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细菌性腹泻的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分析

2018-07-23蔡航孙靖孙海昕张正旭

健康大视野 2018年7期
关键词:病原菌

蔡航 孙靖 孙海昕 张正旭

【摘要】目的:分析儿童细菌性腹泻的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6月期间我院儿科收治的450例儿童细菌性腹泻患儿为研究对象,观察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对粪便标本的致病菌属分布情况进行总结。结果:本组的450例粪便标本中,检出病原菌405株,检出率为90%,其中196株为志贺菌,占4840%,107株为肠致病性大肠杆菌,占2642%,74株为弧菌,占1827%,28株为其他病菌,占691%;同时,在药敏试验中,发现病原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如头孢噻肟、氨苄西林以及头孢哌酮等具有较强的耐药性。结论:在儿童细菌性腹泻中,常见的病原微生物有弧菌、肠致病性大肠杆菌以及志贺菌等,并且这些病菌的耐药性较强,应该根据检验结果,选择合适的治疗药物。

【关键词】病原菌;病原微生物;细菌性腹泻

【中图分类号】R378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07-036-02

儿童细菌性腹泻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以大便性状改变、大便次数增多等症状为主要表现,具有起病急、病情复杂等特点,如果治疗不及时,容易出现诸多并发症,危害患儿健康[1]。有研究发现,诱发儿童细菌性腹泻的因素有很多,有非感染性的如炎性、酶性、代谢性以及解剖性等,也有感染性的,通常主要为感染性因素[2]。因此,本文研究了儿童细菌性腹泻的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儿科2015年1月-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儿童细菌性腹泻患儿450例为研究对象,病程2-8d,平均(48±13)d,年龄5个月-8岁,平均(41±22)岁,其中200例为女孩、250例为男孩,所有患儿均符合临床诊断标准,并且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

12方法

121研究方法对450株粪便标本进行病原微生物检测,然后将样本的细菌培养结果作为基本依据,分析标本的病原菌分布情况,并且鉴定和观察病原菌的种类。

122诊断标准按照中国腹泻病诊断及治疗方案:①经粪便培养,结果显示存在细菌生长;②经粪便镜检,白细胞数目≤10个;③急性腹泻合并粘液便、脓血、腹痛以及发热症状。符合以上三条或两条以上,则可以诊断为细菌性腹泻。

123检验方法

1231检测病原菌根据《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的相关规定,选择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分析仪,运用直接涂片染色镜对粪便标本进行检验,检验时,运用SS培养基,在室温37°C条件下进行20h培养,然后对SS琼脂平板中培养出来的可疑菌落进行生化反应。同时,根据血清凝集试验方法和生化反应对病原菌进行分类,并且对病原菌中的弧菌、肠致病性大肠杆菌以及志贺菌进行鉴定。

1232药敏试验对头孢噻肟、氨苄西林以及头孢哌酮进行病原菌药敏试验,在室温35°C条件下进行18-24h培养,然后测量抑菌圈的直径,并且将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作为基本依据,判断三种药物的敏感性。

13统计学分析本次演技数据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分析,运用X2检验计数资料比较,以P<005表示有差异。

2结果

本组的450例粪便标本中,检出病原菌405株,检出率为90%,其中196株为志贺菌,占4840%,107株为肠致病性大肠杆菌,占2642%,74株为弧菌,占1827%,28株为其他病菌,占691%;同时,在药敏试验中,发现病原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如头孢噻肟、氨苄西林以及头孢哌酮等具有较强的耐药性。

3讨论

小儿腹泻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消化道综合征。腹泻病人中由细菌引起的占比例最大,肠道细菌通过繁殖或释放毒素造成感染性腹泻,引起儿童腹泻的细菌主要有以下几种:肠致病性大肠杆菌、沙门菌、志贺菌、肠球菌等。流行病学统计,近年来,儿童细菌性腹泻在我国的发病率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不仅危害患儿健康,并且细菌性腹泻和急性腹泻已经成为发展中国家诱发儿童死亡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改善患儿预后尤为重要[3]。本次研究结果显示,405株病原菌中,196株为志贺菌,占4840%,其次为肠致病性大肠杆菌、弧菌等,其中志贺菌在临床上又被称之为痢疾杆菌,是人类细菌性痢疾的一个主要病原菌,无动物宿主,以带菌者和病人为主要传染源,通常可以分为四种类型,分别是松内痢疾桿菌、福氏痢疾杆菌、鲍氏痢疾杆菌以及志贺痢疾杆菌,有研究发现,在诱发细菌性腹泻的因素中,松内痢疾杆菌和福氏痢疾杆菌是比较常见的病原菌[4]。同时,在药敏试验中,发现弧菌、肠致病性大肠杆菌以及志贺菌等对头孢噻肟、氨苄西林以及头孢哌酮等抗菌药物具有较强的耐药性,这一结果与邓运兰[5]研究报道一致,提示应该及时进行病原微生物检查,将细菌培养结果作为基本依据,选择合适的抗生素,从而确保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肠致病性大肠杆菌、弧菌以及志贺菌等是儿童细菌性腹泻比较常见的病原微生物,并且这些病原菌具有较强的耐药性,在临床治疗中,应该根据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再结合患儿的实际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从而提高治疗效果,改善预后。

参考文献

[1]韩晶. 儿童细菌性腹泻的210例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分析[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3,15(07):225

[2]芦珂,文秋洁. 某市21例儿童细菌性腹泻的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2016,14(27):155

[3]余长发. 儿童细菌性腹泻80例病原微生物和药敏检测结果分析[J]. 当代医学,2017,23(11):113-114

[4]沈渝,牟来旭,牟晶. 儿童细菌性腹泻的200例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研究[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22):124

[5]邓运兰. 儿童细菌性腹泻70例病原微生物和药敏检测结果分析[J]. 基层医学论坛,2015,19(26):3672-3673

猜你喜欢

病原菌
杧果采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致病力研究
多重荧光定量PCR快速检测6种常见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
柑桔黑斑病病原菌的研究进展
MALDI-TOF MS直接鉴定血培养阳性标本中的病原菌
胡萝卜镰刀菌根腐病病原菌的鉴定
烧伤整形外科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分析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对抗生素的耐药性
盆腔炎性疾病病原菌的分布特征与治疗探讨
2527株临床分离病原菌的耐药性分析
壳聚糖对尿路感染主要病原菌的体外抑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