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古代自画像的史料研究综述

2018-07-23秦少璇

艺术科技 2018年11期
关键词:自画像综述

秦少璇

摘 要:中国古代画家的自画像作品较少,本文综述了中国古代自画像的早期研究成果,并分析了国内外研究的现状,以期为研究中国古代画家的绘画风格、个性特点提供依据。

关键词:中国古代画家;自画像;综述

自画像在中国古代的画界似乎是一个不受重视的题材,中国古代画家从未像西方画家那样热衷于描绘自己的形象,因此中国古代画家的自画像作品比较罕见。据粗略统计,目前已知有自画像作品存世至今的中国古代画家仅十几人。

自画像在中国古代还被称作“自写真”“自写小照”等。关于自画像的最早记载可追溯到成书于公元5世纪中叶(南朝)的《后汉书》,由此可知,这种绘画形式出现得很早。虽然不乏文字记载,但遗留下来的画迹极少,宋元以后才有传世作品。许多自画像原作湮没无存,只能试着从摹本或文献记载中窥见较早时期自画像的面貌特征和发展概况。

中國古代有关自画像的历史文献种类主要包括古代画论及史书中的记载、个人诗文集中的自画像题赞。不同种类的文献之间经常出现相互转录的现象,有时也会相互抵牾。从南朝到明清,画论及史书中对自画像的记载呈现出一种由少到多、渐次丰满的过程。

1 古代画论及史书中的记载

古代画论及史书中所记载的自画像的绘制者身份多样,包括王公贵族、道释仙佛、文人雅士、职业艺术家、非艺术从业者的普通百姓。

据南朝刘宋时期的历史学家范晔编撰的《后汉书》所言,汉献帝时期的太常赵岐“多才艺”,享年90余岁,在世时曾“先自为寿藏,图季札、子产、晏婴、叔向四人居宾位,又自画其像居主位,皆为赞颂”。唐代的张彦远将这则佚事转录在《历代名画记》中,并据此将赵岐列入汉代“善画”的六人之列。然而,当代的美术史家对赵岐是否能画存疑,如阮璞在《中国画史论辩》中认为《历代名画记》所载此事为“曲解弄虚”。根据描述,我们可以判断这幅早期自画像是作为墓室壁画使用的,但我们从这几句简短的话中无法肯定这幅画像是否真实存在或其完成过程是否假借了他人之手,因为史籍上并无其他关于赵岐从事绘画活动的记载,也没有相关图像传世,因此这是否可看作早期的自画像,有待进一步考证。

明代文言笔记小说集《七修类稿》中记载宋度宗的皇后全氏尝手写自画像,广额凤眼,双眉入鬓,衣服道。清代胡敬在《西清扎记》中经考证认为,有宋徽宗赵佶“天下一人”题款的《听琴图》是一幅自画像,中心作道士打扮的鼓琴者即赵佶。不过究竟是赵佶真迹还是画院高手代笔,目前并没有定论。

《历代名画记》还记载东晋王羲之有《临镜自写真图》,米芾《书史》亦有:“王右军《笔阵图》前有自写真,纸质紧薄如金叶,索索有声。”王玉池先生在《王羲之画像考辨》一文中认为米芾曾看到过王羲之的自画像,后世流传的多个王羲之画像系统根源于此。

道释仙佛作为古代人物画的重要题材,也频繁出现在与自画像有关的逸闻中。例如,北宋张君房《云岌七签》中的道士吴子,《历世真仙体道通鉴》中的仙人单道开、石泰、白玉蟾,《画继》中的“三朵花”,刘道醇《宋朝名画评》中的北宋西蜀僧画家元霭,明代《姑苏志》中的智积菩萨等无一不是作自画像的高手。王重阳则反对画像的行为,他在《传神颂》中说:“灵昏性昧着凡体,自画自描自传起。借他俗物作形躯,攒聚火风并地水。”目的是通过否定肉身,强调心性的修炼。

非艺术从业者的普通百姓绘制自画像的故事也经由一些杂史、文学作品记录下来。例如,晚唐范摅的笔记小说集《云溪友议》中的《真诗解》讲了一则故事:濠梁人南楚材的妻子薛媛在得知丈夫在外有二心后“对镜自圆其形,并诗四韵以寄之:欲下丹青笔,先拈宝镜端。已惊颜索寞,渐觉鬓凋残。泪眼描将易,愁肠写出难。恐君浑忘却,时展画图看”。由此看出普通人的自画像体现出所具有的某种功能,即作为画者的“替身”,唤起联络画者和观者之间的某些记忆和情感。

2 个人诗文集中的自画像题赞

“像赞”即画像上的题词,是一种在汉代就已广泛运用的文体。个人诗文集中的自画像题赞即包括为自己或其他同代人的自画像所作的题赞,也包括为古往今来的圣贤“自画像”所作的题赞。

“自题像赞”相当于一幅用高度凝练的文字为自己勾勒“自画像”。例如,南宋高登的《东溪集》有一篇《自写真赞》:“面兮纤冷,髭兮虬卷。性兮火烈,心兮石坚。有誓兮尽敌,无望兮凌烟。”将自己的外在与内在、今身与后身一并描画,一个忠义、刚烈的名臣形象呼之欲出。

为别人的自画像题赞通常情况下是应邀而作,对像主的绘画才能、人品表达肯定。例如,清代禹之鼎邀请了多达110人为自己的自画像《禹鸿胪卜居图册》题赞,以求得众多文人名士对自己的认可。

圣贤“自画像”通常作为一种教化手段供人们瞻仰,如朱熹、苏轼的自画像。

目前,国内外对中国古代画家自画像的研究一般见于对画家个体生平、作品的介绍中,较少有学者专门针对历代画家的自画像进行研究总结。本文就中国古代自画像的古代文献记载和当前国内外研究的现状进行了梳理,以求为中国古代自画像的研究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 文以诚.自我的界限:1600—1900年的中国肖像画[M].郭伟其,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

[2] 周琦.《金农自画像》研究[J].美与时代(下),2016.

[3] 刘爽.中国“自画像”的演变[J].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15.

[4] 刘君,张玉勤.自画像艺术的研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4.

[5] 乔迅.石涛:清初中国的绘画与现代性[M].邱士华,刘宇珍,等,译.台北:石头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8.

[6] 罗文中.中西画家自画像的比较[J].零陵学院学报,2003.

[7] 潘运告.清代画论[M].湖南美术出版社,2003.

[8] 郑珉中.读有关宋徽宗画艺文著的点滴体会——兼及《听琴图》为赵佶“真笔”说[J].故宫博物院院刊,2003.

[9] 穆益勤.赵孟頫《自写小像》[J].故宫博物院院刊,1984.

猜你喜欢

自画像综述
五月·自画像
我的自画像
自画像的内心独白
我的自画像
SEBS改性沥青综述
NBA新赛季综述
我的自画像
近代显示技术综述
JOURNAL OF FUNCTIONAL POLYMERS
Progress of DNA-based Methods for Species Identif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