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电国际建设工程安全人性化管理措施及应用

2018-07-24黄云涛方险峰周奎应

电力安全技术 2018年6期
关键词:作业培训施工

黄云涛,方险峰,周奎应,程 鹏,陈 浩

(1.中国电力国际发展有限公司,北京 100080;2.中电(商丘)热电有限公司,河南 商丘 476000)

0 引言

电力体制改革改变了电力工业原有行政管理的模式,使发电厂的建设模式也由省内某家电建公司包建改为国内多个优秀建设单位分标段共同参与建设的模式。

近年来,电力建设单位纷纷以价格优势来争取市场。为降低成本,中标单位与一些专业的劳务公司建立长期协作关系,共同参加电力工程建设。这些劳务公司大多管理松散,忙时多召人,闲时就解散,人员流动性大,“下地是农民,放下锄头干工程”成为普遍现象。如何确保这些劳务员工的人身安全,使之成为合格的产业工人,为今后参加电力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是建设单位亟待解决的问题。

通过人性化、精细化和规范化的管理,在保证人员安全、实体工程质量的前提下,中国电力国际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电国际”)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管理举措,切实提高了参建员工素质,并取得了一定成果。

1 以安全教育培训为龙头

1.1 建立多媒体安全教育室

以“四级安全教育”为手段,让员工掌握必备的安全知识,使“生命没有重来”的观念根植于员工头脑中。

(1) 安全教育始终是工程建设安全实施的重要保证。中电国际将安全教育放在工程建设阶段的突出地位,在工程开工建设前必须投入安全教育设施和系统。要求无论工程大小,建设安全教育室是工程开工的必备条件。

(2) 入场员工在完成传统的“三级安全教育”考试后,由建设单位根据工程特点,结合工种实际情况,采用动漫演示、考试软件、专题培训、实物教育、现场讲解等多种安全教育培训形式进行“第四级”安全教育(见图1),使所有进场人员都能掌握与之相适应的安全知识和技能,待考试合格后方可办理入场门禁卡(见图2)。

图1 “第四级”安全教育

(3) 为确保施工人员全面掌握安全培训知识,对培训后考试未能达满分的,由专业工程师或安全管理人员向考试者讲解不清楚的内容并进行补答。补答内容作为附件,与试卷共同保存以备查。

1.2 建立安全体验区

针对电力建设常见风险,中电国际各建设项目投入一定的资金建立安全体验区(见图3),开展安全帽撞击(见图4)、模拟触电、高空行走、高处坠落等体验活动。在寓教于乐的环境氛围中,让每位员工体验不正确使用防护用品可能带来的严重危害;并通过感受危险来临时的巨大心理恐惧,提高其实际工作中安全保护的自觉性。

图2 考试现场

图3 安全体验区

图4 安全帽撞击体验

1.3 熟悉环境、指定导师和告知岗位风险

(1) 在施工标段安监部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和施工队长的带领下,新员工熟悉现场,迅速认知和感受现场情况,提高作业现场警惕性,时刻关注人身安全。

(2) 有经验的员工与首次参加电力建设工程的新员工签订师徒协议,负责其安全、职业技能的日常培训。

(3) 建设单位要将个人劳动防护用品配备告知书发到每位入场工作员工手中,让员工清楚了解施工单位应配给的防护用品。

(4) 各施工标段认真梳理现有岗位存在的安全风险,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编制岗位风险告知卡,对员工进行书面告知,让员工清楚本岗位存在的安全风险及防范措施。中电国际明确规定:员工只有在接受岗位风险告知后,才能从事相关工作。

1.4 站班会、班组安全活动日

(1) 每日开工前召开“团队式”站班会。班长组织员工围成圆圈,带领员工集体朗读“安全工作要点”,并按照“手指口述”的方法亲自确认每个要点,如:今天,我用安全帽保护头部(触摸,检查);今天,我用安全眼镜保护眼睛(触摸,检查)等。

(2) 在站班会上,班长要将当天的作业内容、作业方法、作业顺序、作业分工、技术要求、存在的危险点及防范措施和安全注意事项,向每个作业小组、每个人进行交代;对每位员工的工作服、安全帽、工作鞋等个人劳动保护用品是否符合工作要求及佩戴是否正确进行检查;对安全工器具、施工器具的完好性进行检查;当面询问检查班组成员的精神状态和身体状况,确保员工清楚工作内容、工作风险和控制措施。

(3) 每周以班组为单元组织召开周安全例会,对一周安全工作进行总结,学习安全知识、事故案例和管理要求并开展讨论,让员工在学习中掌握安全技能,在讨论中提高安全意识。

1.5 创建学习型工地

(1) 为了能使员工根据工作需要掌握相应安全知识和岗位技能,中电国际的建设项目均布置了工艺样板实体展示区(间)、工艺标准展板,要求员工按照工艺标准开展工作,最终达到样板的标准。

(2) 各建设项目将工艺标准制成二维码,利用手机扫二维码就能获取需要的工艺标准,方便快捷。

(3) 各建设项目将安全知识、风险辨识、危险告知等内容制成二维码,粘贴到现场,让员工随时获取、学习。积极开展“知识就是力量,扫一扫,就可能改变你的命运”主题活动,如图5所示,引导和督促员工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

图5 二维码主题活动

1.6 国际项目属地化培训

针对中电国际在巴基斯坦胡布的项目,将中文培训教材翻译成英文和乌尔都文,先培训当地管理人员,待当地管理人员完成培训且合格后,由他们对当地员工进行培训,达到和国内员工培训相同的效果。

2 创建人性化的施工环境

2.1 设置安全文明施工小区

(1) 根据工程特点和功能,将现场划分成若干个独立的施工小区,用通透式围网隔离,并预留人员、车辆入口。对建设工地实施区域化、网格化管理,让员工在自己相对封闭的小区内工作。每个小区聘用1—2名有电力建设经验的员工担任专职安全巡视员,做到定人定区域在现场进行监督和巡视,及时纠正员工的不规范行为。对检查出的可能危及员工人身安全的问题应及时通知施工方整改,确保每个区域人员合规、环境整洁、设施完好。

(2) 在危险施工区域设置电子围栏(红外对射报警器),与围网隔离相结合,一旦有人越过,将触发报警器,并将监控信息传至主控制器界面,指示报警位置,同时将信息通过短信形式发送至监控人员手机,提醒区域管理人员到位制止。

2.2 现场安全设施本质化、人性化

(1) “临边必有栏杆、孔洞必有盖板、高空必有安全网”,从整体防护实现本质化安全。危险作业布置专项措施,如:开展脚手架拆除工作应设置移动警戒围栏,防止无关员工进入;设备调试区与施工区域应采取物理隔离,控制人员随意走动等。

(2) 高处作业时使用背心式双挂大钩安全带,电源箱设安全围栏、使用航空电源插头,电动工具“一机一闸一保护”,脚手架楼梯通道采用踏步式,现场隔离栏杆、通道和2 m以下脚手架的管口、扣件螺栓应装设专用保护套,各建筑物安全防护棚设语音提示等本质化、人性化的安全设施,为员工提供了安全保障。在电梯防护棚休息区设置电视屏,播放安全知识、事故案例等短片,让员工在等待过程中学习、掌握安全知识。

(3) 在现场主要道路两侧设置职业健康、环境保护、安全知识等标牌,设置安全文化长廊,宣传项目安全理念和安全知识。

(4) 每月对作业危险因素进行辨识并发布,让全体员工清楚当月作业的主要安全风险。对重大作业、风险作业实施分级分层管控,确保施工现场由专人监督管理。

2.3 关爱员工,有情操作

(1) 从人的实际需要出发,建设项目的施工现场应按施工区域内人员密集程度合理设置卫生间。

(2) 在现场适宜地方设置休息室(见图6),室内配备饮水机、电视、空调,让员工在休息的同时接受安全教育,并设专人负责保洁和管理,让员工在安全、舒适的环境中愉快工作。

图6 员工休息室

(3) 进入安装高峰期时,应在锅炉、汽机等高处平台设置卫生间、休息间(棚)、饮水点(吸烟室),方便员工临时休息。

(4) 在炎热夏季组织送清凉活动,为现场员工发放矿泉水、饮料、冰棍等防暑降温物品,让员工感受到企业的温暖。

(5) 特殊项目应进一步提高防护标准,如:在木材切割机上安装吸尘装置,减少作业粉尘,以利于员工职业健康。

2.4 正面激励、严格纪律

(1) 让员工积极主动参与项目管理。各建设项目均建立员工激励机制,对发现重大隐患、避免安全事件的员工给予重奖,并积极开展反违章管理,对制止和举报违章的行为给予表彰。

(2) 人性化管理不是一味迁就,对违章的纵容就是对员工生命安全的不负责任。各建设项目建立了违章考核管理办法和“黑名单”内容,根据违章性质不同对违章人员采取待岗培训、清退出场等多种措施,让现场员工清楚“安全红线”,避免出现危及生命的严重后果。

(3) 各建设项目建立门禁系统和监控系统,实现人车分离,严格执行人、机、物、料进场管理制度,实时监控现场安全文明施工状态,保证施工安全和施工质量。

(4) 各建设项目在现场入场道路口架设电子大屏,通过播放安全教育动画片,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循环滚动播放违章情况,实时显示施工区域作业人员动作,通过警示和监控手段起到震慑作用,从而督促员工遵章守纪。

3 结束语

中电国际建设项目通过实施人性化管理措施,解决了电力建设施工单位部分员工职业素质不高的问题;并通过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和创建人性化的施工环境,使参建员工将劳动成果变为精品工程的同时,也提高了自身的职业素质。

猜你喜欢

作业培训施工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创新探讨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作业
土木工程施工实习的探讨与实践
扶贫村里施工忙
基于EON,3ds max和AutoCAD的土方工程施工仿真
我想要自由
培训路上的感悟——“喜、忧、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