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咏叹调《火焰在燃烧》的音乐风格及演唱特点

2018-07-23何弦

艺术科技 2018年7期
关键词:演唱特点音乐风格

何弦

摘 要:威尔第在意大利歌剧历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巨大的贡献。19世纪50年代,他的歌剧《弄臣》《游吟诗人》《茶花女》等把意大利歌剧从神话传说转向了现实世界。音乐技巧娴熟,人物性格细致入微,注重乐队、声乐和器乐的平衡,这些都是威尔第歌剧的显著特点。《游吟诗人》是威尔第三大浪漫主义歌剧之一,其中阿苏切娜的咏叹调《火焰在燃烧》是一首女中音的经典曲目。在这部歌剧中,阿苏切娜这个人物充满了悲剧色彩,无论从人物性格还是演唱的角度上,都存在着一定的难度技巧,极具戏剧张力,被传为经典唱段。

关键词:《火焰在燃烧》;音乐风格;演唱特点

1 咏叹调《火焰在燃烧》的音乐风格特征

1.1 创作特征

旋律简练,节奏规整。三拍子的节奏型经常用于进行曲、圆舞曲中,用于表达行进时铿锵有力的步伐或者欢快舞蹈的场景。而作者在创作此曲时一反常规,也采用三拍子的节奏,而没有用别的抒情的节奏类型,就是想刻画阿苏切娜的愤怒大于悲伤。歌曲一开始是两个小节的三拍子半分解和弦,预示着大家已经屏住呼吸,准备就绪要听阿苏切娜讲故事了,并且音乐也营造出了一种神秘紧张的气氛。全曲的旋律没有特别大的跳进,一则表明了阿苏切娜对杀害母亲的仇恨已经隐忍多年,那种愤怒也隐藏得很深,少了几分冲动;二则由于阿苏切娜是在给众人讲述多年前发生的故事,所以音乐也表现了叙述的语气特色,旋律中多用符点级进的特点,充分地表现了阿苏切娜的纠结和痛苦。

1.2 强弱对比明显

音量上鲜明的强弱对比表现在三拍子的节奏特点上和句与句的强弱对比上。

首先,三拍子的节奏特征为强弱弱,演唱时要小心处理好音量上的变化,一定要突出第一拍的重音,这样演唱出来才会更加细腻,更好地形成一个对比,才不会使三拍子变得枯燥乏味。此曲当中出现“PP”(最弱)音量进入的小节,在演唱时应控制好音量,唱的时候轻、弱,带着忧郁、悲伤而黯淡的心情演唱才能推动歌曲的戏剧化,反映出阿苏切娜内心的极度痛苦。后來在歌曲第十九小节出现了“f”(强),充分地体现了阿苏切娜当时观看火刑时的心情。演唱者要及时注意转变音量之间的变化,才能更好地唱出阿苏切娜内心的矛盾与仇恨。

2 咏叹调《火焰在燃烧》的演唱特点

2.1 音量处理

这首咏叹调看似旋律简单,技巧难度不大,实则不然。此曲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音量上很多渐强渐弱的处理与控制,这需要很高的声乐技巧才能完成。

开始的力度是pp,但演唱者要注意在这个力度中还要完成第一拍的重音,这个技巧就很难,要求演唱者既要注意控制声音,又要注意声音的力度和张力。同时,这个音是保持三拍,演唱者特别要注意其力度变化,一定要第一拍重音,后两拍弱下来。但这种弱不是松懈,也还是需要腰腹的支持和内在的力量的。直到出现“f”这个力度,这需要演唱者放声歌唱,可以表达出阿苏切娜再现场景中的惨叫,也可表达出她的愤恨之情。但紧接着又转换到pp的力度中了,可以说是一个情绪上的一个大起伏,演唱者要特别注意这两句的对比。在歌曲中,还出现了一段阿苏切娜的长颤音演唱,此段多处用颤音记号和强音,目的是为了突出阿苏切娜内心的愤怒和不平,在演唱时要在声音的力度不断地渐强,音量上不断地变大,微微带一点哭腔,要小心处理好阿苏切娜情感上的波动,才能更好地烘托出阿苏切娜回忆起自己观看火刑的场景时内心的痛苦,难以平复的愤怒,以此来表现旋律的戏剧性张力。

2.2 音色处理

女中音的音色特质是宽厚、有力,音域宽广,歌剧中经典的女中音角色有卡门、达丽拉、罗西娜等,她们每个角色都有不同的性格和人物特色。阿苏切娜也不例外,她是一个集矛盾、爱、冲突等多重性格于一身的戏剧角色。

她一方面很想给母亲报仇,另一方面对自己养大的孩子也有很深的感情;一方面她具有一个母亲慈祥、亲切、温暖的形象,另一方面,她又是一个满怀仇恨和复仇之心的受害者。阿苏切娜深陷复仇的矛盾中,一系列的悲惨遭遇以及强烈的复仇心理使得歌剧更加戏剧化,也使得对这个女中音的音色把握需要多一些隐忍、愤怒、矛盾和细腻。

在音色的处理上,我们尽量要把女中音的宽厚做好,因为阿苏切娜已经是一个老妇人,那种饱经沧桑的感觉一定要有。在这点上,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在唱的时候,尽量不要撑得太大,尤其是咬字,否则会出现漏气不集中的现象。另外,从人物的性格来分析,阿苏切娜是一个矛盾的综合体,夹杂在母爱与复仇的矛盾中,是爱恨交融的一个人物,所以需要歌者在演唱时具备极具力度和戏剧性的嗓音。在演唱此曲前,需要演唱者对整部歌剧及剧中人物的特点有充分的认识和见解,才能把讲故事时的那种语气和心理把握到位。

2.3 情感处理

在演唱这首歌之前,首先需要我们分析歌曲,了解整首乐曲和理解歌曲内容,可以想象融入阿苏切娜的灵魂,将作品表达得更完美。要把握整部歌剧人物的情节发展和分析角色之间的关系,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戏剧发展、冲突,更生动、更形象、更深刻地表现人物。

本歌曲可以分成两大段,结合歌词第一句“火焰在燃烧,人群在骚扰”,先用弱一点的声音演唱,但声音结实有力不要虚。带着一点悲伤的感情演唱,仿佛在述说故事一般。结合歌词“阵阵狂笑,伴随着喊叫,刽子手押着受害者来到”,可以感觉出当时众人在看热闹带着喊叫的同时,只有阿苏切娜的内心是极度的痛苦,救母心切,却救不了,那种心情是多么的痛苦,也正因如此,阿苏切娜内心燃起了复仇的火焰。歌曲的后半部分,结合歌词“照耀出坏蛋的面貌,那凶残面貌,可怕的面貌”。从这一句话可以看出是这首歌的高潮,可见情绪达到了极致,感觉好像在发泄似的。本节用颤音标记和强音记号,目的就是要突出阿苏切娜内心的愤怒和不平,一边唱着继续加强,在声音的强度音量上不断地变大,微微带一点哭腔,只有小心处理好阿苏切娜情感上的波动,才能更好地烘托出阿苏切娜内心的痛苦,突显阿苏切娜内心燃起的复仇的火焰。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出阿苏切娜内心的痛苦。所以,歌唱者需要带有悲伤情感及愤怒不平的声音来歌唱。

猜你喜欢

演唱特点音乐风格
音乐风格视觉设计的通感隐喻方法探究
拉赫玛尼诺夫浪漫曲音乐风格研究——以《春潮》为例
无与伦比的月光之美——两首同词艺术歌曲《月光》的音乐风格及演唱技巧
别具一格的“美国式”音乐风格——浅析约翰·科里亚诺《第三交响曲“大竞技场“》的创作思维
艺术歌曲和歌剧演唱特点分析
浅谈音乐风格对英汉歌曲翻译的制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