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以非遗为载体创新高职院校思政教育

2018-07-23唐云

艺术科技 2018年4期
关键词:非遗思政教育载体

摘 要:当前,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和文化的迅猛发展,高职院校部分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已不能满足时代的要求,因此,应不断探寻、创新思政教育的新载体,切实提高思政教育的实效性。以非遗为代表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艺术设计类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在传承非遗匠艺过程中树立新时代职业道德观,在培育非遗匠心过程中坚定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在领悟非遗匠道过程中提高大学生的开拓创新能力;在秉承“用”的教育理念下,搭建非遗“线上+线下”互动交流平台,开发非遗类课程,将其融入高职思政教育并继承、弘扬,为高校思政教育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非遗;载体;高职院校;思政教育

1 高职思政教育工作现状

职业院校是培养“大国工匠”的摇篮,职业院校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是职业院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任务之一。职业院校必须将工匠精神的培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把工匠精神刻入学生心中。这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能够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和思路,采用无缝对接青年学生生活的方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会议上强调:“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非遗教育在传统文化教育引导方面具有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能够对学生进行隐形的主流价值文化影响和引导,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因此,在高校开展非遗教育,既是高校保护、传承、传播非遗的神圣使命,又是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对思政教育传统载体的突破。可以说,非遗教育完全可以成为高校思政教育的新载体。

2 非遗作为载体在高职思政教育工作中的作用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中特别指出:“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意义。”在中央16号文件中更是明确指出,在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要积极发挥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作用。因此,将以非遗为代表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对创新高职思政教育工作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2.1 传承非遗匠艺,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新时代职业道德观

匠艺,是庖丁解牛的出神入化,是鲁班技艺的鬼斧神工,是卖油老翁的熟能生巧……在中国千年历史中,数代人用智慧和坚持孕育出了灿若繁星的中国文明、中国匠艺。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在新时代的背景下,精益求精是工匠人最重视的工作品质,他们以严谨的态度,规范地完成每一道工艺程序,不放过任何一个小细节。每一个匠人都深爱着自己的岗位,这是他们脚踏实地做好工作的力量之源。

传承非遗匠艺,让大学生有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新时代职业道德观。学生们通过亲眼看到、亲手感触到先辈们在当时生产力水平不发达的条件下,掌握即使在现代也堪称一流的生产方式和技术,在被这些精湛技艺折服的同时,无不感到惊叹。大学生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为祖先们创造的辉煌历史与灿烂文化而感到骄傲、自豪。自古以来,爱岗敬业就是中国人十分重视的良好品质,在现今强调速度、强调时间,讲究推陈出新的商业社会,爱岗敬业激励着一代代人,坚持用匠心筑就精品之梦。

2.2 培育非遗匠心,有利于坚定大学生的理想信念

世界愈快,心则慢。匠心,是练就过硬本领之心,矢志艰苦奋斗之心,锤炼高尚品格之心。做产品,尤其是手工艺产品,不是短时间内就可完成的,它需要匠人隔绝纷扰的外界,在安静的空间中以执着与专注坚持不懈地重复同一种动作。没有毅力,他们无法甘于寂寞和重复,是毅力让他们学会淡泊和奉献,愿意为一项技艺的传承和发展奉献毕生才智和精力。一流的工匠不是“会做事”,而是“会好好做事”,所谓“会好好做事”,就是全心全意投入,一心一意想让客户满意、让客户感动。一流的匠人,人品比技术更重要,有一流的心性,必有一流的技术。以一种做人做事敬天畏人的态度,对抗日渐兴起的浮躁之风。

培育非遗匠心,有利于坚定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中华五千年文化中积累的传统文化能够让青年大学生意识、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所体现的历史传统文化资源、民俗风情,针对性地结合思政教育,引导大学生立鸿鹄之志,做奋斗者,培养奋斗精神,做到理想坚定、信念执着、不怕困难、顽强拼搏、永不气馁。

2.3 领悟非遗匠道,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开拓创新能力

非遗作品充满了民间智慧和创造力,不仅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精神价值,更是现代设计、创意的基础和源泉。[1]高职大学生群体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思维活跃,富有创造力,以非遗为载体进行思政教育工作,沿袭以往的旧有技艺和经验,灵活运用这些技艺和经验将其制成产品展现给现代人。学习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传承技艺,大学生们可以深入领会先人们刻苦创新的精神,感受创新精神的重要性,使动手能力强的学生能够接触一门珍贵的手艺,利用他們所学到的技艺,在传统的基础上尝试创新,在提高自身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同时,不断提高非遗的影响力和教育力。

领悟非遗匠道,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开拓创新能力。事实上,传统技艺与古代生活息息相关,与现代生活存在一定的距离,要想将传统技艺与现代生活有机结合,匠人必须开拓创新,不断实现工艺、材料、内容上的革新,用新颖独特的匠人之技创造现代性更强的产品,吸引现代人的目光。

3 新时代以非遗为载体创新高职思政教育工作的路径

3.1 秉承“用”的教育理念

以非遗内容为载体进行高校思政教育首先表现为非遗保护方式与教育理念的融合。传承发展非遗,最重要的是活态的传承,即要“用”字引领。用,就是人们的日常生活所用,不仅是个人或家庭生活所用,还包括公共文化、公共建筑、公共艺术所用。以非遗传统工艺为例,“用”字引领,既是由需求来带动传统工艺丰富的门类品种,改善功能,又是由新的设计和创意来发现新的用途,催生新的需求。例如虎头鞋上的虎眼刺绣,运用到眼罩上,就是拓展了新的用途。以“用”的思维方式,来构建“以需求为中心”的教育模式。

秉承“用”的教育理念,采用渐进式润物无声的教育与影响方式。职业院校在自身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要以非遗的传承创新作为切入点,围绕职教德育主线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校园活动,尊重与推崇职业精神,提倡与坚持规范操守,用工匠精神指引学生人生追求的价值取向,努力培育学生专注坚持、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素养,培养技艺精湛、具有现代工匠精神的职业人。

3.2 搭建非遗“线上+线下”互动交流平台

利用新媒体平台,推出积极向上的网络思想政治作品。非遗文化因其本身固有的优势,可以有效地与“互联网+”相融合,可以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高品位网络文化,例如通过现代互联网技术 VR、AR 等模拟推介具有优秀传统文化的非遗项目,可以让学校师生更为直观地体验、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达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同时,通过微信、论坛、博客等介绍非遗文化传承人在从事非遗工作时的匠心精神、创造精神,以此去影响学生、启发学生,以得到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成立“非遗”文化社团,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挥教育功能搭建交流学习平台。“非遗”文化社团承担着积极探索周边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2]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查与保护工作。社团丰富了大学生对“非遗”的体验,加深了学生对本地区历史文化的了解以及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深切体会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个人层面准则的价值。

3.3 开发非遗类课程

设计和开发非遗课程,寻找非物质文化遗产与高校思政课程的结合点,将非遗中蕴含的道德资源、文化资源与目前现有的高校思政理论课程体系相结合,在思政教育中融入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非遗教育。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非遗”公共选修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搭建课程体系,深入开发课程。

4 结语

进入新时代,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任重而道远,但总体的思路是清晰的,即要培养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3]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非遗文化能够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教育资源、手段及价值引导,从而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胡发强.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在高校学生工作中的作用及实现途径[J].大众文艺,2016(22):212-213.

[2] 張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修身教育实施路径研究——基于创新创业视角[J].科技创业月刊,2015,28(23):32-34.

[3] 杨旭,董成稳.高校世界遗产课与思政课相结合的美育与实践研究——以齐鲁工业大学为例[J].山东工会论坛,2015(2):133-134.

作者简介:唐云(1988—),女,湖南常德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美术教育,非遗传承保护。

猜你喜欢

非遗思政教育载体
创新举措强载体 为侨服务加速跑
坚持以活动为载体有效拓展港澳台海外统战工作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
TiO_2包覆Al_2O_3载体的制备及表征
创新德育教育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