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言情小说发展中的女性角色变化研究

2018-07-23覃叶梅

艺术科技 2018年11期
关键词:网络小说女性主义

覃叶梅

摘 要:互联网的兴起让大陆的网络言情小说得到发展,为了利益最大化,网络文学作者会尽可能地满足读者需求,从网络言情小说的发展中可以看出女性读者的婚恋观及心理诉求。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对独立人格的追求反映到了她们所阅读的小说中,受欢迎的女主角的个性由单纯善良转变为独立聪慧。在这种变化中可以看出,在网络世界,女性作者和读者基于自身的体验和审美,进行自我创作、自我展示、自我传播,可以更自由地表达自身的欲望和需求,因此网络言情小说能够深切表现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网络言情小说也成为女性表达话语的工具。

关键词:女性主义;网络小说;女性话语权;网络社区

网络文学是一种以互联网为载体的通俗文学,言情小说是一种以女性视角写作爱情故事的文学类型。中国言情小说的发展由唐朝的爱情传奇开始,中国古典文学造就了才子佳人式的言情传统。民国时期出现了以张恨水《金粉世家》《啼笑因缘》为代表的鸳鸯蝴蝶派,在80年代以琼瑶、亦舒为代表的港台言情风靡大陆,港台文学的热潮退去之后,中国大陆的言情小说依托晋江文学城、红袖添香等网站迅速发展,“言情”成为网络文学的重要种类之一。[1]

1 网络言情小说的特点

网络女性写作既继承了90年代女性写作对独立意识的表达,又更关注自身的生存状况和欲望表达。然而,网络言情小说发展在消费主义的时代背景下不免呈现出快餐化、娱乐化的倾向,很少会像优秀的文学名著那样,通过爱情来思考人性,反映社会。网络言情小说有以下特点:

1.1 故事情节的类型化与模式化

网络言情小说发展的初期是以台湾言情为主流,后来这种单纯的言情已经不能满足读者的需求,于是网络言情小说开始涌现出越来越多的类型化言情小说。一些网络言情小说的套路结构基本固定:如宫斗文,往往是看女主角如何从地位低的小人物一步一步获得权力;种田文,是以古代为背景,描写女主角穿越到古代或穿越到小时候发生的生活琐事。不难看出,网络小说类型化严重,网络文学内部形成了一套套固定的写作模式,每种故事类型的元素和情节走向都严重雷同。在著名的网络言情小说网站晋江文学城中设置了种种标签,如快穿、青梅竹马、女强、欢喜冤家等,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选择自己喜欢的故事元素,搜索想要看的小说,深受碎片化阅读时代的青少年读者欢迎。

1.2 极度满足读者需求

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的最大区别在于盈利模式,传统文学的盈利模式是作者将版权卖给出版社,而网络文学的盈利模式是按字数将作品卖给读者。这会导致作者极度重视读者的反馈,小说情节要让读者觉得开心,读者往往可以提出要求改变作者设定的故事情节,网络文学必须很好地适应市场才能得到回报。

网络小说充斥诸多“白日梦”,它虚构了一个浪漫的、异彩纷呈的世界,为在平庸现实中的青年女性读者提供了一个幻想世界。网络言情小说必须给女性读者一种代入感,让她们相信自己就是小说中的主人公,以弥补在现实生活中的失落。网络文学中的女性主人公就是女性读者想要成为的另一个自己。读者的价值取向、爱情观势必会影响网络文学写作的方向和内容,因此研究网络言情小说类型的变迁可以反映当下女性的婚恋观与她们的心理诉求。

2 网络言情小说中女主角的人设变化

2.1 从“白莲花”到“毒妇”

传统的灰姑娘故事中,女主人公往往是贫穷上进、单纯善良甚至有些傻气的形象;在早期“玛丽苏”文中,女作家因为刚刚拥有网络书写的权利于是无限放大女主角的优点。不管是灰姑娘故事还是“玛丽苏”文,其背后反映的是女性读者的自恋情结和乌托邦想象。不同于灰姑娘、“玛丽苏”的模式,在宫斗、末世、职场、商战等小说类型中,女主角不再是空有美貌或者富可敌国,她们更有智慧。在这类文章中,爱情不再是唯一的主题,女主角的任务不仅仅是谈恋爱,而是需要带领读者领略平庸生活中不会出现的冒险历程,而读者会在女主人公奋斗的过程中自我代入得到心理满足。

在宫斗小说中,女主角不再是等待白马王子拯救的灰姑娘,宫斗小说中的女性在争权夺势、追求爱情、与命运抗争的过程中,努力实现着人格独立,最终却无法摆脱对皇权、父权的依赖。例如,《甄嬛传》借一个青春女性理想的幻灭揭示封建社会对女性的压迫。小说主人公甄嬛就不同于以往柔弱单纯的女性形象,她杀伐决断,甚至有些狠辣。尽管官方批评《甄嬛传》价值观错误,充满负能量,但网络上的粉丝却力挺“甄嬛”这一形象,认为她爱恨分明、真性情。这反映了当代女性的价值观:拒绝集真善美于一身的完美圣母形象。文学作品中的“圣母”形象,指的是逆来顺受、以德报怨、任劳任怨、柔弱善良的女性形象,这一形象其实是男性视角下的女性理想化身,以琼瑶小说中的女性角色最为典型。

时隔几十年,琼瑶笔下的女性主人公和甄嬛相比,在性格与行为上有诸多不同之处,读者对这两种人物角色的喜爱反映了中国社会女性价值观的变迁。在热门网络小说《孤芳不自赏》《锦绣未央》《延禧攻略》中,女主人公都是聪慧果决、善于谋略的女诸葛形象。可以说,当代女性观众已经不满足于幻想白马王子的拯救,而是幻想自己能够成为有能力、有魄力的女性形象,能够与男性以共同的地位一同奋斗,就像多年前舒婷在《致橡树》中的呼号:“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2.2 从“灰姑娘”到“大户嫡女”

在大众的认识中,以琼瑶为代表的八九十年代言情小说,女主一向贫穷善良,好人大多数是穷人阵营里的,而女配角大多数是有钱人,嚣张、恶毒。例如,贫穷而善良的紫薇、小燕子以及依萍母女,而反派雪姨、皇后娘娘都是有钱人阵营里的。

观众对这种贫穷善良的“灰姑娘”模式的喜爱一直延续到2005年,从台湾言情、韩国言情在当时的热销可以看出。直到穿越文的走红,女主角的地位一路往上,从灰姑娘到大户人家的小姐。

流行文化可以反映集体意识,在“灰姑娘”模式走红的八九十年代,国民的经济水平普遍较低,贫穷善良最终得到“高富帅”男主喜爱的女主更受欢迎,更能让收入和经济水平低的女性获得代入感。而刁蛮、恶毒的有钱女配的设置,可以理解为一种仇富心理,将有钱人设置成假想敌。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言情小说的读者迈入小康生活,这时候受欢迎女主角的社会地位也随之变高,女主角一般是大户人家出身的小姐,出身低的也不外乎是地位稍微低一些的“庶女”。小說里的反派也由刁蛮、恶毒的富家女变成贫穷的心理阴暗的穷家女。

但不管是哪个时期,男主角的社会地位一直没变,不外乎是家境富裕的校草、公子哥、太子等等“高富帅”。八九十年代中“灰姑娘”+“高富帅”的模式,可以理解为经济地位低的女性群体想要依靠婚姻来改变社会地位的幻想;网络文学时代“大户人家小姐”+“高富帅”的模式可以理解为阶级固化的今天,有产阶级女性读者对“门当户对”这一观念的认同和对底层民众的冷漠、污蔑。值得注意的是,在很多宫斗、宅斗小说中,出现了很多出身决定性格的论调:社会经济地位高的女主由于出身好而知书达理、教养良好,因此受男主青睐;反派由于社会经济地位低,所以心理阴暗、没有才华、野心勃勃,被男主厌弃。

3 女性意识的觉醒

综合观众喜爱的女主角人设变化可以看出,男性角色的重要性在慢慢减少,言情小说的多样化也显示,网络时代的言情小说不再以爱情为唯一主题,在爱情之外,女主角可以济世救人,可以变成大明星,可以实现田园梦。如今,“IP”这个概念走红,IP指的是适合二次或多次改编开发的影视文学、游戏动漫等。许多有读者基础、热门的网络小说都被改编成电视剧,如《甄嬛传》《花千骨》《微微一笑很倾城》《延禧攻略》等。这些剧大多数有一个共同特点,它们都是“大女主戏”,即女主角是整部戏的核心人物,整部戏聚焦女主角的成长、谋略、争斗、爱情、亲情等。“大女主”的气质强韧,出身平凡,但是通过自身的努力打拼走向了自己渴望的人生。这样的设置能够吸引大部分女性观众的眼球,迎合了以女性观众为主的电视观众群,提高了收视率,从深层次的角度来看这种现象的背后更多的是女性话语权的提升。

乔纳森·施罗德说:“凝视不只在看,它意味着一种心理上的权力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凝视者优越于被凝视的对象。”觀看者可以通过凝视来构建自身的主体地位,而被观看者的行为和心理就会在被凝视的过程中受到规训。而劳拉·穆尔维认为,女性作为他者,是带有观看癖的男性主体的被看“奇观”,女性他者作为男性的欲望凝视,不断地被看、被展示。在传统的文学作品中,女性除了作为男性的欲望投射外,从性别权利分配的角度来看,女性还要受到男性目光的权利压迫。

父权社会通常会塑造出一个欢乐、满足、幸福的家庭主妇形象。美国二战时期,男性出去打仗,而唯一的劳动力——妇女们纷纷进入工厂。这个时期的美国政府宣传、鼓励女性发挥自己的力量,投身社会,二战著名宣传画是《铆工罗茜》,其中画着一个肌肉强壮的女性工人。而二战结束后,男性回归社会,挤压了妇女原本的工作岗位,于是美国社会开始提倡家庭价值,压制妇女的独立地位,妇女纷纷回归家庭,社会文化开始宣传女性应单纯、幸福,以家庭为中心。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男性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传统的描写爱情的小说是以男性视角来塑造符合社会主流审美的女性形象,都是以男性为中心,把女性当作情欲的对象或者是过滤器。[2]例如,《聊斋志异》中自荐枕席的美貌狐妖,《白蛇传》中优雅又慈悲的白素贞。在男性主导的文化中,女性要么被打扮成女扮男装的花木兰,要么是贤妻良母,这种传统的女性性别角色特征是现实生活中男权社会对女性的期望与控制,是传统男权的女性价值尺度在文学中的折射。[3]只有在女性自身体验的忠实写作中,女性才能打破种种凝视。[4]因此,女性在从事写作,立足于女性视角,用女性自己的声音表达真实内心,才能改变被凝视、被控制的命运。20世纪80年代,琼瑶的言情小说风靡全国,虽然港台言情小说满足了女性对于性别、爱情的浪漫幻想,但在出版社时代,女性作家一直处在公共领域,男性的窥视无所不在,因此琼瑶的作品符合父权社会对女性角色的规范和期许。

而在网络言情小说这个领域,女性可以依靠网络这个私密空间进行自我创作、自我展示、自我传播,并且由于作者、读者绝大多数是女性,没有了男性的审视,没有了对女性的规训,因此女性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激情与理想。

4 结语

传统言情小说中充满了父权制的意识形态,其人物塑造充斥了二元对立的性别刻板印象,“男强女弱”是言情小说人物设置的主流,且言情小说中的世界充满了对金钱、美貌、地位与权势的狂热追求。言情小说进入网络时代后,其类型、模式得到了发展,出现了总裁文、宫斗文、穿越文等言情小说类型,女性读者不再满足单一的灰姑娘或“玛丽苏”故事情节,她们自身女性意识的觉醒反映在对网络小说类型需求的变化上,她们喜欢独立、聪明的女主角,她们的婚恋观更加理性。网络言情小说不仅留下了女性主体意识觉醒的印记,还成为女性话语表达的工具。

参考文献:

[1] 詹秀敏,杜小烨.试论网络言情小说的美学特性[J].暨南学报,2010(4):74.

[2] 孔庆东.街前街后尽琼瑶——论当代港台言情小说[J].学术界,2010(1):7.

[3] 刘慧英.走出男权传统的樊篱:文学中男权意识的批判[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6:26.

[4] 陈力丹. 2011年中国的新闻传播学研究[J].国际新闻界,2015(6):4.

猜你喜欢

网络小说女性主义
以女性主义视角解读《苏吉尼玛》
网络小说标杆作品2019
论日本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从影视改编看网络小说的人物形象重塑——以《花千骨》为例
网络小说与明清小说之比较
《人·鬼·情》中的女性主义
50 SHADES OF ONLINE LIT
影响网络小说流行度的要素研究——以起点中文网为例
《花月痕》的女性主义解读
《飘》的女性主义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