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肠梗阻为首发症状的原发性椎管内硬膜外非霍奇金淋巴瘤1例
2018-07-24柳太云
王 铎,柳太云
(1.遵义医学院,贵州遵义 563000;2.贵州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主要发生在淋巴结等淋巴器官,少数发生在淋巴结外的淋巴组织和器官。原发性椎管内硬膜外非霍奇金淋巴瘤(Primary spinal epidural non-Hodgkin's lymphoma,PSENL)少见,多以脊髓压迫症状的表现起病,而以肠梗阻为首发症状者尚未见报道。贵州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了1例以肠梗阻为首发症状的原发性椎管内硬膜外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现将该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58岁,男性,主因阵发性腹痛伴停止排便排气10天入院。患者于10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痛,以右上腹部明显,阵发性胀痛,夜间加重,伴停止排便排气,疼痛与进食无关,无恶心、呕吐、腹胀,无返酸、烧心等,当地医院诊断为“肠梗阻”,给予禁食水、胃肠减压、灌肠及输液等对症治疗(具体药物及剂量不详),无明显缓解来院。既往体健。查体:T36.6℃,P78次/分,R20次/分,BP134/82mmHg。神清语利,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心肺未见异常;腹平坦,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肝脾未触及,右上腹部压痛及反跳痛,稍有肌紧张,未触及明确肿物,叩鼓音、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活跃,偶可闻及气过水声。神经系统检查未见异常。入院后查生化、血尿淀粉酶、血沉、甲功五项、肿瘤标记物、心电图均正常。胸腹CT:双肺间质性改变;升结肠及横结肠部分肠管扩张伴气液平面。肠镜:结肠大量粪便,肠镜只能达距肛门70cm处,所见黏膜光滑,无炎症、溃疡及占位。
患者入院后即出现双下肢麻木无力,走路不稳,3天后双下肢完全瘫痪,无小便障碍。查体:双下肢肌力0级,肌张力低,双侧腹壁反射、肛门反射、提睾反射均未引出,双膝腱反射活跃,双下肢Babinski’s征阳性,双侧肋缘下痛觉减退,双下肢深感觉减退,其余神经系统检查未见异常。进一步查胸椎核磁平扫+增强:T7~T8椎体水平硬膜外可见一个呈等T1等T2信号的肿物,大小约1.4cm×1.3cm×6.8cm,明显均匀一致强化,累及椎体后缘,相应脊髓节段受压(附图)。头颅核磁平扫未见异常。肌电图:⑴双胫后神经F波潜伏期延长,左腓总神经运动传导速度减慢;⑵双下肢体感诱发电位各波潜伏期延长。颈部超声:双侧颈部大血管旁可见数个低回声结节,最大者约0.6cm×0.3cm,均边界清,形态规整,部分髓质偏心,CDFI未见明显异常血流信号,考虑为颈部淋巴结。骨髓穿刺检查未见异常。
经禁食水、胃肠减压、灌肠及对症治疗后,患者肠梗阻症状渐缓解,可进流食,神经系统症状无改善,行椎管内占位切除术。术中可见肿瘤组织位于硬膜外,T7椎体上缘到T8椎体下缘之间,与周围组织粘连紧密,血运中等,全切肿瘤。术后病理及免疫组化:CK(-)、LCA(+)、CK7(-)、TTF-1(-)、S-100(-)、GFAP(-)、CK20(-)、CDX-2(-)、CD20(+)、CD3(-)、CD38(弱+)、CD138(+)、CD10(-)、CD30(-)、TdT(-)、Ki-67(+60%)、mum-1(+)、CD23(-)。提示非霍奇金淋巴瘤,符合非生发中心源性弥漫大B伴浆细胞样分化。
术后患者感觉平面下移至腹股沟处,双下肢肌力1级,双侧腹壁反射、提睾反射出现但弱。建议进一步放或/和化疗,家属要求出院。
附图 患者胸椎MRI图片
2 讨论
5%~11%的淋巴瘤可能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而PSENL仅占该病的0.1%~3.3%,主要表现为脊髓压迫症状[1],45岁以上的成人多发[2],组织学上多是具有侵袭性的、恶性度高的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3]。本例为58岁,原发于椎管内硬膜外的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而无全身其它部位淋巴瘤的表现。
脊髓病变所致肠梗阻为动力性肠梗阻,是由于肠壁肌肉运动功能失调引起,又分为麻痹性和痉挛性两种。前者为交感神经过度兴奋,肠失去蠕动能力所致;后者为副交感神经过度兴奋,肠壁肌肉过度收缩所致。胃肠的交感神经支配主要来自T6~T10脊髓节段侧柱发出的纤维,当髓外病变使其损伤时可出现动力性肠梗阻。本例为T7~T8脊髓节段受压所致。当临床上患者有肠梗阻表现,未发现腹部病变时,应考虑到脊髓病变的可能。本例患者在肢体瘫痪前,即出现双下肢麻木无力感、走路不稳等不典型的脊髓受损症状,应提高警惕,及时行脊髓检查。核磁对脊髓病变的显示较好,尤其对明确病变部位及病变性质有明显优势。本例患者胸椎核磁表现为占位呈等T1等T2异常信号,且呈均匀一致强化,与Cho等[4]的描述相似。
PSENL的治疗应尽早手术,可解除压迫症状、明确诊断、改善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如同时进行放疗(局部)和联合化疗可明显改善预后[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