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六柿图》作者牧溪生平研究的文献综述

2018-07-23吕梦瑶

艺术科技 2018年4期
关键词:生平

吕梦瑶

摘 要:关于牧溪的记载涉及的古代文献有元代庄肃所著《画继补遗》、吴大素《松斋梅谱》、夏文彦《图绘宝鉴》、汤垕《画鉴》,元以后由于牧溪作品大量流入日本,文献中便更少有出现新的说法,一般都承旧说,如莲儒的《画禅》。而见过法常真迹的项元汴和査士标对法常赞赏有加,提有画跋,清彭蕴灿《历代画史汇传》中提及的法常事迹,后来学者徐邦达认为存在争议。本文通过对法常生平的研究以此明确其画僧身份,同时能更完整地了解到牧溪本人的相关事迹,从而对从身份背景入手来研究其画作方向有所帮助。

关键词:牧溪;生平;画僧

0 引言

牧溪的生平及相关画作流传至今的相对较少,同时中国古代传统绘画体系对于牧溪评价不高及有所排斥。其画作在明代时流入日本,由于种种原因,日本对于牧溪反而非常欢迎,相关的资料也一并倾重于出现在日本文献中。国内学者研究的不是很多,笔者搜集了大陆及台湾的一些文献,发现了几位研究较为深入的学者,也间接接触到日本的相关研究,发现相关研究更为详细和深入;但由于笔者语言的学术能力有限,无法直接接触日文文献。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古代文献中最早记载法常传略的文献有庄肃的《画继补遗》:僧法常,自号牧溪。善作龙虎、人物、芦雁、杂画,枯淡山野,诚非雅玩,仅可供僧房道舍,以助清幽耳。

夏文彦《图绘宝鉴》卷四提到法常:僧法常,号牧溪,喜画龙虎、猿鹤、芦雁、山水、树石、人物,皆随笔点墨而成,意思简当,不费装饰。但粗恶无古法,诚非雅玩。

汤垕《画鉴》:近世牧溪僧法常作墨戏,粗恶无古法。

可以看到以上文献中,评论家对于牧溪的画作评论是基本一致的——“粗恶无古法,非雅玩”。而流于日本的文献吴大素的《松斋梅谱》则有不同的记录:僧法常,蜀人,号牧溪。喜画龙虎、猿鹤、禽鸟、山水、树石、人物,不曾设色。多用蔗查草结,又皆随笔点墨而成,意思简当,不费装缀。松竹梅兰,不具形似,荷芦鹭雁,俱有高致。一日造语伤贾似道,广捕而避罪于越丘氏家。所作甚多,惟三友帐为之绝品。后世变事释,圆寂于至元(1270—1294年)间。江南士大夫处今存遗迹,竹差少,芦雁亦多赝本。今存遗像在武林长相寺中,有云喜爱北山。

可见《松斋梅谱》是有较为正向的评价。同时可以看出相同之处便是对于画家绘画内容的描述和笔法的描述。

元代之后,由于牧溪的画大部分流于日本,便少有较新的论说,比如莲儒的《画禅》,记录同于夏文彦《图绘宝鉴》:法常,号牧溪,喜画龙虎、猿鹤、芦雁、山水、树石、人物,皆随笔点墨而成,意思简当,不费妆饰,但粗恶无古法,诚非雅玩。

而见过牧溪画作的明代鉴赏家项元汴与清朝的査士标则对牧溪赞赏有加,提有画跋:

右宋僧法常,别号牧溪,喜画龙虎猿鹤芦雁山水树石人物,皆随笔点墨而成,意思简当,不假妆饰。余仅墨戏花卉蔬果翎毛巨卷,其状物写生,殆出天巧。不惟肖似形类,并得其意,京爱不忍置。

宋僧牧溪,画兼众妙,而尤长于花卉写生。观画史所载,称其点墨而成。不假妆饰。尚未足尽牧溪也。卷中一花一叶,一瓜一实,皆极精妙。有天然运用之妙,无刻画拘板之劳。而幽禽翠羽,动息飞鸣,曲肖其态。令观者心旷神怡,对之忘倦。

后代学者对于以上古代文献争论较少,这些资料大致相似,只是评价的倾向性不同。而清代彭蕴灿所著《历代画史汇传》中提及据陶毂《清异录》增加了关于法常的内容——“西湖长庆寺杂役僧”,“性,英爽,酷嗜酒,寒暑风雨常醉,醉即熟寝,觉即朗吟”。学者徐邦达认为陶毂为五代宋初人,不可能为南宋的法常写传,而南宋法常文献记载中为蜀僧,《清异录》中提到的则为河阳(河南开封一带)人。

《中国人名大辞典》中称法常为“开封人,俗姓薛氏”,而徐邦达在《僧法常(牧溪)传记订正》中认为此法常为近人陈垣《释氏疑年录》中提到的法常,陈垣考《名僧传》《新续僧传》《指月录》和《五灯会元》法常卒于淳熙七年,徐邦达认为从此法常的卒年为“淳熙七年庚子”来判断,要早于画家法常画《虎啸风烈图》轴的那个时间(公元1269年),因此这位法常也非画家牧溪。于是关于法常的籍贯、俗姓及在寺中的身份,徐邦达的考订明确了此类问题。

学者宗典曾在《僧法常(牧溪)传记订正》中提出5个问题:其一,元对牧溪的评价极坏。如庄肃说:“枯淡山野,诚非雅玩,仅可僧房道舍以助清幽耳。”汤垕说:“近世牧溪僧法常作墨戏,蟁恶无古法。”夏文彦附和庄、汤之说:“麤恶,无古法,诚非雅玩”。牧溪的“墨戏”是否“无古法”?这是个问题。其二,說“法常蜀俗姓”,说“开封人俗姓薛”,孰是孰非?其三,说“牧溪是庆寺杂役”,一说“六通寺开山”,孰是孰非?其四,牧溪的生卒年问题:一说为1177—1239年,一说生年不详,卒年为1291年前,孰是孰非?其五,有人说:“牧溪是无准师范的法嗣”,也是个问题。诸如此类,也许不止这些,皆应加以解决。宗典认为墨戏之说被评为“粗恶无古法”说明了“他们(庄,汤,夏)的无知和偏见”,而关于法常俗姓与何地之人,宗典先生与徐邦达先生的观点是一致的,认为薛姓开封的法常与画僧法常并非同一人,与唐代长安普光寺僧俗姓为张的法常更是不一致。宗典先生认为法常系“长庆寺僧役”的说法欠妥,“六通寺开山”是日本渡元僧默庵灵渊说的,而默庵与牧溪两人年代不符,他认为颇为可疑。关于生卒年,他认为“可退前数年为宜”。他同时认为牧溪为无准师范子嗣与圣一国师的师兄弟这一记载较为可靠。

笔者认为宗典先生提出的关于“墨戏”是否粗恶无古法涉及了对于法常的评价,但由于当时古人历史观的局限,在他们的视野中,对于粗恶无古法的界定与今人不同,这样的探讨意义不大,于是关于古人对牧溪的评价的偏差与否还需讨论。

台湾学者严雅美女士在《泼墨仙人图研究——兼论宋元禅宗绘画》中有提到法常“从蜀地入浙江,最后再担任杭州六通寺住持”。

徐建融教授在《法常禅画研究》中也梳理了日本研究中的法常,这里提到日本人金原省吾所撰《支那绘画史》中《丹青记》增加了不少关于法常的材料,书中称法常俗姓李氏,为西湖长庆寺杂役僧,五十岁岁后闲居寺门外,理宗嘉熙三年卒,年六十三岁;他是无准师范的弟子,与日本来华学习佛法的圣一国师是同门师弟兄,圣一于理宗淳祐元年(1241)还国,携去了法常的《观音》《松猿》《竹鹤》三轴等。

早于金原氏《支那绘画史》的大村西崖《中国美术史》(明治三十四年,1901出版)有写:法常,嘉熙三年殁,六十三岁,蜀人,初系举人,后为僧,居于西湖。

日本的文献中增加了“杂役僧”“无准师范弟子”“与圣一国师为同门师兄”等新的资料。

日本学者户田祯佑据笑隐大?《蒲室集》所记:“吾友逊敏中得殷济川之画,盖模写达摩、宝公而下禅宗之散圣者约二十八人像。敏中博識,以为济川名画脱去畦畛,常牧溪曾从之学。”揭示了法常绘画来源于殷济川,但无法作进一步考订。

根据一系列的考证与研究,徐建融教授给出了较为完备的法常传略:

僧法常,号牧溪(一作谿,二字通借),俗姓李,蜀人。生于南宋宁宗开禧三年(1207),年轻时曾中举人。兼擅绘事,受同乡前辈文人画家文同的影响。绍定四年(1231)蒙古军由陕西破蜀北,四川震动,他随难民由长江到杭州,并与马臻等世家弟子相交游。后因不满朝廷政治的腐败而出家为僧,从师径山寺住持无准师范佛鉴禅师。在这期间,法常受禅林艺风的薰陶而作《禅机散圣图》,曾得殷济川的指授。端平二年(1235),日僧圣一来华从无准学习佛法,与法常为同门师弟兄。淳祐元年(1241)圣一归国时,法常以《观音》《松猿》《竹鹤》三轴赠别,在日本画坛赢得极高评价。由于日本方面的努力,加上国内对法常绘画的贬斥,因此,法常的作品大都流到日本。

宝祐四年(1256),50岁以后,法常住持西湖边的六通寺,目睹权臣误国、世事日非,于成淳五年(1269)挺身而出,斥责贾似道。事后遭到追捕,隐姓埋名于“越丘氏家”;而禅林艺坛,从此传遍了他的死讯。直到德柘元年(1275)贾似道败绩,法常才重新露面,这时已是将近70岁的高龄了。至元二十八年(1291),法常与世长辞,享寿85岁,遗像在杭州长相寺中。

法常死后,日本禅僧还纷纷葬名而来,瞻仰他的法像,传承他的画艺。其中最有名的便是默庵灵渊和可翁。传到日本的法常画迹,有相当一部分赝品可能出于默庵和可翁之手。

补记:

《无文印》卷三记法常曾于淳柘间(1241—1252)画《锦屏山图》。锦屏山在四川嘉陵江。释文珦《潜山集》卷十一《题牧溪锦屏山图》有云:“锦屏山势无双鸾,影入嘉陵江水寒;人在东南归未得,时时独展画图看。”据《四库提要》,文珦生于1209年,约与法常同年;而且,他也曾以诗诋贾似道,与法常志向相契,所记应该是可信的。这就进一步向我们提供了法常里籍、秉性和活动时代的旁证。

可以看出,徐建融教授澄清了法常的籍贯俗姓,并汲取日本文献中较为可靠的部分,同时给出理由,因此笔者认为此法常传较为翔实,也能较为完整地描述法常本人的生平。

同时后辈学者杨娜作有硕士论文《中日文化交流中的牧溪绘画艺术》,由于其所学语言为日语,因此查找了许多日文文献,同时还在日本本土查找资料,些许填补了牧溪研究中日文资料在国内不足的状况。她翻译《古美术》昭和二十五年十一月【牧溪 いろいろ】和本人研究所得知,“从某些画作题跋、印章之中,和时人禅僧的题识之中,可以推论出牧谿的出生地等。《观音 猿 鹤图》绢本淡彩三幅,日本京都大德寺藏,观音(竖1.71米横0.97米),猿、鹤(竖1.73米横0.99米)。三幅都是绢上的墨画,其间极少的彩色,是现存牧谿绘画中少见的大幅作品。画面的左下角有‘蜀僧法常谨製的落款,是仅存的牧谿的亲笔署名,正好在‘法常的名讳上面印有‘牧谿号印的朱文方印。由‘蜀僧法常可以推断,牧谿的出生地应该是在四川,出家后法号法常。观音图的落款笔致严谨完全的宋代样式,而且在名讳上印号印也是很正确的,印章也没有作伪的迹象没有任何值得怀疑的余地”。

2 结语

经过一系列的搜集查找,发现对于牧溪生平的研究要有所突破还是较为困难,宗典、徐邦达等学者的考订避免了一些错误记载,而中国学者对于日本文献的研究还是较少。因此,笔者同意徐建融教授的研究思路,认为关于法常的生平研究应从国内入手,之后再结合日本的相关文献进行勾勒,但对于日本文献还可以继续发掘。同时,笔者认为既然确定了其禅僧身份,便可推想其绘画仅仅为其禅宗思想的附着品。笔者认为从绘画史料入手较难有更大的研究空间,而从佛教的相关资料入手,尤其是六通寺,或许仍有研究空间。

参考文献:

[1] 徐邦达.历代书画家传记考辨[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3.

[2] 徐建融.法常禅画研究[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9.

[3] 葛兆光.禅宗与中国文化[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

[4] 李淼.中国禅宗大全[M].长春出版社,1991.

[5] 严雅美.泼墨仙人图研究——兼论宋元禅宗绘画[M].法鼓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00.

[6] 妙虚法师,孙恩扬.禅画研究[M].人民美术出版社,2015.

[7] 宗典.中国画史上崛起的三画僧[J].朵云,1981(1).

[8] 高居翰.日本收藏的中国宋元禅宗绘画[J].美术研究,1983.

[9] 林树中.牧溪的生平、艺术及其评价——答阎少显与冉祥正同志[J].美术,1985.

[10] 史宏云.牧溪水墨画的东传对日本文化的影响[J].文艺研究,2008(12).

[11] 孟宪伟.禅宗与法常的绘画艺术[J].美与时代(下),2010.

[12] 燕琦.关于牧溪[J].现代装饰,2016.

猜你喜欢

生平
傅忠诚教授生平
吴寄尘生平考述
论杨衒之的生平仕履与史家意识
“曲圣”魏良辅生平考述
曾巩生平
关于王凤池生平及其瓷画的考辨
张公瑾教授生平
包何生平考述
元曲三家生平新考
勿忘初心不改其乐——许集美同志生平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