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化雨好家风
2018-07-24范宇
本刊记者 范宇
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为着力点,泸县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正在形成,德治水平初见成效
2016年11月29日,全省第一个家风馆——德馨馆在泸县正式开馆;2017年5月4日,泸县“学英雄·树新风·爱家乡”文艺巡演活动在玄滩镇拉开序幕;2018年5月26日,一堂关于《朱子家训》的家风课在泸县石桥镇银朝村道德讲堂举办……近年来,有着优良家风传统的千年古县泸县,深入开展“龙城好家风”主题道德实践活动,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落细、落小、落实,春风化雨、根植人心,营造起家庭家风传承的“小气候”和社会优良家风的“大环境”。
» 重传统 汲取优秀家风文化营养
“夏氏一族,父贤子孝,兄友弟恭;习儒家之学,传孔孟之道……”得胜镇白象村村民夏廷文的家门口竖立着这样的家训,这一家训深深地熏陶着夏廷文一家。在他看来,正是优秀的家风传承让一家人和和美美、其乐融融。好的家风,香远益清,村民们也给予夏家高度评价:家风优良,父慈子孝。
像这样的家训,在白象村几乎每家每户门口都有,它们就像一口口泉眼,成为村民们汲取优秀家风文化营养的活水之源。
在得胜镇仁和村,村民则将家风、家训融入花灯表演,以此来传承优秀家风文化。“得胜花灯是一种以舞为主、演唱为辅的群众性民间舞蹈,已有300余年历史,2010年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仁和村党总支书记徐建波说,“花灯表演,深受村民喜爱,唱花灯,看花灯,几乎已成为大家农闲时的主要娱乐方式”。仁和村在花灯表演中融入家风家训的内容,让村民在观看花灯表演时接受潜移默化的传统文化熏陶,可谓一举两得。
泸县玉蟾街道快板“话家风”供图/泸县县委宣传部
“情韵花灯·乐善得胜”在仁和村已深入人心。村民梁文慧对此感受颇深,她告诉记者,村里成立了仁和花灯表演队,而作为队员之一的她,不仅经常参加文艺表演,还组织创作,将家风家训内容编排进花灯表演中。梁文慧坦言,以前闲暇时间更多是用来打麻将、玩手机,而现在却用来编排、表演花灯,不仅丰富了文化生活,也改掉了坏习惯。梁文慧的改变正是泸县传承好家风带来的社会风气变化的生动缩影。
“泸县注重寻根溯源,着力引导群众从优秀传统家风文化中汲取营养,传承‘清廉’‘孝德’‘和善’家风,涵养社会清风正气。”泸县县委宣传部副部长熊开芬表示,通过引导群众修家谱、知家史,制家训、立家规,重家教、塑家风,目前全县已有206个家族编制或修缮了家谱,并发动200余名文艺志愿者深入基层帮助农村家庭提炼家训1000余条,营造了浓厚的优秀家风文化传承氛围。
» 建阵地 潜移默化浸润家风文化
“谨言慎行,宽厚忍让,勤恳做事,踏实做人。”“不造是非,不说是非,不传是非,不听是非,调和是非。”在石桥镇银朝村村委会办公室外,一排整齐有序的家风宣传栏,精选了石桥镇各村好家风故事和好家训予以张贴。村民农闲时在这里休闲漫步,总会自觉地看上几眼,读上几条,久而久之,这些好家风、好家训就深入人心了。
“通过阵地建设,征集展示最美家训和家风故事,选树模范典型,不仅弘扬了家庭和睦、邻里互助正能量,也营造了注重家庭、家教、家风的浓厚氛围。”石桥镇宣传干事王普亮说。
同样,玄滩镇也将打造家风阵地作为发挥文化浸润作用的重要载体。在西街社区湖滨路上,特色鲜明的家风步道和家风长廊,成为群众茶余饭后的休闲好去处。玄滩镇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骆艳介绍说,家风步道和长廊以名人经典家风故事和本土评选的最美家庭为展示对象,供广大群众参观学习;同时,在各村(社区)也建立了家风榜,展示好家风、好家训,鲜明价值导向。
文化的浸润作用日趋显现。这在玄滩镇涂场村老党员胡玉书身上可见一斑。2017年3月,胡玉书迎来七十寿辰,其子准备为父举办寿宴,计划席开60桌。由于平日里受到好家风、好家训的熏陶,加之村党总支的劝导,胡玉书主动给家人做思想工作,逐一向亲朋退信,最终将寿宴缩减至3桌,并拒绝收礼。
从胡玉书的家风故事可以洞见,可观可感的家风体验为泸县推动移风易俗起到了不可或缺的常态化作用。“自全省首个家风馆——德馨馆开馆以来,泸县逐步构建起‘县有家风馆、镇街有家风文化长廊、村组有家风榜、单位有家风专栏’的家风阵地体系。”熊开芬表示,此外还通过延伸网上平台、优化阵地情境体验等方式,让广大群众充分接受优良家风文化的熏陶。
» 强宣传 持续优化好家风“大环境”
“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6月20日,玄滩镇中心小学家风家训宣讲堂内,一场以优秀传统文化为内核的书法课正在进行。书法老师一边诵读经典名言、一边书写板书,朝气蓬勃的同学们也在诵读和书写过程中,感受到浓浓的家风文化。
“学校通过诵家训、讲家风、写家书等方式,宣传、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好家风、好家训,引导学生们形成健康良好的心态、性格、情感与品行。”玄滩镇中心小学校长刘剑波说。
石桥镇则深入开展“家风教化进乡村”活动,在银朝村常态化开设道德讲堂,由马溪小学遴选的4名老师结合传统经典与身边案例,定期为村民讲授好家风、分享好家训。作为义务宣讲的志愿者之一、马溪小学老师徐倩,主要结合《朱子家训》和身边案例,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为村民宣讲优秀家风文化。
4月21日的一堂家风课,让徐倩印象深刻。“六年级学生杨婷婷向来比较内向、叛逆,很少和家长沟通。那堂课我就让她来作分享,结果她讲诉了与父母之间的一些小故事,也表达了希望父母多关心、关注她的朴实愿望。”徐倩说,“不仅杨婷婷的母亲当场泪流满面,在场的不少村民也热泪盈眶”。一个多月后,徐倩再次碰到杨婷婷的母亲,听说杨婷婷比以前开朗多了,与父母交流时没有那么大的抵触情绪了,对学习的兴趣也更加浓厚。
这样的变化,无疑得益于泸县把家风主题融入群众宣讲、媒体宣讲、文艺宣传等多种活动进行传播与弘扬。熊开芬说,泸县组建了300余人的“龙城好家风”群众宣讲队伍,利用龙城讲堂、道德讲堂、群众理论直播车等平台宣讲500余场次;并依托泸县农民演艺网、农民演艺大舞台等展演600余场,持续优化了好家风“大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