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参与学校项目建设行动研究的文献分析
2018-07-23伍亚婷谢溧
伍亚婷 谢溧
行动研究应用于教育领域以来,参与主体基本上是教师和相关主管部门,而学生很多时候被动成为被研究和被观察对象,这实际上是对行动研究的误解。围绕学校STEM项目的建设过程和研究课题,我们认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基于项目的学习,并经历科学探究过程、运用工程设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至关重要。为此结合学生参与、行动研究、STEM项目中心等主题词,我们得到了以下文献检索结果。
一、“学生参与”的研究现状分析
自2001年新課程改革全面启动以来,“学生参与”成了学生主体性在教学实践中的直接体现。“学生参与”是目前学生研究中使用最多的一个词,它主要分为两个维度的内涵:心理学取向的“学生参与”和教育学取向的“学生参与”。[1]前者即从心理学的角度立足于学生个体的身心特点和学生参与的内在机理进行界定。后者是指在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师生双方进入教育活动中,自主地、主动地、创造性地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倾向性及行为表现。
此外,学生参与的效果也和不同学科和不同学段有关系,研究表明小学生的课堂参与总体上课堂上的积极参与多于消极参与,但学生的主动参与水平没有随年级提高而增加。[2]也有研究者通过问卷调查法,调查中学物理教学中学生参与的情况,发现学生在行为方面参与较高,认知参与居中,情感参与程度最低。[3]也有学者运用课堂观察法和非正式访谈发现:初中学生课堂参与的时间主要在听学生上课,生生交往时间较少,“学生参与”的范围仅限于课堂,学生参与的形式比较单一,以听课做笔记为主,学生参与的动机是为了配合教师教学需要。[4]
因此可见,目前学生参与的形式比较单一,范围局限性很大,大多停留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角色也仅仅局限于教学中的听众,实际上和倡导的“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尚有差距。
二、“学生参与”的意义分析
尽管目前通过文献分析可以看出学生参与的现状不是很乐观,但学生参与的重要性却是毋庸置疑的。借鉴国外研究理论,如皮亚杰的“活动认识论”阐述了学生对活动的参与实现了个体的成长和发展。从列维鲁学派的“社会历史发展观”分析,学生参与对其认知、个性及社会性的发展有广泛重要的影响。也有学者从群体动力学理论出发,指出学生参与不仅可以增进学生对班级的认同感、满意度,还对个体在学业、自我概念等方面产生积极影响。[5]
学生参与在任何一个学段都对个体的发展有意义,除了国家课程目标规定的基础文化教育课的学习,学校根据自身的特点开展的活动同样也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中,学校创建STEM项目中心,并且在创建过程引导学生参与行动研究,这个过程本身就比课堂教学和单纯的社会活动更有价值。
三、学生参与学校行动研究的现状
行动研究自20世纪50年代应用于教育领域,基础教育改革以来提出“研究型教师”等倡议,行动研究由此越来越受到关注,被视为实施新课程的途径之一。[6]目前学术界影响最大的行动研究的分类主要区分为:技术的行动研究、实践的行动研究和解放的行动研究;关于行动研究的过程一般认为分为:计划-实施=观察-反思四个相互联系的阶段。[7]但在此过程中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却被排除在行动研究之外,这实际上很大程度上人为地缩减了行动研究的范围,因为学生的参与程度是衡量教学活动价值的一个重要标志。任何教学活动都是师生双方互相交往的过程,交往者在交往过程中都有自己交往的意向和规范。这是应当得到认同和论证的,因为若是忽略学生的需求和认知,就可能会走向另一个极端——教师成为“自我中心主义者”。
综上所述,学生参与的教育范围主要局限于课堂教学活动中配合教师的教学需要,目前行动研究应用于教育领域,主要是针对教师群体如何发展为“研究型、反思型”教师的一种科研方法,而学生参与或者和教师共同参与某项行动研究还是亟需拓展的研究领域。
四、基于学校STEM项目建设对学生参与行动的关联
STEM教育是以跨学科融合理念,借助技术手段,强调学生在掌握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其综合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概括起来STEM教育体系从核心特征、课程设计、学习过程、教育应用等方面对学生产生影响,有助于学生学习动力的激发、学习能力的提高、学习毅力的锻炼、学习互惠力的增强以及创造力的培养。 [8]
笔者通过在期刊数据库中输入“学生参与行动研究”为主题和关键词检索到的文章是0篇;将范围更加精确定位为“学生参与STEM项目中心建设的行动研究”则更无任何文献介绍。从前文叙述中不难看出,目前的教学活动体现学生主体性地位的重要衡量标准就是学生的参与度,而STEM教育的过程能充分发挥学生参与这一特征,并呈现出此项研究实践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1.现有文献普遍侧重于关注如何促进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对学生的研究能力、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反思能力的探讨较少;
2.有关行动研究的主体主要侧重于教师的活动过程,学生只是教师行动研究的客体和改革受益的对象,有关学生的行动研究或者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行动研究的过程是值得探索的领域;
3.STEM教育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已然很重要,若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对由学校主导、学生主体参与而形成的项目中心设计方案、建设文档、课程教材、活动案例、竞赛荣誉、课题论文等成果,进行收集整理,做出功能研究和价值判断,则是对STEM教育内涵的进一步深入探索和延伸。
基于以上文献分析,我们认为“学生参与”不仅仅是学生主体性在教学实践中的直接体现,也需要成为学生智力和能力发展的平台,而STEM教育就提供了这样一个适合的教学实践平台,在引导学生参与整个STEM项目中心建设的过程中,学会反思、学会学习、学会合作.....也许是最理想也是最有价值的参与途径。
参考文献
[1]马蕾迪.《回顾与反思:“学生参与”研究概述》[J]长江师范学院院报2016.4:32.3.
[2]曾琦.学生的课堂参与的结构和特点研究[J]心理科学,2001(2):160-164.
[3]吴海荣.中学物理教学中“学生参与”及影响因素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10.
[4]王咏梅.促进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策略研究[D]西南大学,2012.
[5]曾琦.学生参与及其发展价值[J]学科教育,2001(1):4-7.
[6]钟启泉.中国课程改革:挑战与反思[J].比较教育研究,2005,27(12):18-23.
[7]支永碧.从“行动研究”到“行动教育”-英语教师教育和课堂改革的范式创新[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8(9):28-33.
[8]蒋志辉.STEM教育背景下中小学生学习力培养策略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7(2):2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