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比重腰椎麻醉与全身麻醉在老年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18-07-24杨昆
杨昆
(眉山市仁寿县仁寿运长医院 麻醉科,四川 眉山 620000)
0 引言
随着我国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治疗水平也不断发展。由于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严重,且老年人在免疫力以及生理功能等方面都不断降低,所以老年人在进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过程中,为了减轻患者的痛楚,就需要采用合理的麻醉手段对患者进行治疗。下文就轻比重腰椎麻醉与全身麻醉的效果展开论述。
1 资料与方法
1.1 患者资料
选取2016年5月到2018年1月的实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老年患者52例,采用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6例患者,在实验组患者中,共有男16例,女10例,平均年龄为(71.23±1.98)岁;在对照组患者中,共有男18例,女8例,平均年龄为(72.98±2.11)岁。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无明显差异P>0.05,可以用以比较。
1.2 方法
在患者进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之前,均不采用任何药物对患者进行治疗,在患者进入手术室之后,为患者建立静脉通道,并为患者输入300 mL的羟乙基淀粉。对实验组患者采用轻比重腰椎麻醉方式进行麻醉处理,需要给予患者氧气吸入治疗,对患者的蛛网膜下腔进行穿刺,穿刺完成之后对患者注入1.5 mL的丁哌卡因与0.5 mL的蒸馏水等药物进行麻醉[1]。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全身麻醉处理[2],进而在患者体内植入双管喉罩,并持续应用每小时每千克4-8 mg的丙泊酚与每小时每千克0.025-1 μg的瑞芬太尼进行持续麻醉,若是患者出现心率失常的情况,则需要及时采用去氧的肾上腺素联合麻黄碱对患者进行治疗[3],在手术中需要对患者输注羟乙基淀粉[4]。
1.3 观察指标
对患者手术中的出血量,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速度以及患者住院时长进行观察记录。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1.0统计学分析软件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进行检验,若是存在明显差异,则证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患者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下肢运动功能恢复速率和住院时长比较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出血量、下肢运动功能恢复速率、住院时长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出血量、下肢运动功能恢复速率、住院时长比较(±s)
组别 n 出血量(mL) 运动功能恢复速率(min) 住院时长(d)实验组 26 255.32±15.98 66.17±11.14 12.94±1.26对照组 26 266.56±15.58 43.52±9.98 18.12±1.67 t - 2.568 7.722 12.626 P - 0.013 0.000 0.000
根据上表数据可知,实验组患者运动功能恢复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且实验组患者出血量明显少对照组患者[5],实验组患者住院时长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一种创伤较大的手术,由于老年患者体质虚弱,就会导致自身手术过程中失血严重,且疼痛感强烈,那么这就需要采用合理的手段对患者进行手术麻醉处理,减轻患者痛楚[6],所以采用全身麻醉的方式已经不能减少手术过程找那个对患者神经系统造成的损伤,由于麻醉自身已经对患者的神经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这也就导致了患者神经损害的加剧和延续[7-8]。采用丁哌卡因对患者进行轻比重腰椎麻醉方式进行麻醉,不会对患者呼吸和循环系统造成较大的影响,不会对患者的组织形成较大的刺激,对患者心脑血管功能不会产生影响,且采用这一方式对患者进行麻醉,不需要在麻醉之后改变患者的体位,有利于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患者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能够减少患者肺部感染的几率,且对患者进行腰椎管内的麻醉,有利于减少患者血栓的出现,虽然研究中患者下肢功能恢复时间比较长,但是却对患者病情无明显影响,采用轻比重腰椎麻醉方式对患者进行麻醉,能够减少患者住院时长,减轻患者的经济压力,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积极意义[9-10]。
研究表明,实验组患者下肢功能恢复速度(66.17±11.14)min低于对照组(43.52±9.98)min,但是实验组患者术中出血量(255.32±15.98)mL,以及患者住院时长(12.94±1.26)d,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采用轻比重腰椎麻醉对患者进行麻醉处理,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的治疗意义。
综上所述,采用轻比重腰椎麻醉方式对老年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中进行麻醉处理,有利于减轻患者的痛楚,在医学临床领域具有一定的应用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