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当代艺术展览的多元化分析

2018-07-23聂倩雯

艺术科技 2018年12期

摘 要:艺术展览是艺术作为与艺术家共同的重要载体,它记录整个艺术发展的进程。中国当代的艺术展览正在由以主题为先的展览方式走向多元化。在现代化的艺术的影响之下,传统的展览也需要更改有关的展览观念,在展览方式、作品创作等多方面进行大胆而有效的变化。

关键词:中国当代;艺术展览;多元化分析

艺术展览是作品与艺术家的重要载体,它不仅对整个艺术发展的过程进行了记录,还能使人才得到发掘和包装。艺术展览是消费者与艺术家之间的桥梁,当代具有多种多样的艺术展览方式。有单一的、综合的、商业的、文化的等多种定义。而当下的艺术展览呈现出从单一的展览方式逐渐趋于多元化,从以主题为先导的呈现方式逐渐走向成熟。多元化是当下我国现代艺术展览的必然趋势。

1 传统艺术转型背景

随着现代主义对我国传统的艺术的影响,当代的艺术展品开始在世界艺术史上逐渐呈现出特有的形式,不断引起我国传统艺术展览的变化。当代艺术没有具体的概念,一般当代指的是离当下最近的艺术,在内涵的表达上主要是指具备当下的符号特点以及具备当代精神的艺术。界定当代艺术的方法主要分为两方面:首先是时间方面,指的是最近出现的新艺术。另外便是艺术形式方面,当代艺术主要是指在传统艺术中不曾出现的新艺术。在20世纪90年代,中国当代艺术史上出现了双年展,这对于当代艺术史是最重要的事件之一。中国开始进行当代艺术双年展,已然成为当地艺术的象征,也逐渐成为当下艺术作品价格评定的重要因素。随着传统艺术不断转型,我国当下的艺术展览逐渐展现出多元化的形式。艺术展览的模式上开始出现了文献展示等多种多样的新型展览。同时,我们需要注意的是,目前我国这类展览基本上参照国外的展览模式,基本处于模仿阶段。这与我国初期的艺术创作有联系,基本都没有本土化文化的支持,需要从根本上进行新的突破,还需要更加长远的实践,才能最终实现适应我国本土化的展览模式。

2 艺术展览的发展及其模式

在我国的美术发展史上,经历了民国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特殊时期,整体传统艺术的创作开始发生了本质上的变化。1929年,中国民国教育部门举办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全国美展,这个展览对20世纪初期以来,不同形式的美术展览的经验进行了总结,也开了全国美展的先例。1979年,我国出现的“星星美展”开我国近现代美术展览的先河。整体展览以人为中心,注重艺术本身表达出的形式语言,关注展览作品呈现的批判功能,脱离了以主题为引导的单一展览的禁锢。之后,罗中立先生的《父亲》等当代艺术作品的展览在中国美术界引起了巨大反响。中国当代艺术家开始不断对新艺术世界进行探讨。比如人体艺术、伤痕艺术等。在作品的形式上开始对传统艺术实现真正的變革,从而促进了传统艺术的转型。

2.1 美术展览的发展

从“星星”美展开创当代美术展览的先河,在30多年的展览过程中,当代艺术展览开始由80年代的文化热到90年代的商业化,逐渐走向当今的多元化。80年代的艺术展览基本没有市场,且全民不具备相应的美术意识形态。艺术家仅凭借自己坚定的信念和革命的天性,加以自身满腔的热情和自我牺牲的精神,在当时的艺术领域闯出自己的一席之地,用一种硬气逐渐给当时我国的艺术领域注入一定的生命力。当时的艺术展览基本是艺术家自愿组成,自费举办,亲力亲为的。80年代的艺术家拥有极高的创作热情,且迫切希望潜藏在内心深处的个性化得到爆发。但中国现代艺术展览的举办也使他们逐渐明白,仅拥有一腔热情和一份冲动是无法满足当下时代的发展需求的。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当代艺术开始进入体制,并逐渐趋于平稳,艺术家们相较于80年代而言也变得更加沉稳冷静。

我国开始被当代艺术批评界输入“策划人”概念,而对于90后而言,与国际接轨则是整体艺术界最关注的话题。艺术界开始逐渐出现商业化、国际化等新概念,众多的艺术批评家都开始作为策划人的身份来参与国际市场经济的舞台。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不断进步,通信传媒方式也开始在各大城市普及。我国的艺术文化开始与国际同步,我国艺术家也开始逐渐走上国际舞台,带动了“上海双年展”等互相交流与选择的机会。再加上诸多策划人的出现,当代艺术展览开始逐渐走向多元化。

2.2 多元化的体现

当代艺术展览的多元化主要体现在艺术本身的多元化。在“文革”之后,思想得到了根本的解放,艺术家开始拥有了越来越广阔的创作环境,开始将目光放在艺术形式语言本身。但是当时的艺术大多是对国际艺术的模仿,缺乏超前的艺术理念。80年代后,文化热开始给当代艺术添加了新的力量。当代艺术也开始逐渐关注艺术本身的多元化和现代化。此后在90年代,艺术商业化逐渐加强,国际之间增强了艺术交流,从而促使艺术市场越发兴旺。中国当代艺术开始逐渐走向国际,从最初的模仿到后期的自我成熟。近年来,在威尼斯、圣保罗等地所举办的艺术展都有中国艺术家的参与,艺术多元化是当下时代的必然发展趋势。

另外,艺术的多元还受到市场经济的作用。90年代,艺术开始逐渐步入商业化和国际化,艺术市场雏形也开始出现,展览主要以市场作为主要运转方。在当代艺术展览中不可缺少的两个重要概念分别是批评家和策划人。这两种角色使当下的艺术展览变得更加丰富多彩。90年代之前,艺术批评家一般是处在理论家的地位。90年代之后,在市场经济的带动下,批评家开始变成了实际中可获取利益的角色。我国在1992年举办的广州首届90双年展中,由批评家组成的评审团代替了之前艺术家组成的评选班子。策划人在艺术展览中,即策展人。它是一个博物馆的概念,在国际上70年代之后,这个经常与艺术展览打交道的职业开始受到广泛的关注。在国内,90年代后期才开始引入该概念。策展人一般是艺术史家或者批评家。但是策展人与上述两种的不同点在于,它是一种要有一定实际工作技能的职业。他不仅要有批评家们的敏感、艺术史家的知识容量,还必须有一定的公关能力、沟通能力。每个展览留下的有价值的资料还需策展人进行出版。因此,策展人是一个综合性的职业。

再次便是展览机构的大量涌现。近年来,我国美术馆、展览馆等艺术机构层出不穷,使得艺术展览获取了更大的发展空间。除了这些艺术机构之外,另外两种空间也对艺术展览产生了巨大的作用。一种是艺术中心,另一种便是替代性空间。艺术中心的特点在于,它没有特定的收藏,它的稳步发展才促成了替代性空间的出现。替代性空间本不是以展览的机构或空间出现的。它的原身可能是厂房、仓库等等有其他用处的场所。而且这种艺术空间不仅仅适用于展览等视觉艺术,还能适应于舞台、电影等多个领域。艺术中心与替代性空间是对当下艺术展览机构的补充,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当代的艺术展览。随着互联网不断进步,当代艺术展览逐渐迈入多元化的进程。我国当代艺术展览的发展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首先,市场经济的推动作用使得艺术市场开始形成,艺术开始逐渐商品化,这都需要依赖当下市场的发展。其次,艺术展览相对于音乐、体育等广受大众参与的领域还处在相对弱势的地位。因此,文化的互相交流中还出现了一种逆差的现状。再次,在当代艺术展览中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比如某些全国的美术展览不能展现我国美术的真实水平和最新进展情况,从而逐渐失去了领导美术的作用,这种情况短时间之内无法改变。比如,我国艺术展览中,对多媒体等新兴的艺术语言和表达形式会出现抵制,自下而上地进行选拔的制度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展览的公开性和权威性。另外,批评家乱象也开始在90年代出现,许多批评家只要展方给提供一切食宿便可净说好话。没有明确管理制度的艺术展览活动仍然是不完善的。策划人做着与美术馆长相同的事情,承担相同的责任,导致个人学术与行政无法区分。我国当代艺术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且开始走上国际,在国际舞台上有一定成就,但是中国策略依然存在着问题。这些当代艺术展览中存在的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着我国艺术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3 传统艺术展览模式的多元化发展

以全国美展作为代表的传统展览模式的变化:随着当代艺术不断发展,双年展模式开始成为我国青年艺术家进行作品展览的首选方式。与当代艺术展览的日渐活跃相较而言,以全国美展作为代表的传统艺术展览方式开始呈现出工程化以及程序化的特点。尽管全国美展在我国的艺术展览中仍占据着重要地位,但是全国美展与当下的艺术环境之间出现了偏差,导致观众逐年减少。一般而言,全国美展关注对各类艺术学院的创作成果展示,而忽视对社会文化的关注。因此,在我国当代文化的影响下,传统的官方展览也需要结合时代潮流,转变传统的展覽理念,在作品汇集、创造和展览方式等多个方面进行改善,关注当下新型的艺术形式,尤其是对青年艺术家的创作现状以及影响的关注,这也展现出传统画展的本质性变化。比较当代艺术展览的变化主要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新艺术形式的增加。在艺术展览的不断进步中,参展的画展开始不断变多,参展类别也日益丰富,几乎包含了艺术界的所有品种。近年来,开始将艺术设计加入艺术展览的行列。为了顺应社会的变化和时代的需求,艺术展览设置了不同的展区,并在全国各地邀请多种作品加入竞争机制中,在对艺术品的评选上也开始逐渐注重绘画种类的分布。

第二,展览的主旋律弱化。艺术展览讲究主旋律,但并不是参照传统画展的唯主题论。在我国近年来举办的多次艺术展览中,前期的展览注重自身的反思,而后期的展览则将目光放置在创新方面,但是二者都有较为明显的主题。这不仅受到文艺政策以及整体环境的影响,也是当下时代特征的体现。同时,需要注意艺术展览虽然需要主旋律,但是也需要艺术家为了切题而导致浮躁的心态。当然,并不能排除作品参加评选的原因。这种行为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展览的心灵震撼效果。在艺术展览中,我们需要协调主旋律和艺术之间的关系。讲究主旋律并不等于空喊口号,而要在作品中体现出相关的美好的东西。

第三,参展作者不再论资历。随着我国当代艺术的不断进步,开始涌现出一批资历深厚的美术家,并在往届的艺术展览中都有一定的成绩。但是,江山代有才人出,今天的展览并不仅限于资历深厚的艺术家,在展览标签上也不做突出表示。这是艺术家淡泊名利的正确做法。当然,这种方法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好作品出现。如何将此矛盾解决也是我国艺术展览组织者需要考虑的。

第四,评选标准多样化。艺术的评判标准并不仅限于技术层面,没有相应的品评标准。因此,在对作品进行评选时要从全局出发,将现状与历史结合,既看整体,又看个别,尽可能地使评论更加的公平客观。评选展览时需要照顾到各个不同的画种。艺术是有派别、品位和个性区分的,不能直接作为横向的比较,要进一步提倡艺术的多元化,将注意力放置在作品自身的艺术特征以及最终影响力上。

4 结语

在当代艺术的不断进步下,我国艺术展览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和变化,但是这种变化相较于当代艺术的发展,还不能真正满足时代的需求。但不管是直接的推进,还是在不断出现的问题中曲折前进,纵观中国当代的艺术展览可以发现,多元化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我国艺术展览的时代特征。

参考文献:

[1] 曲晨.新媒体环境下当代艺术展览的交互性探究[J].工业设计,2018(09):149.

[2] 孙鹏.多元化艺术教育模式的建构——德国当代艺术教育解析[J].艺术教育,2018(18):131.

作者简介:聂倩雯(1988—),女,江西樟树人,本科,初级职称,经济师,综合管理部副经理,研究方向:艺术产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