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的古楠实践
2018-07-24崔建玲
本刊记者 崔建玲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及“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为新时期农业农村发展指明了方向。
江西省靖安县高湖镇古楠村,耕地较少,农产品产量也不大。近年来,当地涌现出了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致富带头人,他们返乡创业,引导村民组建合作社,发展绿色有机农业,将旅游与农业相结合,以旅游促进农业品牌发展,以农业发展提升旅游产业,实现了三产融合、城乡融合,将产业发展与生态、乡风文明建设齐头并进,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农民的收入增加了,贫困户实现了脱贫。可以说,通过古楠村的发展,我们看到了一个普通乡村的产业发展之路、乡村振兴之路。
靖安县高湖镇古楠村坐落于国家4A级景区三爪仑国家森林公园内,全村52户,228人,耕地面积368亩,林地面积3394亩。 耕地少、林地多、环境优美是古楠村的特点。虽然耕地少,但古楠村的特色农产品一点儿也不少:有机大米、皇菊、蜂蜜、白茶、生态黑猪、土鸡蛋……古楠村在农业产业发展上,因地制宜,立足实际,凭借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顺应新时代发展要求,走出一条 “农旅结合”、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的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
好的带头人,给古楠村带来了新希望
乡村要振兴,关键要有人才,要有好的带头人。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钟英华与舒敏璋是土生土长的古楠村人,也是发小。1996年,俩人离开家乡来到温州做生意。“尽管在外地工作,但由于我们从小生活在农村,对农民生活的艰辛深有感触,我们心中都存在着强烈的农业情怀。”钟英华表示。几年之后,2010年的某一天晚上,舒敏璋找到钟英华,激动地说:“这些年我们在外地已经赚了些钱,现在应该回到老家,在村里搭建一个平台,把农民聚集在一起做农业。绿色有机农产品一定是这个时代的发展大方向,我们要抓紧走在前面!”听到这句话,钟英华的心也开始悸动起来。
2012年,钟英华和舒敏璋终于下定决心回到老家。他们决定成立古楠生态种养合作社以及圣康生态养殖有限公司,并鼓励全村农户将土地全部流转,发展绿色农产品。
但一切并非想象中的那般容易。合作社成立之初,需要投入资金300万元,然而这些资金从哪里来成为一个让人头疼的问题。钟英华说,做农业是个时间长、风险大、回报周期长的产业,尤其是做有机农业,回报所需的时间更长。如果全村52户农户投资,一户要投资将近6万元,显然让农户拿6万元是不可能的。思考再三之后,舒敏璋决定,由他自己一个人无偿拿50万元来入股,其他每一户只需要拿出1万元作为入股资金,而他的50万元与村民的1万元,占股相同,只占一股,分红只分1股。但即便这样,合作社的资金离300万元,还差200万元。
为让合作社尽早成型、发展起来,舒敏璋决定自己再垫资200万元,不计利息。他说:“以后合作社赚了钱就返我的200万元,如果经营不下去亏本,这些钱我全部不要。”舒敏璋接着说:“就算200万元投资下去没有做成功也没关系,最起码合作社的基础设施做起来了,猪场、鸡场都已经建起来了,以后承包给别人也可以有租金收入。 ”
资金的问题解决了,但人员的问题又来了,鼓励农民主动加入合作社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虽然舒敏璋付出了很多,但一些农户认为,社会上不可能存在像舒敏璋这样的“傻子”,他被一些农户认为是有目的的。此时,舒敏璋并没有为自己辩护,而是投入正事——为合作社成立做准备。他开着自己的车,为合作社的大小事跑上跑下、忙前忙后,却不要一分钱工资。
合作社成立第一年,入户的只有36户,还有10多户处于观望状态。最终,舒敏璋用自己的行动说服了所有人。合作社成立第二年,全村52户农户全部入股,除了资金股外,全村土地全部入股。
合作社成立之后,日常管理工作由钟英华统一打理,同时他也是古楠村社区党支部书记。平时密切关注国家大政方针政策的钟英华告诉记者:“乡村振兴需要人、地、钱三块内容,关键是人。一个村要有一帮好的、能够吃得了亏的、做得了事的带头人。”
农旅结合、三大销售平台,扩大古楠村品牌影响力
与全国相比,古楠村作为一个自然村,面积有限,农产品产量有限。“比产量、比规模,我们确实比不了,但古楠村立足于做精品,做有机绿色农产品,这是我们的优势。”钟英华说道。
从合作社成立开始,古楠村就将发展思路定调——走绿色发展之路。在合作社的统一安排下,古楠村改变了村民以前散养家禽家畜的习惯,而是将养殖全部集中在一个地方:山上养鸡、水库养鱼、稻田养鸭……全部由合作社统一经营。合作社建成了8个基地:4个种植基地、4个养殖基地,村里的环境更加干净整洁。
农药化肥投入品历来是人们关注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点。古楠村有其独特的秘方。当地不施化肥,而是坚持种红花草。钟英华告诉记者,红花是最好的肥料。一亩田可以达到2000斤,翻耕之后,可以增加土壤肥力,减少土壤酸性,增加土壤活性,解决土壤板结问题。有了红花草之后就不需要化肥,只需要稍微施一点生物有机肥。古楠村不打除草剂。“稻田养鸭是最简单、有效的方式。一亩田养十几只鸭子,鸭子在田里除草、吃虫。”
优越的自然环境条件再加上合理的田间管理,造就了优质的农产品。然而,作为传统农业,想要发展,并非易事。与其他地方不同,古楠村立足优美的生态自然环境实际,采取农业与旅游相结合的方式,发展农业。2014年,古楠村注册了古楠村品牌。
每年6月是古楠村杨梅采摘季节, 6月1日—6月20日,靖安县周边的游人便会开车前来采摘杨梅。为了吸引游客,活动期间,所有的风景都是免费开放的。游客累了,可以住农家屋;饿了,可以吃农家饭。为了拉近与客户的关系,古楠村每年至少组织3次活动,6月份是杨梅采摘活动,8月份是漂流,12月份是温泉。
“如果农业只是种和养,就太单调了,而且发展非常缓慢,农业发展一定是多渠道的!古楠村借助自身环境优势走与休闲观光、乡村旅游、产品农事体验结合的道路。”钟英华介绍,游客通过参加古楠的农事采摘或其他旅游项目,不仅带动本地的乡村旅游发展,而且通过与客户构建关系,可以扩大农产品品牌影响力,促进农业发展。钟英华说:“只要客户亲眼见到我们是怎么做的,他就不会走。”
好的农产品,走向市场,还得借助恰当的农产品销售渠道。古楠村的农产品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而是根据不同的产品特性分类销售。当地有3大销售平台。
一是借助淘宝、合作社官方网站、手机商城等电商平台。钟英华介绍说:“并不是所有农产品都适合电商销售!”电商平台主要销售保质期长且便于邮寄的大米、白茶、黄芪、笋干等干货类农产品,而活鸡、活鸭、猪肉等生鲜农产品不适合电商销售。二是通过实体店线下直销。古楠村目前在南昌有5家生鲜农产品实体店,生鲜类、干货类等农产品都可在实体店销售,实现从田间到餐桌无缝对接。三是通过客户认领众筹的方式。全国各地的客户可以在手机下载萤石云客户端,在古楠村认领一亩有机稻田或一头猪,坐在家里看水稻如何管理,年猪如何养殖。今年,来自天津、上海、南昌等地的客户,共认领了大概20余亩有机水稻。南方一直有杀年猪的习俗,客户可以认领生态年猪,过年时,将整头猪运过去。
古楠村的农产品为何会得到市场认可呢?钟英华说:“动植物生长都是有生命的,70%是水分,而古楠村的水源为山泉水,不管是种还是养,山泉水的口感就是不一样。养的猪喝的是山泉水,水稻灌溉也是山泉水,品质自然好。”
好的农产品是可以让消费者记住味道的。钟英华给记者讲了一个有关古楠村农产品的故事。在南昌一家实体店,一位老太太每天在店里买一两根排骨给孙子吃。有一次来晚了,店里排骨和瘦肉卖完了,于是在市场上买了别的肉回去,她的孙子吃了一口,马上就吐掉,他说这不是古楠村的猪肉。
从0客户到去年12月突破1000户,今年客户有望突破1500户。古楠村的客户逐年增加。钟英华表示:“古楠村通过农旅结合与三大销售平台构建起一座农村与城市、农民与市民、农业与工业互联互通的立交桥,撑起了农民增收的新蓝海。”
截至目前,合作社的农产品全部注册为“古楠村”品牌,古楠村有6个产品通过了国家有机转换认证。其中古楠村入选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古楠村大米)。
增加农民收入,帮助贫困户脱贫
从2012年到现在,古楠村合作社的发展一步一个脚印,克服了许多困难。在此期间,农户的收入增加了,村里的贫困户也实现了脱贫。年终分红数据体现了合作社的发展变化。
第一年,2012年,合作社主要搞基础设施建设,挖泥塘、建房子,合作社没有挣到钱。2013年,虽然没有赚钱,但是考虑到村民的积极性,舒敏璋垫资为每户村民分红。2014年,农户年终分红2600元;2015年分红2900元;2016年分红3900元;.2017年分红4200元。
可以看出,合作社的发展态势和效益越来越好,农户的年终分红收入一年比一年多。钟英华说:“成立了合作社之后,一些在外地打工经商的人员,不用担心田地荒废,打工有收入,年底还有分红,解放了劳动力和生产力。”除了年终分红之外,一些农户还有务工收入。古楠村有10余人在合作社务工,男务工人员一年收入为30000余元。
渐渐地,古楠村的贫困户实现了脱贫。
今年80余岁的五保户卢郁文,60多岁的低保户舒信元尽管生活贫困,但他们也在合作社各自占一股。合作社成立之初,村里没有要求他们入资金股,而是以土地入股。
由于年事已高,卢郁文本身不能从事农事劳动,但他有两亩田,去年,合作社年终给他分红1100多元。再加上养老院院外静养,一个月补助400多块钱,一年下来卢郁文有接近6000元的收入。
低保户舒信元,一个月可以拿200多元的低保金,去年,合作社土地分红将近1000元。此外,村里聘请他为保洁员,一个月工资600多块钱,再加上平时做零工,比如为白茶除草,一天100元。算下来,一年能够达到万元的收入。他也脱离了贫困。除此之外,舒敏璋个人每月还单独拿出100块钱给菜市场卖菜的摊贩,让他们把菜固定送给村里的贫困户。
合作社的作用远不止于此。钟英华说,从今年元月份开始,合作社成立了古楠爱心基金,从南昌几个店每天纯利润收入中提取1%,作为古楠爱心基金,专门用于扶贫帮困、为品学兼优的学生进行补助。
抓生态、乡风建设,美好愿景正在实现
在今年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用“三个让”来描绘乡村振兴的美好愿景:“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如今,这一美好愿景正在古楠村一步一步成为现实。
近年来,古楠村村民收入增加,生活水平提升,一些村民在县城买了房。古楠村的产业正处于如火如荼的发展期,同时,古楠村也致力于抓生态、抓乡风文明建设。
据钟英华介绍,早在2007年,古楠村便成为我国第一批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在推进产业发展、经济生态工程的同时,近年来,古楠村还推进了其他三个生态工程。
一是推进生态人居工程。10年来,古楠村整村没有大拆大建,只是通过改水、改厕、改路、改房、绿化、亮化,改善人居环境。由原来的井水改为自来水;由旱厕改为水通厕所;由土路改为硬化、沥青路;种树、种草,美化环境,做好基础设施建设。
二是推进生态环境工程。根据村庄特点,实行人畜分离,所有的古楠村村民都不私自散养鸡鸭,而是将养殖全部集中在一个地方。将固体垃圾划分卫生责任区,落实保洁员,实行城乡垃圾一体化。液体垃圾,通过每家每户安装污水排放管道,集中排放到村庄的污水处理站。
三是按照乡风文明,推进生态文化工程。为提高村民整体文化素养,2012年古楠村制定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村规民约,共10条120分。这份规定非常详细。钟英华说,以前农村男人喜欢光膀子出门,这项民约规定夏天男人不能光膀子出门,如果发现不文明情况,将会被扣分。这些分数与合作社股东年终分红挂钩。
钟英华表示:“从2007年到2017年的10年,古楠村的发展见证了我国从新农村到美丽乡村再到乡村振兴的变化。一路走来,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三农工作的重视和发展。”
乡村振兴,农民是主体
尽管古楠村已经在乡村振兴道路上步入正轨,但其在发展中还有一些地方需要完善。钟英华对此谈了两点。
“我现在觉得电子商务这块很吃力,如果一个客户想要在网上买东西,由于缺乏专业管理人员,后台跟不上,客户咨询问题,过一两天才能回复。所以,当务之急,古楠村需要招几名会电脑、懂电商的大学生来专门负责电商平台。”
“还有一个问题是,虽然去年古楠村有将近300多万元销售额,但销售不稳定,渠道不稳定,存在客户流失问题,所以如何增加固定客户,开拓市场,是古楠村未来发展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
面对这些问题,钟英华自己也一直在努力。作为领头人,钟英华不断学习,每天看报纸、电视,学习新的农业经营方式。
在古楠村发展过程中,钟英华有着自己的深刻感受:“乡村振兴,绝对不能离开农民,农民是主体。”钟英华非常坚定地说,很多农村发展挺好,但大多数资源集中在少数人手里,一个企业一下投资几千万,把你的地全部流转下来了,这个就变成了旅游开发地产、房产,农民不是主体。资源是我们自己的,不能被企业操控,一旦企业成为主体,虽然建设非常快,但农民已经不是主体。“古楠村在这一点上做得很好,农户和干部党员入股,干部党员没有多半点股份,而是以户为单位,增人不增股,减人不减股,一户就是一股。”他还表示,如果未来古楠村融资,古楠村一定占大头,股份全是农民的。
钟英华表示,进入新时代,古楠村将一如既往坚持走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道路,将青山绿水转变成经济发展优势。今年,古楠村又增加了100亩采摘园,3年后,按照一亩地将近10000~12000斤梨子产量,市场价每斤5块钱来算,这些采摘园每年可为古楠村带来500万元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