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平面设计媒介维度的碰撞与延伸

2018-07-23王帆

艺术科技 2018年7期
关键词:平面设计

王帆

摘 要:媒介,是信息的承载物、载体。将媒介代入平面设计的语境中该如何解读?平面设计中承载信息的载体从传统印刷媒介转向新兴电子媒介,面对万物皆媒介的时代,平面媒介复杂化、多元化的趋势日渐显著。媒介不再是单一化的应用,如何根据情境选择适当的媒介,体现多个媒介之间的兼容性?除了传统印刷媒介、新兴电子媒介以外,在虚拟现实与物理现实高度融合的未来,信息是如何传递的?媒介又将如何转换?

关键词:平面设计;媒介实验;媒介维度

平面设计新旧媒介的维度实验:

机械性、可重复性的古腾堡时代,给予了印刷媒介单向、线性、稳定的特质。印刷术是复杂手工艺的第一次机械化,它是一种可以无限生产的视觉性表述。电子媒介虽然在今天非常强势,但并不意味着印刷文化失去了它的社会影响力,印刷文化的艺术化输出、私人化趋势越发明显。Risograph技术的复兴,使原本只是办公用品的印刷机器逐渐从公共设备向艺术工具转变,用作限量版艺术家书籍及自主出版物的印刷。Fanzines Festival、Offprint等独立出版展会给予受众更多的机会直接接触独立出版人、艺术家或机构,体验印刷媒介的非定制化魅力,印刷媒介的物质性也显现出无可替代的一面。

同时,以印刷为载体的实验项目,也给传统媒介带来了新的探索。荷兰平面工作室Letter Proef Tuin在肖蒙国际海报节系列活动中开展的“la plus petite société dimpression”项目,是由一台小型丝网印台、一台小型Roco-Ets V50印刷机以及数据激光切割的图形字体木质模具构成的。在这个可移动的印刷互动项目中,设计师提供了一种设计工具,受众突破了专业的限制性,不再是接受设计师所给予的既定视觉体验,而是直接参与视觉的制作中去。

另一个瑞士平面工作室Maximage的“Super Lithographie”胶版印刷实验项目中,来自ECAL的两位设计师David Keshavjee和Julien Tavelli,通过解构胶印技术来创建自己的视觉代码。对于胶版印刷,我们通常使用计算机直接制版技术,也就是说直接从计算机文件创建胶印版。两位设计师非常享受制作印版的工作,计算机文件结合化学试剂、照片组合物或热标记印刷版的人工处理,他们只在计算机上进行了海报的排版,其余的设计都是手工制作,基于表面添加和减去胶印油墨的原理,在计算机技术与人工干预之间创造了一种新的形式语言。

在印刷媒介和电子媒介的对抗中,使用电子媒介信息传播更加即时,内容可多次编辑,媒介可重复利用。相较于印刷媒介,电子媒介则体现了多向、非线性、活动的特质。我们从传统平面设计中所学到的图形表现语言、字体设计、网格页面等在新的视觉习惯中如何适应?此外,平面设计一直都是一个综合不同要素的领域,媒介不再是单一化的应用,如何符合情境选择适当的媒介,体现多个媒介之间的兼容性和可能性?

荷兰工作室Trapped in Suburbia目前正通过媒介试验模拟和数字之间的关系,为我们提供了体验式设计的海报概念。“Sound Poster”“ Auto Play”“ Shy Poster”系列海报作品运用了一种经典的视觉传播媒介,在進化和变形中,寻求适应它的年代。在“Sound Poster”海报实验中,设计师拓展了模拟和数字设计之间的界限,通过传感器、发声装置与媒介的连接,将受众的听觉、触觉、视觉积极地调动起来,设计感知的维度得到了延神。

随着AI智能的兴起,电子媒介的强势介入,设计师的自主意识觉醒,他们并不满足于提供设计的解决方案,而是希望为受众设计一种创作工具。基于Processing开源编程语言,通过可视化的方法辅助编程,为视觉交互设计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Raven Kwok的作品《Greatness》通过书写以曲面细分为核心元素的多种变体定制系统,完成了对图形字体的生成设计。

在虚拟现实与物理现实高度融合的未来,信息是如何传递的?媒介又将如何转换?

Keiichi Matsudas 所描绘的《Hyper Reality》趋于真实的世界中,人们好像直接走进了被层层叠加的虚拟界面所覆盖的饱和度过高的数字城市中,周围一切空间都成为了媒介,超市里的动态产品信息、街边店铺的橱窗展示、迎面而来的路人等各种信息都伴随着嘈杂的电子提示音,一个物理空间承载着数层虚拟环境。Keiichi Matsudas认为未来的城市物理环境将成为一个承载基础,空间功能将由叠加的虚拟现实来决定,城市因此而成为流动的,私人空间与公共空间的概念也会被重新定义。

平面设计师Simone Niquille 的作品《Face Value》探讨了人脸作为界面的历史和影响,以及它在面部识别技术出现时的新价值。在Facebook上标记图片,它会自动扫描照片中的面孔,主动询问你要标记的人,并将曾经的标记行为转换为持续的众包数据挖掘过程。无处不在的面部识别永久地改变了我们与技术互动的方式,面孔逐渐成为一种商品。随着所有这些元数据集合的出现,以及量化自我的想法,人们开始思考如何通过算法定义或定位一个人的问题。

博伊斯把人的思想当作媒介,麦克卢汉则认定媒介就是人的延伸:“各种先导技术不再有异化作用,媒介是人感知信息后处理信息的延伸,并且不同的技术会影响人类感知的结构。”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万物皆媒介的时代,媒介的维度将被重新解读。

参考文献:

[1] 麦克卢汉.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M].译林出版社,2011.

[2] 李德庚,蒋华,罗怡.平面设计死了吗?[M].文化艺术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平面设计
平面设计中的构成艺术分析
平面视觉语言中的艺术创作和形式表达
行走在本土与全球化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