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舞蹈诗画《胶东女人》看地域文化与民间舞蹈创作

2018-07-23滕永山

艺术科技 2018年7期
关键词:胶东民间舞蹈创作

滕永山

摘 要:当代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创作日趋多样化,具有鲜明地域特征和时代印记的民间舞作品不断涌现。本文通过对舞蹈诗画《胶东女人》的创作过程及舞台呈现进行宏观透视,解析当代民间舞蹈创作与地域文化之间的紧密联系。从民间舞蹈创作的情境、结构、视觉、语言等方面浅析传统地域文化元素在《胶东女人》创作中的内在体现,并以此为当代民间舞作品创作提供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的例证分析。

关键词:民间舞蹈;创作;胶东;地域文化

俗语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人类漫长的繁衍与迁徙过程中,地理环境一直深刻影响并改变着人类的生活。从古至今,当人类长期生活在某一特定的地理环境中,其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都会逐渐呈现出鲜明的地域特征。地域的广大与多样产生了形态各异的风俗习惯和人文生态,正所谓“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本文借舞蹈诗画《胶东女人》这一面镜子,透视地域文化与当代民间舞蹈创作之间的关系。

《胶东女人》是山东艺术学院舞蹈学院于2018年创作完成的一部舞蹈诗画作品。它以山东胶东沿海独特的地域文化为创作根基,将“胶东”地区的自然风貌、风土人情、民间习俗等文化元素融入创作中。作品笔触深刻而凝练,形式丰富而新颖,用诗一般的语言,画一样的意境,讲述了胶东女人平凡中见伟大的生活。

1 情境创生,寻找“人情”之美

风土人情,人生喜乐,皆需细细体味。而“体味”的过程在于体会与寻味,田野采风便是体味人情的极佳途径。在民间创作中,采风是捕捉创作灵感的有效手段,通过实地采风可以搜集到大量有关当地人文风貌、民俗文化和生活习惯的创作材料。

因此,在《胶东女人》的创作过程中,主创多次到胶东沿海地区进行采风,近距离体验老百姓生活的真实情境,寻味平中见奇的生活之美。在创作中追求以人诉情,以情化心,着眼于淳朴的生活,寻找朴实的情感,多视角地挖掘胶东女人对命运、婚姻、家庭、生活的深情厚谊。通过讲述她们平凡生活中的点滴故事,凝练出为妇、为妻、为母的“生活之道”。

而千百年来,胶东女人作为山东女性的典型代表,其勤俭持家、相夫教子、任劳任怨的精神与品质一直为世人称道。胶东的女人们一辈子都在为别人而活,年轻的时候为丈夫、老人活着,年龄大了为儿孙后代活着。她们把围着锅台转看成是天经地义的事,却把正常的玩乐视作一种无用的奢侈。面对生活的艰辛与磨难,胶东女人总是能报以微笑,不抱怨、不屈服。她们用在苍山怒海中造就的坚毅与勇敢,迎接每一天平淡中的幸福。这些在田野采风和民间走访中获得的饱含“人情”之美的精神材料都是舞蹈创作的灵感来源。

2 结构创生,寻找“传统”之美

民族民间舞蹈的作品结构不苛求起伏跌宕、转折复杂,而是要适于情感宣泄的层层推进。在舞蹈诗画《胶东女人》的创作过程中,首要任务就是完成文学脚本创作,确立作品的结构框架。主创结合在胶东采风时搜集到的文字、视频及采访记录,对作品的结构内核进行反复的推敲论证,突出作品的文化内涵和人文关怀,从女性的视角透视东夷文化孕育的人文生态。

作品根据传统家庭中女性阶段式的年龄分层,提炼出“娘”“嫂子”“婶子”“姥姥”等胶东妇女的典型形象。通过一位胶东籍的雕塑家创作《胶东女人》这个雕塑作品的过程,衔接作品结构中的主要段落。以雕塑家捕捉记忆中的胶东女人形象为线索,抽取了儿时记忆中母亲、嫂子、婶子、姥姥四个典型形象,挖掘不同年龄胶东女人的生活和故事。从恬静自然的生活中提炼纯真质朴的情怀,用舞蹈艺术的肢体表达方式,塑造出胶东女人勤劳、善良、坚韧、淳朴的典型形象。

3 语汇创生,寻找“原始”之美

民族民间舞的动作语汇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而保留于原生状态下的民间舞蹈是舞蹈作品中动作语言的根源所在。取自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的动作元素更能够带给舞蹈作品淳朴自然的原始美感,极大地丰富并升华民间舞的语汇创生。

舞蹈诗画《胶东女人》对动作语言的选择与提炼力求原汁原味,用山东的舞蹈讲胶东人的事,运用山东最典型的民间舞蹈海阳秧歌和胶州秧歌的动作元素,深入刻画胶东女人的生动形象。

此外,编导还从胶东生活中渔家号子、手工编织、胶东面食、婚丧习俗、民居民宿等传统文化元素中提炼了具有独特文化寓意的动作语汇,用于舞段设计和舞蹈编排。例如,其中表现胶东妇女们用一双巧手制作面食“喜饽饽”的火热舞段,也有男人们喊起号子拉网起锚时情绪激昂的舞段。

4 视觉创生,寻找“拙朴”之美

作为一部具有浓郁地域文化特征的舞蹈诗画作品,《胶东女人》摒弃了浓妆粉饰的俏丽之美,却追求寻常巷陌的拙朴之味,通过整体化的视觉语言和设计思路,将地域文化元素与舞台视觉表现手段进行有机融合。将从胶东沿海地区传统文化中挖掘提炼的元素运用在舞美、道具、服装、造型等视觉呈现中,形成舞蹈诗画具有独立特色的表达方式。

为避免舞台视觉空间的单一和粗糙,该剧主创寻找典型、鲜明又不失创新的设计语言,巧妙利用各种舞台装置进行空间延展,使每一个创意都能够引起观众的感触和思考,获得不一样的审美感受和情感体验。

服装设计也在保留传统韵味的基础上,将胶东女人身上的一件普通棉袄进行了色彩、款式和装饰的创新加工。作品中各色棉袄贯穿始终,构成了一幅幅绮丽的胶东农民画。通过服装色彩的对比与强化,将不同年龄的胶东妇女内在的生活状态进行分列;通过服装款式和裁剪的放大夸张,突出不同年龄胶东女人身形各异的不同美感;通过“针脚”元素的运用,在棉袄上構成各种纹饰,突出了地域特色,也增加了服装的装饰性与层次感。

5 结语

舞蹈诗画《胶东女人》的创作充分体现了地域文化中的传统元素对民间舞蹈创作的重要意义。正是有了山东胶东沿海地区独特的风土人情和人文风貌才让舞台上熠熠生辉的舞蹈作品有了生命的根基。地域文化的基因也渗透于作品剧本、结构、舞美、音乐、服装等关键要素中。在民族民间舞蹈作品中融入丰富的民间传统习俗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用敦实厚重的艺术风格和朴拙自然的创作笔触,描绘出劳动人民平凡生活和精神向往的舞蹈诗画,使民间舞成为一种能够承载文明与历史,以“情”贯之,以“舞”渲之的文化活体。

猜你喜欢

胶东民间舞蹈创作
胶东面塑——花饽饽
达斡尔民间舞蹈在高校艺术教育中的应用
《一墙之隔》创作谈
创作随笔
胶东沿海的“妈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