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千阳布艺的独特审美

2018-07-23杨腾

艺术科技 2018年11期
关键词:民间美术审美

摘 要:本文主要研究了千阳布艺的独特审美。通过对其文化背景、造型、色彩以及内涵的阐述,探索千阳布艺的独特审美在设计中的可转换性。

关键词:千阳布艺;审美;民间美术

陕西千阳布艺具有浓郁的民间艺术气息,它的独特造型、色彩搭配和寓意内涵,都带有一种极其浓郁的民间味道和生活味道,将它作为民俗布艺的代表是无可厚非的。

1 千阳布艺的文化背景

布艺,原指女红,是古代妇女们从小需要掌握的技能。布艺作品作为女子们用心灵作画的载体,承载着她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儿孙的牵挂。[1]在千阳地界,民俗传统观念浓厚,女红文化盛行,当地的女孩大多在少时就已经开始学习针线,五彩的刺绣布艺在千阳无处不在,如门上的门帘、孩子头上的虎头帽和老虎枕、姑娘服饰上的花纹等,都是特别精美的刺绣布艺。凭借地域的优势,千阳布艺在发展与传承过程中,吸取了周秦汉唐文化的精华,作品大多体现了人们对祖先的崇拜,诠释了传统文化。在吸收传统文化精华的同时,千阳布艺也保留了粗犷的农耕文化。千阳布艺作为宝鸡当地人民开展民俗活动的重要载体,具备完整的视觉艺术形式和丰富的寓意内涵。[2]在制作过程中,千阳民间手工艺人将形、色、情、意融为一体,尽释了民间传统文化之精华。

2 富有想象力的独特造型

千阳布艺的造型一般不会受到惯性思维的约束,主要取决于当地手工艺人自身的情感,他们把自己对生活及自然的认识、感悟赋予民间美术作品,因此,千阳布艺作品中的艺术表达重在神似,而不追求形似。也正是因为千阳手工艺人这样的心理特征,千阳布艺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造型。

在千阳布艺中,最具代表的造型就是布老虎和五毒布制品(蟾蜍、蜈蚣、毒蛇、蝎子、蜘蛛)。老虎作为中华民族的图腾崇拜物,被人们赋予镇宅辟邪、庇护等作用,是人们心中的“瑞兽”。在千阳,布老虎作为一种带有庇护作用的枕型玩偶,通常是外婆与母亲给小孩子亲手缝制的,想要通过百兽之王的威力震慑一切威胁孩子健康成长的事物。长辈们认为虎能分辨善恶、辟邪驱鬼,保卫人们的安全,但是老虎威猛的形象可能会吓到孩子,所以千阳的手工艺人们赋予虎可爱、憨厚的造型特点。对于这一造型特点,手工艺人们主要通过缩短虎的四肢,夸张头部的比例,在面部加入具有美感的自然形态的方式体现出来。比如,在眉毛的选择上,艺人们选用了荷叶的形状,眼睛选用了夸张的太阳形,赋予布老虎极强的威慑力,而鼻子选用了绣着蝴蝶的心形,在布老虎的下颌或脸颊上,手工艺人也装饰了不同季节的花朵。也正是因为这样的装饰,布老虎在充满威慑力的同时,也卸下了兽性的恐怖,只留下玩偶的可爱。

五毒是千阳布艺中应用最为广泛的造型,它代表了民间“以毒攻毒”的思想,手工艺人期待五毒可以驱除病害,保护孩子们健康成长。[3]五毒青蛙枕是五毒在千阳布艺中的应用很独特的一种,手工艺人赋予其圆润的身体,还有粗短的四肢和十分夸张的大眼、嘴巴,当然,艺人也为它加上了牙齿,为这一造型增添了与众不同的味道。在其身上,艺人还绣上了形态迥异的五毒,如圆滚滚的蜘蛛、修长的毒蛇、多足的蜈蚣、长尾的蝎子。在蛙枕中央,有一个十字形的洞,它象征着生命之源,体现了民间的生殖崇拜观念。也正是因为这些元素的组合,为蛙枕提供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3 鲜亮跳跃的色彩

“在视觉艺术中,色彩具有强烈的装饰性和表现性,它是人的一种视觉感受,具有吸引注意力的作用。”色彩在信息传达上的作用是不可取代的,它是观赏者的第一印象,是艺术创作中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千阳民间美术的色彩观深受传统文化和民俗观念的熏陶,在不断發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对比鲜艳、调和巧妙、明确的色彩观,这一色彩观赋予了千阳布艺作品丰富性和多层次性。

千阳布艺在用色上,多以喜庆热闹的高纯度色彩为主,大红、中绿、中黄、暗红、深紫等颜色被作为主流颜色应用于作品中。青绿色与红色在美术色彩中作为互补色,本不应该被创作者大面积地应用在作品的一组颜色搭配中,却被手工艺人大胆地使用在布艺作品中,一冷一暖的两种色彩,颜色相衬鲜亮,带给观赏者鲜艳、积极的心理感受,也应和了热闹喜庆的民间审美观念。

在这种对比鲜明的色彩搭配中,不难看出,千阳手工艺人对色彩的巧妙调和方式。如布艺作品中的老虎枕,小面积的绿色、黄色都被和谐地调和在红色的喜庆色彩中;又如蛙枕,在大面积绿色的使用中,不乏一些其他高纯度颜色的小图案,但这些不同的颜色又被手工艺人统一应用于饱满圆润的绿色中,这样多颜色的搭配,充分满足了民间审美的需要。

4 丰富的文化内涵

千阳布艺作品包含了周秦汉唐的传统文化及民间手工制品的精华,有着丰富而深刻的寓意。千阳手工艺人把事物与意象相结合,表达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理想的向往,在布艺作品中,随处可见千阳民间手工艺人情感的隐喻性表达。

在千阳,手工艺人多用谐音取意来抒发自己的情感。蝙蝠谐音“福”,寓意为福佑、幸福;蜘蛛谐音“珠”,有着富贵、珠宝之意;鱼谐音“余”,有着年年有余之意。除了这些,千阳手工艺人们也擅长运用符号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在作品中,通常会出现梅花点、万字纹、字纹、八封阵、佛手石榴等花纹,这些图案与符号的出现,体现了千阳布艺的文化底蕴和手工艺人的情感世界。

5 结语

千阳布艺作为民间工艺美术的一种,其自身有着存在的价值,它既迎合了当地劳动人民的精神需求,也满足了人们的生活需要,在当地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表达了陕西民间劳动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更沉淀了中国五千年灿烂辉煌的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 曹振乾,曹伯涛.陕西民间艺术[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13.

[2] 高瑜.宝鸡千阳刺绣的布贴艺术手法与创新应用[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2016.

[3] 张海霞,维力斯.千阳刺绣审美特征[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2014.

作者简介:杨腾(1996—),男,山西运城人,宝鸡文理学院2014级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生,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设计。

猜你喜欢

民间美术审美
民间美术对现代艺术设计的启示
浅谈羌族舞蹈“莎朗”的风格特征
发扬艺术之光,让美术涤荡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