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长治堆锦的特征与发展研究

2018-07-23郝沛沛

艺术科技 2018年5期
关键词:参与体验特征

摘 要:长治堆锦是晋东南地区艺术表现独特的民间传统手工艺品种。它是以丝绸锦缎为载体,对中国传统绘画进行的一种地域性民间审美诠释和艺术再创造。通过对堆锦制作工艺与发展现状的走访调研,本文从传承和保护的角度出发,以新的视角探寻其健康存续发展的可能性。

关键词:堆锦;特征;参与;体验

1 长治堆锦的艺术特征分析

长治堆锦艺术在浓厚悠远的三晋文明的积淀中孕育而生,享有“立体国画”之美誉,是将山水田园、亭台楼阁、人物和动植物等题材以丝绸锦缎为载体,配以中国画意境与特殊工艺而呈现。因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文化生态,逐渐衍生出了两个主要特征:“堆”与“锦”。

1.1 “堆”的精髓

长治堆锦之中“堆”的精髓在于其通过体积上的压缩,在视觉上形成一种二点五维的形体空间和环境空间相互叠合的艺术效果。既不是纯二维平面的拼贴,亦不像三维空间具有特别明显的体积感。传统长治堆锦工艺以丝绸为主要外部面料;草板纸、棉花为骨架;经起稿、描稿、剪裁、贴飞边、压纸捻、续棉花、包绸缎、拨硬折、捏软褶、渲染描绘、贴金等十余道工序制作而成。通过制作中主观对于棉花厚薄多少的不同取舍程度,边缘粘贴纸捻粗细随势转变,加之拨折叠压时顺序变化,使其产生立体感。“堆”的感觉表现明显还需要骨架来支撑,所以堆锦作品采用的是内部有填充物的一种硬质制作工艺。相比较国内其他地区可卷曲、无骨的卷轴画面,以布面等材料平贴为主的堆绢、堆绣、补绣等工艺,其呈现形式有较大差异。

旧时堆锦制作工艺胎型之间拼接时采用的是平行嵌入式对接,互相之间不产生叠加,厚度不大。现代工艺层次更加丰富,单体造型小巧精致,部件堆粘掩映,形象愈趋于生动逼真,给人以真实和亲切感,不仅在视觉上有更好的表现力,在触觉等其他感官体验上亦有更大的吸引力。

1.2 “锦”的诠释

长治堆锦之中“锦”的诠释在于其丝绸锦缎材料的使用。通过材料与技术手段的结合使手工艺品表面呈现出雍容华贵、绚丽多彩的视觉效果。地域性民间传统手工艺往往就地取材,所使用的材料与当地物产联系紧密。明清两代,长治(古潞州)有着丰富的地域资源优势,潞绸精湛的传统丝织工艺融合了宫廷贵族文化和三晋民间文化,在图案、色彩上均独树一帜,形成潞绸文化特质,是当地百姓的智慧结晶。

“锦”从历史的角度反映了长治地区丝绸业鼎盛时期的辉煌。“潞绸”名字来源于古潞州织造之绸,曾作为明清两代的皇室贡品与杭缎、蜀锦齐名,位列中国三大名绸之一,文献之中多有记载。长治堆锦滥觞于明朝,便是随潞绸的诞生而起始,随潞绸的兴盛而繁荣。然而随着清末战乱,潞绸的衰落,堆锦亦难寻觅到可供使用的潞绸材料,转而引入余杭等远道而来的丝绸面料。现代纺织业的发展使堆锦可替代性的选择增多,尤其化纤锦缎更是色彩艳丽,防腐和防虫蛀等问题上也有良好的表现。但是随之而来的问题也是堆锦地域性文化内涵的弱化。

目前的堆锦作品中对于丝绸的运用有两种方法:一是利用丝绸本身的质地、纹路和纹样制作部件,然后辅以绘画修饰;二是在白色素胎的丝绸表面直接作画,物体形象和色彩纯粹通过绘画表现。

2 长治堆锦现代传承与发展的思考

2.1 与现实生活相交融

长治堆锦作为社会和生活的一部分,在发现和探寻审美价值与审美规律方面有其特殊的敏感性和独特的艺术表达形式,然而不足之处是缺乏融入当地人文的情感因素。因此曲高和寡,离开地域民间风俗而独立发展成为长治堆锦目前存在的关键问题之一。导致当下出现了堆锦艺术价值高,成果形式亦足够吸引人,但是社会影响力和民众认同感却始终不高的现实矛盾状况。堆锦建国以前旧称“堆花”,花与锦的差异亦反映了这门手工艺从民间百姓造物向上层艺术发展的理想,但是脱离了大众趣味的文人审美和艺术追求是缺乏文化内涵与社会底蕴的。

堆锦是长治地区民间文化的形象载体,应与民俗活动相互依存。使堆锦艺术得到市场推广和民众接受,首先需要将其与现实生活相交融,内化为长治地区人民日常手工艺记忆中的独特基因。当代中国普通民众普遍缺少传统文化和习俗的熏染,这也可作为传统审美教育的一部分。与现实生活的交融并不会将堆锦艺术低俗化、粗制滥造了,反而通过大众参与的方式能够将长治堆锦艺术进行更广泛的传播。人们通过堆锦的制作过程了解堆锦文化,既领略了长治地区独特的民风民俗,又可以将传统工艺美术融入自身的生活之中。

2.2 参与体验设计

参与体验设计是以人为主体的一種过程设计,视觉上的审美体验是最终的呈现结果,给予消费者最直观的印象。参与其中的人包括体验设计师、技能培训师、消费者,也包括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中所有的参与者。参与过程中的情感互动、愉悦回忆以及个性定制的独特性都会最大程度地满足现代消费者的参与体验需求。

由长治堆锦的主要工艺特点分析可以看出其与参与体验设计结合,以及产业化和大众化的可能性。堆锦中“堆”的精髓表现为一种模块化的设计理念。制作过程中先将小块的部件制作成型,然后按照预先的构思构图,在底板上标示数字序号,最后把不同单体粘贴在一起,整个过程中没有“绣”的程序,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参与的门槛。同时其暗合现代工业产品批量化、互换性、标准化大规模生产等制造特性。“锦”的诠释在于其材料的丰富来源和广泛的自主选择性,适合更多不同消费阶层的服务对象。而参与体验设计在形式上可以分类为旅行目的地体验和居家生活制作体验两种。前者可借鉴日本“一村一品”造村运动中促进旅游业和本地特色手工艺品发展的举措。整合地区民族民俗、手工艺、旅游产业等资源,突出文化特色和旅游体验吸引力。后者可借鉴十字绣(相似定位人群)、乐高玩具(游戏主观制作的无限创造力和可能性)、日本GUNPLA模型制作(初学者和核心玩家的不同参与程度)等现有产品参与体验模式,找寻其中的共同点以及差异化部分,将静态手工艺术品和动态参与过程相结合。通过制作体验和口碑传播,实现长治堆锦手工艺知名度和认同感的提升,这也是保护与发展堆锦艺术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 闫德明.“堆锦文化”的辉煌记忆[M].山西教育出版社,2011.

[2] 潘鲁生,唐家路.民艺学概论[M].山东教育出版社,2012.

作者简介:郝沛沛(1984—),男,讲师,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设计。

猜你喜欢

参与体验特征
如何表达“特征”
不忠诚的四个特征
抓住特征巧观察
体验视角下文化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
关于有效思品课堂的几点思考
立足生活,挖掘习作的丰富素材
线性代数的应用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