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西藏山南隆子县“俗坡谐钦”的艺术特征

2018-07-23云旦平措

艺术科技 2018年12期
关键词:艺术特征西藏

云旦平措

摘 要:西藏被世人称为“歌舞的海洋”,西藏各地有着丰富多彩、风格迥异的藏族传统歌舞,如“果谐”“堆谐”“囊玛”“谐钦”等。“谐钦”拥有悠久的历史、独特的风格、古朴的装饰以及浓厚的民族文化,是庆典场合不可缺少的藏族人民喜闻乐見的歌舞之一。随着历史的发展与当地文化的影响,各地“谐钦”的表演在歌词内容、旋律走向、舞步等方面都各具特色。笔者将“俗坡谐钦”作为研究本体,结合自身的专业,从其发展脉络、表演结构、服饰特点、歌词内容、音乐分析、传承现状等方面加以阐述。

关键词:西藏;“俗坡谐钦”;艺术特征

在西藏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勤劳勇敢的藏民族在广阔的青藏高原上创造出优秀灿烂、丰富多彩的民族传统文化。

西藏被世人称为“歌舞的海洋”,西藏各地有着丰富多彩、风格迥异的藏族传统歌舞,如果谐、堆谐、囊玛、谐钦等。

“谐钦”是藏族传统歌舞的一种形式,“谐”藏语直意为“歌”,“钦”从单词上理解是“大”的意思,但这里指盛大隆重之意。是大型节日庆典、婚礼以及活佛转世灵童仪式时表演的大型歌舞。[1]“谐钦”不仅拥有悠久的历史、独特的风格、古朴的装饰以及浓厚的民族文化,而且也是庆典场合不可缺少、藏族人民喜闻乐见的歌舞之一,[2]主要流传于卫藏地区的日喀则、山南、拉萨以及林芝等地。

1 “谐钦”的历史渊源

“谐钦”的历史渊源有众多的传说,在萨迦·索南坚赞所著的《西藏王统记》中可以看到这样的描述:“盛装打扮手中持鲜花,美丽可爱的姑娘有十六人,高歌欢舞把人陶醉。”[2]我们可以了解到早在西藏第一任国王聂赤赞布时期,“谐钦”就流传在雅砻地区。我们还可以在桑耶寺乌孜大殿的回廊墙壁画上了解到当时庆典的盛况,这些栩栩如生的大型壁画充分展现了当时表演谐钦的场景。可以肯定的是早在8世纪,西藏第一座寺庙桑耶寺落成大典上,臣民们表演了谐钦。这种艺术形式后来成为大型盛典上表演的艺术形式,人们称之为“谐钦”,逐渐流传到西藏各地,并作为专用庆典活动时表演的礼仪性歌舞。[2]

2 “俗坡谐钦”歌舞的艺术特征

传统歌舞“谐钦”的表演中基本没有乐器伴奏,舞者自唱、自说、自跳,唱时舞少、说时舞蹈热情饱满,动作丰富、变化多。[1]

由于受历史的发展与当地文化的影响,各地“谐钦”表演形式基本相同,但表演的内容、旋律、歌词、舞步、服饰各具特色,不尽相同。

“隆子县属于西藏自治山南市,位于西藏南部,山南地区中偏北,喜马拉雅山东段北麓;北与朗县、加查县接壤,南与门隅、东与珞瑜、西与措美县相连,西南与错那、偏北方与曲松县、西北与乃东县、东北与米林县相邻。其地理位置为东经91°53′~93°06′,北纬28°07′~28°52′。全县境域面积10566平方公里,实际控制面积8165平方公里。”①

俗坡乡位于隆子县日当镇边防检查站区域,现称曲果当村。由于地处偏远,因此“俗坡谐钦”至今还保留得比较完整,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谐钦”是一种大型的传统歌舞,一首“谐钦”的表演时间大致需要10分钟左右。“谐钦”也是山南各乡镇农牧民非常欢迎的一种传统歌舞。山南隆子县的“俗坡谐钦”与其他地方“谐钦”的表演有所不同。据考察、调研、采访当地老艺人了解到,“俗坡谐钦”至今保留较完整的曲目就有30多首,但根据现代文化与当地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与重视情况,有可能出现人走艺亡的现象。

2.1 “俗坡谐钦”表演时间

西藏各地“谐钦”表演时间大多集中在一些宗教活动、婚礼、“望果节”、“贺新房(康随)”等民俗活动中,在一些喜庆的日子里作为仪式歌舞进行表演。现今,随着时代的变迁及青年人对传统文化认知的缺失,很少能看到年轻人参与表演“谐钦”,基本上只有老年人在表演。

西藏山南隆子县“俗坡谐钦”主要在每年大年初三、十五和“望果节”表演,待每年的传统节日的特定宗教仪式活动结束后,再由当地的谐巴谐玛们集中到一起,载歌载舞地表演传统歌舞“谐钦”,以表达劳动人民愉悦的心情及人文情感。

由于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各地“望果节”的时间也不尽相同,每年大多集中在藏历六七月份举行,具体时间则需要通过藏历计算并由当地村委确定最终时间。

2.2 “俗坡谐钦”队形结构

山南隆子“俗坡谐钦”的表演队形也有其独特性,“谐巴”们面对面,左右两边竖排。“谐玛”横排成一字形,站在“谐巴”两排中间。

2.3 “俗坡谐钦”结构形态

“谐钦”是一种仪式歌舞,在表演上有着严格的表演结构,由慢板、衔接部与快板组成。

“俗坡谐钦”表演首先由“谐玛”们端起酒杯和酒壶吟唱慢歌部分。其中一名“谐玛”端起酒壶,两名“谐玛”端起银碗,边走边唱直至中间,待慢板演唱结束后将银碗和酒壶放在桌子上后回到原来的位置和其他“谐玛”们原地跳一段快板的起步舞,紧接着边唱边跳快板部分直至结束后行一个藏式礼,然后横排入座。任何一个“谐钦”的表演在第一首时都会端起酒杯和酒壶,不仅如此,据当地的艺人介绍,“俗坡谐钦”有固定的“谐钦”曲头曲目《?????????????》《?????????????????????????》《???????????????????????????》等。据说之前的曲目不只这几首,但在流传过程中一些曲目已失传。演唱慢板部分后再衔接“楚秀”(快板部分),快板部分以边跳边唱呈现,最后跳一段同样的慢板与快板衔接的舞蹈来结尾一首完整的“谐钦”。待“谐玛”们演唱完了之后,“谐巴”们坐着开始吟唱“谐钦”的慢板部分,演唱完慢板部分后衔接的节奏步伐,再演唱快板,“谐巴”快板与“谐玛”快板的表演方式完全相同,只是曲目的旋律走向与歌词不相同。“谐巴们”在坐排(??????????)往后退一步边唱边跳“楚秀”(曲尾)直至(快板)部分结束。每一次演唱“谐钦”都是以这样的结构分别由“谐巴”和“谐玛”轮流表演。

2.4 “俗坡谐钦”男女服饰特点

西藏大部分地区“谐钦”男子服饰主要身穿黄色藏袍,头戴“索夏”(帽子),左耳戴“素金”(男士耳環)。女子身着黑色无袖藏袍,耳戴金银耳环,头戴“巴珠”(头饰),脚穿“索巴”(藏靴)为主。

山南隆子县“俗坡乡”由于受地理环境与民俗的影响,他们的服饰与其他地方略有不同。“谐玛”身着黑色无袖“氆氇”,上面再套一个氆氇半袖外套或者上披一件由山羊皮与氆氇做成的大衣,藏袍上系“帮典”,脚穿“索巴”,头戴“莫夏”(当地女子帽),背后两个长辫子随着旋律的舞动微微飘动。“谐玛”在表演时都会带上祖辈们传下来的各种首饰,如“蔻”“怕扎”(不同款式项链的名称)等以示对该活动的重视。

“谐巴”的着装类似于曾经西藏官员的服饰,头戴“索夏”(红线编制的帽子),身穿“黑色氆氇藏装”(藏袍),上身再套一个无袖“氆氇”上衣,左耳戴“素金”(男士耳环),再系男士帮典。“谐巴”与“谐玛”的氆氇与帮典的制作大小与形状和图文上有较大不同。“谐巴”的氆氇形状、大小比“谐玛”的大。“谐玛”的“帮典”(围裙)与平日生活中的围裙相同,由各种颜色拼接而成,而“谐巴”的“帮典”(围裙)以红色为主,边条系上黑条。“谐巴”脚穿黑色靴子,据说在很久以前“谐巴”也穿“索巴”(藏饰靴子),随着时代的发展,“索巴”慢慢演变成了靴子。在“俗坡谐钦”的表演中,“谐巴”每人手持一把大刀,边歌边舞,时而显得威武雄壮。

2.5 “俗坡谐钦”音乐分析

例如《????????????????》,慢板部分以散板为主,类似于藏戏的唱腔曲调,具有“朗达”的特点。

慢板与快板的衔接部分由舞蹈的节奏完成。

慢板部分自由,快板部分音乐节奏相对规范。每段歌词内容都表达不同的内容,旋律只是不断地重复。快板舞蹈部分,“谐玛”们手拉着手,舞步不变直到结束。该曲目为D羽调式。

3 “俗坡谐钦”歌舞传承现状

“俗坡谐钦”作为当地流传至今的传统歌舞之一,备受老百姓的喜爱,在每年大型的传统节日之际,当地老百姓都会非常期待参与到谐钦的表演活动当中。

随着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俗坡谐钦”作为隆子县的一种民族传统文化,当地文化部门对该地“谐钦”文化遗产的抢救工作也越发重视。近几年,各县委及村委要求开展针对民间艺人年事已高、濒危文化遗产普查及抢救保护工作,使得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也越来越重视。

“谐钦”是一种口口相传的文化遗产,因此除了做好硬件的抢救工作之外,我们还应该重视软件的抢救,让更多的年轻人参与到该项活动中,让当地的人们认识到传统文化的价值,自主做好学习与传承工作,让更多的民间老艺人及传承人在党的政策引领及社会发展的良好条件下,更好地传承和保护传统文化,培养出更多更年轻的传承人,使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代代相传,永不熄灭。

注释:①百度网页。

参考文献:

[1] 丹增次仁.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西藏卷)[M].中国ISN中心,1999:117.

[2] 丹增次仁.西藏民间歌舞概说[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4:89,91.

猜你喜欢

艺术特征西藏
都是西藏的“错”
我们一起去西藏
一个人的西藏
当下中国大陆喜剧电影的艺术特征与发展
西藏:存在与虚无
西藏非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