力和良好的文字表达能力。

要获得鉴赏诗词的语感,除了前面說的语感分析和实践,还必须强调积累。积累讲过练过的语感材料,背诵大量的古典诗词。“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只有在广泛积累的基础上,学生才能自如地进行联想和想象,或者进行知识的迁移,才能对古典诗词的风格、意象、意境等有一定的把握。

学生语感素质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能只在课堂上进行。在诗歌教学中,我们要指导学生在一切语言交际中,有意识地去感受、领悟语言内涵,增强语感。

★作者通联:武汉市黄陂一中。

猜你喜欢

春花秋月品味语感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品味六城:追溯中国的印记
语感培养和语文学习
品味中考 提升能力
拒绝撞包的好品味
满天星
谈谈对语感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