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椎融合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
2018-07-24赵丛然关勇
赵丛然,关勇
(1.大庆龙南医院 骨科,黑龙江 大庆 163000;2.大庆龙南医院 麻醉科,黑龙江 大庆 163000)
0 引言
脊椎融合术后大部分患者均需卧床休息一定时间,加上手术创伤,使术后DVT形成成为脊椎融合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患者并发DVT后大多无明显症状和体征,部分患者可出现小腿后侧疼痛、肿胀、局部压痛。因DVT患者大多为无症状型,故临床医生容易忽视和出现漏诊。DVT形成后不及时治疗可发展为静脉炎后综合征,若血栓脱落可致肺栓塞危及生命。因此,预防、早期诊断及治疗深静脉血栓栓塞症在脊椎融合术围手术期至关重要[2]。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资料
具体的患者标准:首先,由于一些脊柱疾病在本市某医院骨科进行脊椎融合术的病人;其次,在进行手术之前,通过多普勒超声技术进行检查,发现双下肢没有出现DVT。排除标准:首先,没有出现既往有下肢血栓病史的情况;其次,在进行手术之前,通过多普勒超声技术进行检查,发现双下肢有出现DVT或者出现了下肢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患者;最后,患有肿瘤的病人[3]。
以2016年1月到2017年6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符合上述病症的患者一共432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年龄为18-79岁,平均57岁,其中出现有234例胸腰椎退变性疾病的患者,138例颈椎退变性疾病或外伤患者,52例出现了脊椎结核患者,8例出现了脊椎侧弯矫形术患者,都是在全身麻醉的条件下进行的手术。患者都是在手术前以及手术后的2个星期内,通过双下肢多普勒彩超进行检查,根据手术后的血管彩超结果进行分组,一共分为一共DVT组以及一共非DVT组[4]。
1.2 观察指标
1.2.1 患者的基本资料和当前的情况
主要分析患者的性别情况、患者的年龄情况;患者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根据我国的BMI参考标准参数,总共可以分成三种:正常情况,偏胖情况,肥胖情况;另外,还要分析是否患者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病等疾病。
1.2.2 术前血液检查指标
术前凝血四项:需要分析血浆凝血酶原的时间长短、活化的过程中凝血活酶的时间长短、凝血活酶时间长短、纤维蛋白原的情况[5]。
1.2.3 术中相关指标
①融合过程中的节段数;②手术的时间长短;③是否进行了输血的情况。
1.2.4 术后相关指标
①在完成手术之后进行的卧床时间,一般情况下手术工作完成后的2-5天内需要把引流管拔出,接着就可以支具的保护条件下进行一定的下床活动,并进行双下肢多普勒彩超的检查工作;②判断有没有进行低分子肝素抗凝的使用;③在手术工作完成后都需要进行预防性的物理抗凝治疗[6]。
1.3 统计学分析
通过SPSS 24.0统计软件,计算处理相关的数据,计量过程中,以均数±标准差来进行体现,在进行组间比较的过程中,使用t检测,获取的计量资料,以χ2进行检测比较,再通过Logistic多因素回归方法进行分析,将独立危险因素得到。
2 结果
在432例患者当中,出现术后早中期未产生DVT的患者人数达到了366例,出现并发DVT的患者人数达到了66例(15.3%),其中出现病症的男性达到了30例,出现病症的女性达到了36例。阳性患者通过双下肢多普勒超声检查分析可以明显发现,66例血栓均出现在小腿的远端部分,没有1例患者的血栓是出现在小腿近端的。出现非常明显临床症状的患者人数达到了有6例。
表1 脊椎融合术后患者并发DVT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在本次研究过程中重点分析已经接受了脊椎融合术患者在手术之后的2周时间内出现并发DVT的情况,通过单因素卡方检验还有多因素回归方法对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和筛查[7]。
从当前的角度分析,脊椎融合术后DVT的预防措施主要有药物预防、有基本预防以及机械预防。基本预防主要知道是患者主动或被动地进行踝关节及膝关节的练习,让双下肢比心脏水平高。机械预防主要是通过一些诸如等级弹力袜、足底泵或者是一些间歇性充气的加压装置进行练习。
关于预防措施的采取与应用,美国相关学者则认为应该根据高危因素进行;如果患者的症状不存在高危因素,只需要采取基础预防措施即可,如果患者存在高危因素则需要在采取基础预防措施的基础上同时应用机械预防措施,或者是进行药物预防治疗;如果患者存在多个高危因素,则需要将三种预防措施联合进行治疗[8]。
总而言之,在脊椎进行融合手术以后,因为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会造成术后早期下肢DVT,在出现该病症以后下肢深静脉血栓一般都不会呈现出相关症状,所以必须尽早进行相关诊断予以确诊,同时尽早根据患者的相关情况来制定相应的预防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