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需要情怀和温度

2018-07-24王金梅马德佳

甘肃教育 2018年6期
关键词:兰大管理者学校

王金梅 马德佳

有人说,教育是一首诗,一首激情澎湃的诗;有人说,教育是一幅画,一幅色彩斑斓的画;也有人说,教育是一首歌,一首常唱常新的歌。这一切皆源于一种情怀,一种教育的情怀。

教育情怀成就教育梦想

在兰州大学附属中学,也有这样一群教育者,他们始终秉持自己的教育情怀,坚守自己的教育理想,让一度处于低迷期的兰大附中重现辉煌。

兰州大学附属中学(兰州三十三中)始建于1928年,分为4个历史发展阶段。期间有过高位运转期,也有过过渡期,更有过低谷期,而从08年到现在的十年则发展最为迅速。这当然与学校管理者的治学理念及尽心耕耘是分不开的。

数十年来,他们耕耘教坛,且行且思,且教且悟,以爱育爱,不离不弃,始终不渝追逐并践行着教育理想,用真爱谱写着诠释生命的乐章。在他们的治理下,兰大附中从2008年到现在的十年间,教育绩效不断刷新新纪录,先后获得“甘肃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甘肃省师德建设先进集体”、“全国体育传统项目优秀学校”等数十项国家及省级表彰奖励。学校的美誉度知名度不断攀升,社会反响不同往常,让学校再创辉煌。

“明道优述,知行合一”是这所学校坚持的办学思想,学校管理者认为教育应回归本色,尊重生命的成长轨迹,静待生命成长。

“明道”,就是“明确教育之道”,“优术”就是“优化一些在教育过程中的方式方法道”。有了“明道优术”以后,还要“知行合一”,即将理论和行动合为一体,用理论去指导行动,同时用反馈的理论再完善理论,摸索出一条符合本校发展规律的理论。

对此,学校管理者这样介绍:“道,即尊重教育规律。附中走过的这些年,就是尊重学生发展规律、尊重学生教育规律的过程。如果说没有这个‘道在前,或者说没有遵守这一点,那么在教育这條路上就会越走越差,甚至于走向灭亡。”

“慢慢地成长,静静地等待......”就像兰大附中校歌——《阳光洒满丁香路》里面唱的这样,兰大附中一直把学生当成一个生命去尊重,包括一些很多的学生活动也是这样来做的。据悉,兰大附中这些年开了一些校本课程,它全部的所有的课程开始也都是围绕着学生全面发展来做的。学校以“静待花开”的理念对待每个学生的成长,将每个孩子都看作是一个待放的花骨朵,学校能做的就是丰富他们的知识,夯实他们的基础,给他时日,静待花开。

尊重生命成长 让教育的阳光铺洒在学校的每一个角落

只有真正把学生看成活生生的人,教育才能温暖,才有温度。在兰州大学附属中学,我们就能感受到这样的教育温度。

近年网传“三个苹果”改变了世界。从夏娃摘下苹果的那一刻开始,人类从此就和苹果牢牢地绑在了一起。另一个苹果掉下来,砸出了万有引力。第三个是乔布斯的苹果,带来了现代的技术革命。于是,兰大附中的管理者们想,那这第四个苹果在哪里呢?将来的世界谁来改变?或者说将来的世界谁来创造?或许现在学校里的学生们就是创造将来第四个苹果的人。

于是学校全面启动“苹果行动”,重新构建与之配套的学生评价体系,设置了“七彩苹果”系列奖励项目。这与以往的“三好学生”奖不同,不是只有少数学习好的学生才能获奖,而是每个学生都有获奖的机会。

第一个是“金苹果”奖——校长奖,“金苹果”奖是学校授予学生个人的最高荣誉,由校长亲自颁发,表彰在校期间能够全面发展,各方面表现优异的精英学生;第二个是“青苹果”奖——校长提名奖,是学校表彰在各方面表现突出,能够起到模范带头作用,能树立良好榜样的优秀学生;第三个是“红苹果”奖——优秀毕业生奖,是表彰在高中三年学习中学业水平成绩优秀,以优异学分取得高中毕业资格的优秀毕业生;

第四个是“乐仁”奖——道德风尚奖,主要表彰道德品质和精神文明方面有突出事迹的优秀学生;第五个是“乐知”奖——科技创新奖,主要表彰在科技创新大赛、各类学科竞赛等活动中的优秀学生;第六个是“乐行”奖——文体特长奖,主要表彰在文艺、体育和社团等活动中才艺表现突出,并能够用自己的特长为集体争得荣誉的优秀学生;第七个是“乐善”奖——志愿服务奖,主要表彰积极参与班级服务、学校志愿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并能够创造性地组织开展相关活动的优秀学生。

评选活动在每学年的第二学期开学启动,由相关负责人提名。在每年的3月5日当天,由校领导为获奖学生颁发奖章和证书,并在全校范围内进行宣传,这样的奖项让学生们随时都能感觉到榜样的力量。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感受到了一种归属感,一种学校对他们的重视感。

此外,在对学生的教育上,在兰大附中能听到的最多的一个词就是——尊重。

在这所学校里,学习成绩并不是评价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甚至在学校开会时,领导者常挂在嘴边的也并不是成绩,而是如何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让学生在被尊重的环境中成长。

在兰大附中博学楼三楼,一架白色三角钢琴已经陪伴了学生5年时间。在教学楼里放置钢琴,起初有过质疑的声音:“十几万元的钢琴就这么放在公共区域,会不会被学生损坏?”

学校管理者的想法很简单,如果对学生连最起码的尊重和信任都没有,又如何能让学生喜欢学校,喜欢上学呢?于是,这架钢琴就放在了三楼的一块开放区域里。课间休息时,不时会有学生坐下弹上一段,悠扬的钢琴声让整个教学楼的氛围变得安静、舒缓。

5年过去了,这架钢琴还放在原来的地方,不仅没有一道划痕,还被一届又一届的学生爱护得完好如新。

学校还为此专门开设了一个琴声悠扬大课间校本课程。把一些有专长的学生组织起来参与这个课程。每天下午大课间活动的时候,都有一个学生去弹奏一些曲子,有些学生坐在旁边欣赏。

在兰大附中的校园里,看不到一句强制性的标语,都是一些提示性的语言。

学校教学楼内只有一部电梯,电梯上有这样醒目的一句话:“请将电梯让给更需要的人。”当初装电梯时,大家的意见也都不统一,认为电梯老出事,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而且只有一部电梯,大家都抢着坐,场面会很混乱。

但学校管理者不这样认为,认为不能防着学生,不能因为出问题而不做这件事情,要尊重学生,教育引导学生。于是电梯装上以后,学校就开了一个学术大会——讲电梯的使用。直到现在为止,电梯上从来都见不到有成群结队的学生挤进去,电梯还是全新的。

除此以外,学校的书吧也是利用了楼道内的空白处,将闲置的地方有效利用起来建立了书吧。音乐、娱乐、文学、随笔等多种类型的书籍都是供学生们下课后阅读的。

看似一个个普通的事件,但是在学校当中,它都是赋予了教育的意义。

学生的自信,就是对学校工作的高度肯定。

在每年的高三毕业生典礼上,兰州大学附属中学热闹非凡,在学校操场上,一场盛大的的华尔兹舞会引来众多师生、家长驻足观看,赢得阵阵喝彩。学生们身著盛服,用优美的舞步来告别自己的高中生涯,展现了别样的风采。

据悉,毕业典礼华尔兹舞会已在该校连续举办了6年,华尔兹舞蹈也是该校体育课程的一部分。活动现场,随着音乐响起,600名身着盛装的男生女生会翩翩起舞,场外的家长纷纷拍照留念,记录这一难忘的时刻。

这项活动已成为兰大附中独特的一道风景,这与有些学校学生在高中毕业的时候把书、资料全部撕得粉碎,然后从楼上抛下去,像雪片一样飞舞的场景形成鲜明对比。

在兰大附中流行着这样一句话,叫做“给你自由,还我奇迹”。教师们之间都有这样一种默契,对于这样一群正处在青春期的孩子,最好的教育方式是“疏”而不是“堵”。学校管理者说:“给孩子们自由,给他们展示自己的渠道,他们每天都会创造奇迹。”

学校提倡的不是“赶尽杀绝”式的教育,认为“压榨式”的教育发挥不了学生的潜力,而是主张将学生当成一个生命的个体,一切活动要围绕着生命的成长来进行。据校管理者介绍,学校近几年开设了许多社团活动,有模联社、校园电视台、博雅文学社、摇滚社、街舞社、动漫社、话剧社、天文社等二十几个社团;还有走进东方学、机器人课、游泳课、华尔兹等三十几门校本课程。实际上,在附中的这么几年,学生们学也学了,玩也玩美了,最后成绩还不错。

“我觉得生命的成长需要多方的养料,需要阳光,需要雨露,需要浇水,还需要师傅。如果从单一的途径进行授课,是缺失元素的。因此我们就想在不大的一个校园里为学生的成长搭建更多广阔的天地。”

学校管理者的话久久萦绕在我的耳边,“也许在一本杂志的翻阅上,他就得到了一个启示,从此他就树立了一个人生的目标,这都很难说。你不知道教育在哪个时候就发生,它不只是光发生在课堂,不只是发生在教师的说教灌输中,实际上它孕育在我们每一个角落中,每一个角落都有教育的意义。”

激活团队 引领教师学着享受教育

在学校管理者看来,教师的发展就是学校的第一生产力,只有教师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学校的工作才能变“活”。

“三名人才”工作室(名校长、名师、名班主任)就是兰大附中实施的一个助力学校在内涵发展和育人质量上提品位、上台阶新举措。它立足课堂实践,聚焦教育教学,对学校近年入职的各科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进行认真观察,深入教研,及时开展多次交流活动,为学校名、优、特教师的成长搭建了一个广阔的平台。它将构筑兰大金字塔式的师资培养梯队,带动了成员校及周边学校,在社会上产生了积极影响。

除了校内的教学教研讨论,兰大附中研究室里边还有一些校外的活动。

“教育学术交流沙龙”活动就是其中的一个。除了沙龙学科组的一些教学研讨活动外,学校每两周一次的教师上沙龙活动都是教师自愿申报的。沙龙交流活动上什么都可以讲,可以是教师对一个问题的反思、可以是教师外出去学习后的心得,也可以是教师在处理一些学生问题当中的棘手的问题,或者是一些研讨,等等,内容非常丰富。校管理者告诉记者,刚开始的时候教师觉得不知道讲啥,也不好意思开口讲,需要领导督促、监督。但过了一段时间,在领导的鼓励下,现在教师只要有心得就会排队去讲,想讲的时候直接发公告,现在整个流程非常成熟,也不需要领导再督促了。

“这种学术氛围,给青年人搭建了成长的平台,让他们能展示自己,提升自己,好处非常。 ”学校管理者高兴地说。

学校还为每一位新教师安排了“师傅”,老教师要像带徒弟一样手把手地教他们。陈保忠老师被兰州市评为“金城名班主任”,学校还为他成立了名班主任工作室,一些年轻教师也被纳入工作室,这里成为了一个交流教学经验的平台。

兰大附中有150多名教师,其中中老年教师居多,拥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就达70多个,“老师们从教时间长了,难免会有倦怠感。”

青年教师的干劲带动起来了,那中老年教师呢?进入中老年以后,教师的各方面都比较成熟,但是同时也缺乏工作激情。怎么样把这个“水”搅活?让中老年教师能重新点燃工作的激情?成了校领导重新考虑的问题。

正好学术沙龙氛围也起到了一种“鲶鱼效应”的作用。青年教师你追我赶地很有干劲,使得学校的中老年教师也不敢懈怠,不甘落后。

为了激发已经评上高级职称教师的积极性,学校内部还设立了荣誉职级,评出校级教学名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看着年轻教师充满激情的工作干劲,我们也得加把劲啊!”陈保忠老师说。

这样,中青年还有中老年教师同时激发起来,学校形成了一种你争我赶的模式,都在为了自己的职业荣誉而努力。

“我觉得,学校把梯子整合搭好以后,教师在专业成长这一块,就会一步一步地做到。”学校管理者说。

从目前来看,兰大附中的年轻教师形成了一个活水。学校还有“青蓝工程”——老带小、导师带徒,业务提升计划——十个一工程等,都是为激活教师团队采取的一些措施。

暖心举动 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度

提升职业荣誉感是一方面,通过暖心举动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让教师心有所属是兰大附中管理者使出的又一个大招。

对于教师来讲,他最看重是对他的评价。他看重校长给他的评价,也看重学生对他的评价,更看重学生家长对他的评价。于是,在每年的教师节,兰大附中都会组织一次“魅力附中人”评选。魅力评选项目有很多,有最具爱心的教师、最富诗情画意的就教师、最有才能的教师、最具专业素养的教师、最具奉献精神的教师、最潇洒的教师,等等十个左右,通过班级、年级组海选推荐,同时借助微信公众平台公开投票等方式,最终评选出结果。

这个过程全部由学生投票,评完以后颁獎典礼也全部由学生主持,并由学生给教师颁奖,而学校的领导者则坐到台下观看。

一直以来都是教师给学生颁奖,而由学生给教师颁奖,这是从来都没有过的。当学生念颁奖词、颁奖的时候,有些教师甚至会感动得热泪盈眶。在接过学生亲手颁上的奖状的时候,教师的眼泪代表了一切,这么多年的辛苦是值得的!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学校有一位李老师,在工作上兢兢业业,但从来不多语。他家住红古区,爱人和孩子都在红古区,每到星期六他就背着包包回家了。这样的情况持续了很多年,学校领导看在眼里急在心上。

经过多方协调,他的爱人终于从红古区调到了城关区的一所中学,孩子也带过来了。当李老师被叫进校长办公室通知调档案的时候,他傻掉了,以为这是跟他开玩笑,直到意识到这是真的,他激动地半天才发出声。

“之前从没考虑调动工作,想都没敢想,就想着熬着,熬着等着退休了,就团聚了。”李老师哽咽道。

“我就觉得为老师们做这些事,真的对我们来讲可能就是跑跑腿,去说说话,但对他们来讲,是改变了整个家庭。”学校管理者告诉记者。

“我们做管理的就是为老师服务的,你给人家把道路扫平,把老师的心暖过来,老师们会自发地为学校拼命的。”

“现在待遇留人咱们做不了主,那就只能用事业留人,感情留人。”

这些年来,这样暖心的举动有太多太多,正是因为有这样的温暖,学校的老师们才能抛开后顾之忧,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工作。

“我们提倡教师要过一种完整幸福的教育。激情工作,快乐生活,享受教育,去年开始我又加了一句话,那就是诗意人生,我们要像诗一样地度过一生。”

在兰大附中的书架上,有这样一本文集特别显眼——兰州大学附属中学“知仁”文化系列丛书《幸福的附中人——教师心语》,书中收集了教师自己的点滴教育故事、成长故事、教育心语等,抒写着附中人的教育情节。

兰大附中的教师们在物质上可能是清贫的,但在精神上是富足的。每一个节日,教师的案头都能收到雪片般的明信片,带着世界上最美好、最真挚的祝福与问候。他们拥有一片开垦的智慧园,一段人生的欢乐谷,一番桃园育人的佳话,一份成就未来的幸福。这就是传承文明、塑造灵魂、育人之乐的精神力量之所在。

教师们在这样的一种氛围中,找到了一种职业的幸福感。

教师李文兰在她的文章《点滴中孕育的幸福》中说,我从进入附中后的点滴成长中体味了幸福的感觉,从迷途学生的潸然垂泪中尝到了幸福的感动,从金榜题名的满园桃林中感到了幸福的温暖。可以说,生活在附中的每一天,我被幸福的香气包围着。

教师吴宗仁在他的文章《附中,我想说》中这样写道:“我自豪,我是兰大的一份子!我骄傲,我正在为兰大附中未来的腾飞添砖加瓦,积蓄力量!我幸福,因为我在兰大附中这个温暖的集体里工作!”

朱自清先生曾说:“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教育需要爱,爱就是教育情怀的魂魄。正是这样的爱把附中的教育者们凝聚在一起,让学校这样一路走来,成就了今天的兰大附中!

寒来暑往,春去秋来,附中人在教书育人的生命历程中还在不断行走,不断追寻,只为了这份弥久的教育之爱。

编辑:王金梅

猜你喜欢

兰大管理者学校
兰大为美,有幸遇见你
刘明怀:做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管理者当有所作为
学校推介
管理者当有所作为
给中青年管理者一片天地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