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高中物理课程标准设计课堂教学目标

2018-07-24杨春生

新课程研究·上旬 2018年5期
关键词:高中物理核心素养

摘 要:基于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和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设计教学目标是物理教学的逻辑起点。本文先指出教学目标对于物理课堂教学的重要性,并分析了当前在物理教学目标设计中存在的问题,然后举例详细阐述了如何基于高中物理课程标准设计课堂教学目标。

关键词:高中物理;核心素养;课堂教学目标;目标设计

作者简介:杨春生,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硕士,中学高级教师,省级名师,省优秀教研员,深圳市陶行知研究会副会长。(广东 深圳 518040)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8)13-0030-02

在刚刚颁布的《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中,明确指出物理教学应该“基于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确定教学的目标和内容”。美国课程专家拉尔夫·泰勒提出了关于课程与教学的“泰勒原理”,他认为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的首要问题就是先确定教育教学目标。美国课程专家本杰明·布卢姆也反复强调“有效的教学始于知道期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教学设计和教学评价的第一步就是清楚无误,毫不含糊地表述教学目标”。综上,课程标准是教学实施的依据,教学目标则是教学的逻辑起点。基于课程标准设计教学目标是基于标准的教学的首要环节。

笔者在学校视导时发现,许多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对教学目标的设计重视程度不够,备课时只研读教材与教参,很少参考《新课标》。对于教学目标,很多教师要么复制其他教案上的目标,要么直接以教材中知识点作为教学目标,或者以教师的教学活动作为教学目标。还有些教师用笼统抽象的词语表述教学目标,既缺乏可操作性,也不便于检测和评价。这是当下课堂教学效益普遍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上述现象的出现,既有教师对课堂教学目标的含义和功能认识不足的因素,更有教师缺乏将课标的内容标准转化为课堂教学目标的技术的因素。本文以一个教学内容(新课标之选择性必修2之2.2.1)为例阐述如何基于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来进行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

一、课堂教学目标设计依据的分析

课程标准是课堂教学目标最重要、最基本的依据。从教学系统来看,与教学目标有关的因素还有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这就要求确定教学目标时,应该首先对这些依据性因素进行分析。下面以“新课标2.2.1”的教学内容为例进行分析:

1. 课程标准中关于本节的内容标准。新课标之选择性必修2之2.2.1探究影响感应电流方向的因素,理解楞次定律。

2. 课程资源分析

(1)教科书

目前使用的各种版本的物理教科书中“新课标2.2.1”的教学内容大都分为三个主题:感应电流的方向;楞次定律;右手定则。(由于各版本的本节名称不同,下面用“‘新课标2.2.1的教学内容”表示)

(2)实验室

多数学校物理实验室可以提供不同器材让学生做探究楞次定律分组实验。

(3)教育技术

利用新媒体展示楞次定律的探究过程,形象直观。

3. 学习者分析。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电磁感应现象和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对磁通量和磁通量的变化有了一定的理解。探究了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对实验线路的设计和连接也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楞次定律的内容比较抽象,学习有一定的难度。

4. 重难点分析。本节教学的要点是抓住磁通量、磁通量的变化和感应电流磁通量变化的联系与区别,引导学生利用实验器材分组实验,归纳总结物理规律,培养科学思维能力和科学探究的能力。

本节的重点内容是楞次定律和右手定则;难点内容是楞次定律。

二、教学目标的分解

《新课标》指出:必须把培养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作为物理教学的重要目标,将“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等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实于教学活动中。课程标准反映了对学生的总体期望,是课时教学目标累积起来达成的。所以,教师要将课程标准具体化为每一课时的教学目标。从课程标准到课时目标必须经过多重转换:物理课程目标→模块目标→章(单元)教学目标→课时教学目标。教师必须在深刻理解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对课程标准进行解构,再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结合教科书的内容,对课程标准进行重构,形成课时目标。下面以“新课标2.2.1”教学内容为例进行教学目标的分解(见表1):

三、教学目标的分类

教学目标设计应基于四个核心素养进行,而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又是以物理观念的学习为载体的,因此我们应首先确定物理观念目标。

由于本节内容是等级性考试的内容,教学应分别达到四个物理核心素养的水平4要求。

1. 关于物理观念目标的确定。根据上面分解的教学目标,结合教科书的内容,可以确定学习本节内容时需要学习哪些知识点及学习程度,确定物理观念目标,做出双向细目表(见表2)。

2. 关于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目标的确定。《新课标》的最大亮点是明确提出了科学思维的目标。由于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两项核心素养相辅相成,基于本节的教学内容一并构建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的教学目标。

3. 关于科学态度与责任目标的确定。根据上面对内容标准的分析,以上面确定的物理观念、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目标为基础,考虑高中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态度与责任水平基础的差异,制定出科学、适宜的科学态度与责任目标(见表3)。

四、教学目标的分项表述

为准确、科学地呈现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表述应该有四个要素:

1. 学习主体:学习者。

2. 学习行为:达到目标的具体、可测的学习行为。

3. 行为条件:学习者完成学习行为时所处的环境条件。

4. 行为标准:完成程度。应根据不同学生层次,指出明确可测的要求。

五、教学目标的整合表述

教学目标的设计虽然要从四个核心素养考虑,但是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四个核心素养之间是一个系统与整体,不能截然分开,要将教学目标进行有机地整合,将四个核心素养的内涵要求体现到目标的具体内容中去,使目标更完整、操作性更强。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观念等三个素养的培养是一个持续的渐进的过程,在章(单元)目标中写出即可,通常不用每节课都笼统地写出目标,只要写出本节课直接相关或显性凸显的部分即可。

“新课标2.2.1”教学内容课堂教学目标(样例):

第一,对于感应电流的方向,能提出可探究的问题并做出有依据的假设,能制订实验方案并利用实验器材探究以上假设;能总结出感应电流的磁场与原磁场变化、原磁通变化之间的关系,能归纳推理出楞次定律;能认识到科学探究是一种对自然现象进行抽象的创造性的工作;在实验时能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第二,能用自己的语言正确地叙述楞次定律的内容;理解并认同楞次定律的内容表述方式;能对实验探究过程与结果进行交流反思。

第三,能運用楞次定律按照一定程序判断电磁感应现象中感应电流方向的问题;进一步体会物理研究与应用价值,具有STSE理念。

第四,能理解右手定则和楞次定律的关系与一致性,能用楞次定律演绎推理出右手定则。会用右手定则判断常见的感应电流方向。

总之,课堂教学受教学目标的指导和支配,教学目标既是教学活动的逻辑起点,也是教学评价的基本依据。因此,教师只有基于课程标准科学设计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才能根据新课标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和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工作,将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贯穿于物理教学活动的全过程。

猜你喜欢

高中物理核心素养
高中物理解题中推理法的应用
“初高中物理衔接知识”融入中考试题的评析与启示
未来教室:高中物理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高中物理传送带模型简析
高中物理实验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