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二胡运弓的艺术

2018-07-23袁启李里程

艺术科技 2018年11期
关键词:艺术处理二胡

袁启 李里程

摘 要:本文从运弓的本源——右手运弓要素说起,再从二胡内外弦的制作工藝、相对位置、音色处理三方面进行比对,讨论二胡内外弦运弓的技术训练方法,并以二胡细谈运弓中有关运弓连贯性与“气”的关系,以及弓压与弓速的适配、弓段处理和弓弦之间、弓与琴筒之间角度的构成与讲究。

关键词:二胡;运弓技巧;艺术处理

0 前言

二胡运弓历来是演奏中的关键要素之一。弓弦之间的平衡关系更是二胡演奏、研究者关注以及多番探讨的重要课题:因弓弦水平摩擦引起振动而形成乐器的声响,因弓弦内外张力产生压强而导致擦弦的力度,因弓弦之间所成角度而构成音色的区别等等。关于二胡运弓中力度、速度的辩证关系,国内的二胡专家将运弓的轨迹与太极的招式综合讨论,对持弓的手形也提出了“圆”的造型讲究;国外的小提琴理论领域也根据弓压、触弦点弓弦角度,从其物理特性系统地提出了赫尔姆霍茨①运动。

1 二胡运弓要素

二胡右手运弓是影响二胡音色好坏、鉴别演奏者水平优劣的重要因素之一。研究运弓技法,关键在于利用好手臂的自然重量,达到“右手做功最大化”的目的。

二胡运弓的技术承载者即右手指关节、腕部、小臂、肘部、大臂和肩。根据各关节的功能可分为两组:施力支撑作用组和放松缓冲作用组。其中担任施力支撑作用的是大拇指两个关节、中指、无名指3个关节;需要有控制地放松的关节只有腕部,这也是右手运弓中最关键的部位,常在换弓的过程中起到控制、修饰的作用;此外,需要呈自然状态,即完全放松的部位有小臂、大臂和肩。

除了手臂各个部位的配合、张弛,手掌的运作体系更为复杂,研究好两对必不可少的反作用力,是解决运弓质量的关键。“动态的三指对捏手型”则是指导这两对作用力操作方式、规范手型的重要依据:拇指、中指、食指捏握时,压力最大。因此,小指与无名指除了配合手腕做必要的屈伸外,要尽可能处于静止、放松状态。[1]

二胡运弓的技术承载者即右手指关节、腕部、小臂、肘部、大臂和肩。根据各关节的功能可分为两组:施力支撑作用组和放松缓冲作用组。其中担任施力支撑作用的是大拇指两个关节、中指、无名指三个关节;需要有控制地放松的关节只有腕部,这也是右手运弓中最为关键的部位,常在换弓的过程中起到控制、修饰的作用;此外,需要呈自然状态,即完全放松的部位有小臂、大臂和肩。

然而,各个部位的动作绝不是孤立的,以大臂发力带动各关节运动系统的纵向延展、收缩(长弓时可能伴有身体的同向摆动)是一个联动的整体。

运动的目的及美学要求:运弓动作幅度相较于换把动作更为明显,良好的运弓动作对演奏中舞台整体形象的建立具有相当大的影响。究其根本,还是对放松的理解和手臂自然重量的把握。从“形”出发的舞台表演中,对长弓的处理在外观上是“舒展、圆润”的要求,根据曲目的色彩进行舞蹈化的处理,必要时加上适量的身体摆动。而弓段短小,手臂摆动周期短、幅度小的情况下,则要注意肘部与手腕相对位置的关系。从“声”出发的音色处理中,在利用大拇指、食指、中指所施加的作用力来改变弓压形成声音明暗、强弱的对比时,也应注意适度,避免弓压过大导致音色发噪或弓压过小导致声音发虚的状况。从“意”出发的呼吸调整上,每一个乐句的进行、停顿与运弓的幅度息息相关。

2 内外弦秉性相异

在论二胡运弓的课题中,内外弦的运动的动作论述是不加以区分的,但如果在动作处理、审美细节上加以鉴别以达到更好的艺术处理效果,是非常有必要的。第一,在内外弦物理性质上加以了解,有利于演奏者在实际操作中的力度控制,避免不必要的噪音出现;第二,从内外弦的音色特性入手,进行演奏的设计与处理。

2.1 制作工艺、张力强度的差异

随着科技的发展,二胡琴弦的制作工艺几经革新,由丝弦到钢丝弦再发展到各种金属材料弦,二胡的音色也因此追求更明亮纯净。在制作工艺上,内外弦存在差异:外弦由单钢丝组成,一般取材于弹簧钢丝、不锈钢丝、国产琴钢丝、进口琴钢丝;内弦由各类钢丝为芯,外缠其他金属材料,如白铜丝、镍铬丝、纯镍丝、银丝、其他合金丝等。

在演奏中,外弦张力强度较小,在受到弓毛对其施加的摩擦力时,产生的反作用振动幅度大而振动力度较小。因此,在演奏中应注意避免过度压弦而产生噪音。反之,内弦产生的振动幅度小而强度较大,演奏时因弓压过大产生噪音的概率相对较低,但因擦弦过轻或左手按弦力度不够而产生的噪音比较常见。

2.2 相对位置、运动方向的区别

由于二胡将琴弓固定在两弦之间的这一独特的属性,衍生了运弓时“向内”“向外”这组空间上的相对概念。随之也带来了演奏中的换弓问题。

演奏外弦时,由于琴弓的自然重量,手指无须发力即可演奏松弛的音色。而演奏内弦时,必须用中指、无名指向内发力。因为内外弦手指发力点的区别,初学者在演奏中需要单独训练好“换弦”技术。

2.3 音色带来了乐曲处理的新思路

在安排具体的乐曲弓指法时,也要考虑到内外弦的音色。二胡外弦的音域在a1至a3之间(在一些乐曲中也会出现极高音),音色明亮高亢,多用于营造婉转、轻盈、华丽、明快的气氛,也用于戏曲的托腔等风格性段落中。内弦的音域为d1至d3之间,整体要比外弦的移低五度,低音区音色相对淳朴、厚重,高音区较为暗淡、饱满,多用于塑造雄伟、庄严、紧张压抑的音乐形象。

3 运弓中的技艺结合

3.1 保持功力:换弓中连贯性与“气”的关系

换弓的连贯性与“气”是息息相关的。“气”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不易琢磨且变幻莫测一般存在的代名词,同时还被冠以各种功能与属性。而二胡运弓中的“气”是指处于换弓状态下“保持”的功力。初学者在训练时,可在拉弓、运弓的过程中用腹式呼吸法深深吸气,推弓时转化为呼气,注意呼吸的节奏与动作密切配合。

3.2 变换的分寸:弓压与弓速的适配

弓压与弓速看似是两个分离的运弓要素,但这两个要素相互配合,比例大小影响着二胡发声的音量及音色。在演奏中,根据不同乐段的风格特征,应选取恰当的弓压与弓速配比进行操作,而其中的分寸则是演奏者需要细细体味和领悟的要点。

弓压较大弓速较慢时,常用于表现迟滞、悲愤的情绪,常以拉弓开始,伴有回弓,随后渐弱,有结束感。弓压较小弓速较慢时,常表现抒情、流畅、愉悦的情绪。这样的搭配在用在乐曲的结尾处,营造了意蕴悠长的情味。弓压较大弓速较快时,常出现在急板,营造紧张、激动的战争场面,旋律一般是音型上下行模进。弓压较小弓速较快,常出现在表现俏皮、轻巧的段落中。

然而,不同的乐曲应根据不同的风格,要求适度调整弓压与弓速,甚至在不同的句子中也可据此调整音色,优秀的演奏者应当活学活用。

3.3 位置的讲究:弓段处理与安排

弓段的安排是继弓速与弓压之后更细化地处理乐曲的讲求之一。在弓段的安排上遵循“顺”“适”“便”“省”4项原则。

(1)“顺”。遇到长弓及慢弓时,绝大多数采用全弓演奏的基本方式。此时的弓段安排以“顺”为原则,追求流畅通顺的感受,演奏时手臂自然舒展到最大极限,拉弓自弓根到弓尖,推弓自弓尖到弓根,尽量避免换弓的痕迹。

(2)“适”。中速或行板乐段则应选择以中弓为核心,最适合推拉弓转换进行的弓段,选取的弓段不宜太长。此时运弓最灵活,对于长弓与快弓转换也比较自如,是由慢弓到快弓的媒介。

(3)“便”。在演奏快速乐曲时,弓段的选择一般是中弓靠弓尖处,越需要灵巧轻盈,越靠近弓尖。特别是演奏抛弓颤弓时,弓段一般选在弓尖5厘米左右,此时弓子的自然重力利用率最高,也是最轻便、最易掌握的区域。

(4)“省”。在演奏时遇到来不及换弓的情况下,演奏者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变通。尽量在换弓的过程中做到省力、省时,同时做到弓段变化距离的最小化。而在弓段处于非理想位置时,在演奏过程中要有意识地不断向理想位置偏移靠拢。

3.4 角度的选择:琴弓与琴弦、琴筒之间的角度构成

琴弓在运动中,与之相关联的两个载体:琴弦是最终受力点,承受琴弓所施的摩擦力与压力;琴筒起支撑琴弓的作用,对琴弓的运动也因摩擦而起相应的阻碍作用。

标准的角度即琴弓与琴弦在同截面上呈90°直角,而琴弓尽量与琴筒处于平行贴合状态时最省力也最为稳定。然而这些标准都只是在慢弓、长弓中为保持平衡而计算出来的机械化标准,在多边的具体演奏中仍有不同的情况。

在演奏时,可根据演奏状态将乐曲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向上型”,即演奏者的状态是舒展的,音乐是流畅的,演奏者的肢体状态也可配合乐曲抬头、挺胸。此时,琴弓与琴筒可构成略微的锐角,运弓更顺畅。另一类是“内收型”,在演奏时更注重表达音乐的内在张力,需要演奏浑厚的音响,此时演奏者运弓角度可稍稍往下,以保证增加弓毛接触面积。

4 结语

运弓在二胡技法中占据了很大比重,本文窥一斑以见全豹,从二运弓要素即右手运功的动力发出者以及载体开始观察,研究右手运弓所关联到的手臂各器官以及各自的作用和动作要领。从细部出发衍伸到整个运弓规律系统,论述演奏中关于长弓保持、弓速弓压适配、弓段選择以及弓弦角、弓琴角的具体把握和分析,也得出了演奏中关于放松以及风格把握处理更深层次的心得,适用于二胡基本训练与教学。

注释:①赫尔姆霍茨:德国生理学家和物理学家。用磁共振器分离并加强声音的谐音。指出频率和音强相同而倍频不同的声音,音色也不同。

参考文献:

[1] 刘斯斯,刘维维.二胡技巧训练秘诀[M].北京:蓝天出版社,2011:9-18.

[2] 宋国生.二胡演奏艺术[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82.

[3] 刘爱明.中国二胡艺术散论[M].广州:中国文艺出版社,2009.

[5] 蔡悦.论小提琴右臂运弓中太极拳思维的运用[D].西南大学,2011.

[6] 吴晓勇.刘天华二胡曲演奏中的运弓技术研究[J].艺术百家,2007,22(3).

作者简介:袁启(1990—),女,湖南邵阳人,硕士,长沙职业技术学院教师,从事二胡教育、音乐教育、学前儿童音乐教学研究。

李里程(1987—),男,湖南长沙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STEAM教育。

猜你喜欢

艺术处理二胡
诗韵二胡,国乐传承
洞腔随想二胡独奏
小议二胡艺术改良创新下的思考与实践
我学会了拉二胡
老头子的二胡
我的二胡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