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文学与电影改编浅析

2018-07-23种婷婷李艳

艺术科技 2018年11期
关键词:嬗变改编继承

种婷婷 李艳

摘 要:电影《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由意大利导演卢卡·瓜达格尼诺执导,改编自美国作家安德烈·艾席蒙的同名小说。2017年底上映后,荣获各大电影节的奖项和提名,并在2018年3月斩获第90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改编剧本奖。本文通过对电影主题、情节、风格和雕塑意象等多个维度的分析,探究《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从小说到电影改编过程中的继承与嬗变。

关键词:《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改编;继承;嬗变

小说以17岁意大利男孩埃里奥第一人称的视角追忆了他与24岁美国男孩奥里弗的相识、相知、离别、再遇20年的情感历程。小说自2007年出版以来就倍受好评,荣登《纽约时报》、美国亚马逊书店等各种畅销书榜单,巨量读者为电影改编积累了众多潜在的观众。

1 大刀阔斧地改编,不失原著精神

如果说原著像一幅缜密细致的工笔画,那么电影则是一首意旨隽永的五言绝句。无关性别,只问爱情,影片去除了所有主旨之外的镜像,对原著情节进行了删减和改造,只保留了两个青年在患得患失中试探、误解、缠绵依恋、爱情节奏和轨迹,纯真年代里蜜桃味的初恋,6个星期情欲里的青春。

1.1 忠实而创新的情节改编

小说《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下文简称为《名字》)由4个章节构成,电影选择了书中的前二章为主体,并且忠实于原著,130分钟的影片长度,前二章的剧情就占了105分钟。小说前半段充满了大量的心理叙述,比较碎片化,主要是奥里弗与埃里奥结识的日常点滴,电影对其中絮叨的心理情绪作了多处删减,但继承了小说的精华,从少年埃里奥的视角出发,呈现了两个青年情窦初开到心意相通的心理变化与行动轨迹。

导演对原著第三章、第四章的改动较大。第三章里埃里奥与奥里弗的罗马之旅以及期间的知识分子吟诗派对部分,虽然小说对派对里的许多人物刻画得非常丰满,但对于电影的主旨来说,要表现众多的次要人物显得过于庞杂,破坏了剧情的连贯性。小说第四章主要内容是父亲与埃里奥的谈心以及后来他们两人的重逢。父亲和他的谈心这一情节增加了整个故事的深度和韵味。在小说前两章埃里奥的心理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到肌肤、占有、渴望,一种性的启蒙。而父子谈话使青春情欲从肉体的快感上升到了灵魂的触动。

1.2 心理描写脱乎纸上、显于影像

《名字》改编的成功还表现在导演用独特的声画影像把小说中人物微妙而复杂的心理状态以及人物记忆中的那个永恒的夏季呈现了出来。如果电影通过内心独白和旁白来完成对大量的心理描写的叙述,会显得过于冗长刻板和说教。电影选择通过演员的肢体语言、面部表情和动作配合着和原著一样简短的对白,展示了人物内心渴望、敏感猜疑等丰富的内心世界,将原著所描述的夏日之恋通过电影的影像语言作了完美的转译。

原著中,奥里弗在排球场有意按摩埃里奥的肩膀,埃里奥的内心独白:“我从来没想到他的碰触会令我如此慌乱,这完全就像处子第一次被心上人碰触时的感觉:心上人撩拨了我们体内连自己也从未意识到的神经,产生了令人不安的快感,远远超出我们的习惯。”[1]导演将这段微妙的文字转化成画面:埃里奥被奥里弗按摩肩膀,他本能地躲闪到一旁,身体绷得僵直,眼神慌乱,表现出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年被心上人撩拨时的不安與忐忑,一系列的细微动作与面部表情将埃里奥的人物形象刻画得格外丰满。

2 独特的影像风格

电影中的场景、音乐、色彩、服装、化妆与道具等选择和运用都与影片的主题、人物形象和风格氛围密切相关,形成独特的审美内涵,具有别具一格的影像风格。

2.1 古典风格氛围的营造

在20年后的回忆中,埃里奥脑海中的奥里弗形象不再是简简单单的一个人,而是将他的记忆融入了复古的意大利建筑、冰凉的河水、夜晚躁动的舞步、饱满欲滴的桃子、令人昏昏欲睡的阳光等日常生活元素中,配合考古学与雕塑、诗歌等多种艺术元素,犹如一幅幅印象派作品被胶片链接起来,画质感如痴如醉。当然,还有极富生命力的少年,以及最炽热的情欲。书中所描绘的夏日情境和精神内涵被导演用电影画面、色彩和音乐进行了很好的转换。

埃里奥所在的家庭是一个犹太高级知识分子家庭,他们的日常生活往往徜徉在哲学与艺术的文化话题中。他们又共同拥有犹太信仰,而且他们懂得多个国家的语言。同时,少年父母形象设立异常开明。这些为影片营造出了远离现代喧嚣社会的宁静而高雅,青春明媚而性感的风格,为两个男孩的同性爱恋规避了各种障碍。

2.2 符号化的雕塑意象

导演为了更好地诠释电影主题,添加了一个原著中没有出现的物象——雕塑。古希腊雕塑简朴、精致,富有理想主义,温克尔曼总结希腊艺术的特征为“高贵的单纯,静穆的伟大”。[2]导演通过雕塑这一能指,意图告诉我们,他们的灵魂如雕塑般高贵,透着力量的身姿展现出男性的魅力。导演正是通过希腊雕塑的意象,给他们的人生历程和命运赋予了希腊艺术的精神内涵。

影片中两人关系发生扭转的相约与父亲和奥里弗两人在对几百张希腊雕塑的幻灯星星分类的两个情节并行发展,构成了平行蒙太奇。父亲对希腊雕塑幻灯片发表自己看法的镜头,“他们充满曲线,……就像在挑战你对他们产生欲望”,此时镜头展现的是埃里奥看到相约午夜的纸条后的激动和惴惴不安。也就是在这两条情节线结束后,二人在午夜互相倾诉爱意,关系发生转折。导演意图告诉我们,两人在这之后发展的恋爱关系如古希腊雕塑一般纯净而美好,像爱自己一般爱着对方,呼应了电影的名字,也是对电影的主题和精神内涵的表达。

导演忠实于原著的精神实质且具有创新性的改编,使得电影呈现出与以往的“同志片”压抑、痛苦迥异的风格,基本没有涉及性取向、家庭的反对、社会的阻力、艾滋病、同志权利等抗争式话题。电影呈现给观众的是一个简单而纯粹的夏日恋情。无关性别,只问爱情。爱情来临时,妙不可言,雌雄不分,最终天不遂人意时是那样的令人扼腕哀怜,难以释怀。

参考文献:

[1] 安德烈·艾席蒙(美).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M].吴妍蓉,译.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8.

[2] 约翰·亚奥希姆·温克尔曼(德).希腊美术模仿论[M].潘襎,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72.

作者简介:种婷婷(1993—),女,河南商丘人,四川大学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戏剧影视理论与批评。

李艳(1975—),女,河北保定人,四川大学艺术学院教授,研究方向:戏剧影视史论。

猜你喜欢

嬗变改编继承
香港黑帮电影的叙事嬗变与未来
浅谈杜审言、杜甫的祖孙关系:推崇、继承、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