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知识整合
2018-07-23辽宁
辽宁
一、知识概述
本单元在高考中的重要考点有:1840年至1900年间的列强侵略;戊戌变法;辛亥革命;近代中国人民争取民主的斗争。考查视角多为西方列强侵略冲击下中国社会的巨变;中国政治民主化发展阶段及其特征。从命题形式看,试题多以选择题为主,通过设置图文材料,创设问题情境,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复习时可以在高一学习的基础上依托教材但不拘泥于教材,将教材的知识进行重新整合。从革命史观、现代化史观和文明史观的角度认识中国近代民主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事件;从社会转型(传统的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变)角度看中国在西方列强侵略下的探索与崛起。
具体思路可以从一个主题、两条线索、三个阶段、四个阶级入手:
一个主题:中国人民不屈抗战,争取民族独立、民主、平等权利。
两条线索:①列强侵略。②中国人民抗战。
三个阶段:①第一阶段为两次鸦片战争至甲午中日战争,此阶段的特点为列强侵华打开中国大门,中国社会矛盾、革命任务、社会性质、革命范畴等发生一系列变化,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第二阶段为甲午中日战争(19世纪末)。此时西方正处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西方列强忙于瓜分世界、资本输出。日本挑起甲午中日战争,经过洋务运动“自强”起来的中国军队再次战败,民族危机加重。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开始救亡图存的政治变革。③第三阶段为20世纪初期。八国联军侵华后,中国被迫签订《辛丑条约》,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面对民族危机,义和团运动爆发,以“扶清灭洋”为口号抗击外来侵略。资产阶级革命派则掀起辛亥革命,最终结束了帝制,建立民主共和国。
四个阶级:①地主阶级的自救。②农民阶级的抗争。③资产阶级的民主化运动。④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二、复习要点
复习时重点抓住以下几点:
(1)近代中国经济、政治文明的发展是在西方殖民入侵这一大的世界背景下发生的,强势的工业文明不断瓦解着中国古老的农耕文明,在巨变中有沉沦,更有奋争、进步。要把近代中国的转变放在世界历史的宏观角度中看,运用不同史学范式理解、分析历史事件。
(2)从社会转型和近代化(政治民主化)的视角来考查近代中国的发展过程,将散于各节的知识按历史发展内在逻辑关系串联起来,厘清发展脉络。近代中国政治文明的历程是中国人民不断探索,争取民族独立、民主权利的历程,政治民主化是历史发展的趋势。政治民主化的过程从思想启蒙到社会运动再到制度变革。
(3)可关联“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专题进行复习,在比较中逐步渗透能力。
三、知识梳理
【知识体系】
【综合解读】
1.列强侵华(原因、国家、目的、方式、规模、阶段特征、结果和影响)
列强侵略是近代殖民主义在中国的体现,每一次大规模的侵略战争和世界历史发展形势都有密切联系。列强侵华采用武力强逼的方式,与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取得在华特权。政治上干涉中国内政,扶植傀儡政权“以华治华”;经济上对中国的原料进行掠夺,进行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文化上逐渐渗透,利用宗教麻痹中国人民,使中国人民放弃抵抗。
列强侵略给中国带来双重影响:一方面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造成中国的贫穷落后,使中国主权部分丧失,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另一方面,列强侵略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征服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客观上冲击并瓦解了中国旧的经济和政治格局,扩大了中外交流的范畴和规模,为资产阶级革命奠定了物质基础。
列强侵华事件统计表
2.近代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民主权利的斗争
阶级 重大事件 救国方案 评价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太平天国提出建立“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绝对平均主义的理想社会;义和团则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在坚决反对外来侵略的同时,排斥一切西方文明成果农民阶级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军,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因受阶级和时代的影响,农民阶级只能以传统农耕文明对抗先进工业文明,在反封建的同时又走向了封建地主阶级“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洋务运动;清末新政、预备立宪“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君主立宪林则徐、魏源倡导的新思潮,开思想界向西方学习的先河。洋务运动标志中国近代化开端。清末立宪为中国现代民主制度的建立提供了准备条件资产阶级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国民大革命资产阶级维新派要求实行君主立宪;民主派倡导民主共和;激进派提倡民主与科学维新变法迈出了政治民主化的第一步。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帝制,创建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是政治民主化的里程碑。新文化运动在思想领域反封建,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国民革命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但国民党右派建立起一党专政的统治,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破产无产阶级新民主主义革命(五四运动、国民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五四运动后,无产阶级成为近代化的重要角色,近代化的政治内容由实现资产阶级民主共和转变为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马克思主义开始成为新思潮的主流,为政治民主化的新发展提供了科学理论依据。1931年在中央革命根据地建立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是工农民主专政的新型政权。抗日战争期间,按三三制原则建立抗日民主政权
3.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民主化进程
阶段特征 发端时期 正式起步 深入时期时间 19世纪四十年代至19世纪七八十年代 19世纪九十年代 19世纪末20世纪初重要事件鸦片战争后,一些知识分子开始介绍西方的政治制度,洪仁玕的《资政新篇》是最早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但受历史条件的限制,未有产生重大影响。由于西方资本主义思想的不断传入和资本主义的产生,以郑观应、王韬等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派,主张在政治上进行改革,实行君主立宪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维新派主张“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掀起维新变法,虽然最终失败,但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是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里程碑①1901年清政府宣布实行“新政”,1906年实行“预备立宪”,开始进行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探索,虽然以维护专制为目的,但表明民主政治在中国是不可逆转的趋势,也为民主革命准备了一定条件。②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辛亥革命、成立中华民国、制定《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标志着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进入一个比较完整和正规的新阶段。《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了民主共和制度,成为中国近代民主政治发展的主要依据。③以陈独秀、李大钊为首的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发起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要求民主、自由,将中国的民主政冶引入更深的层面,为民主革命高潮的到来提供了条件
4.近代中国政治民主化与欧美国家比较
(1)从原因和进程来看,欧美国家是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基础上,用了几百年时间才完成从君主专制向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过渡;而中国是在经济落后的基础上,只用了不到一百年的时间就完成了从封建专制到资产阶级政治再到新民主主义政治的跨越,呈现出政治与经济发展不对称、跳跃式的政治发展趋势。
(2)从方式来看,欧美国家的革命与改良同时并行;而中国是通过持续的革命斗争来完成的。
(3)从依靠力量来看,欧美主要依赖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力量;在中国,农民阶级成为政治发展中的重要力量,他们在国民革命运动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中扮演了重要而又不同的政治角色。近代早期的民主化运动主要由资产阶级推动。近代后期则是由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共同参与。
(4)从进程中的障碍来看,欧美国家主要是封建势力;近代中国面临两大障碍,即本国封建势力与外国殖民主义势力。民主政治的目标始终伴随着独立、统一和富强的目标,民主政治的斗争往往与民族救亡运动相联系。
(5)从近代化的主题看,西方是政治民主化的构建和“天赋人权”的人权思想并重。按“社会契约”建立的“主权在民”的代议制政府要确保“天赋人权”不可侵犯。而近代中国时刻处在西方列强的侵略下,救亡图存成为当务之急,“主权”大于“人权”。
四、习题演练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革命前途重要的问题,毕竟不在对内而在对外。军人的跋扈,看似扰乱了中国好几十年,然这一班并无大略,至少是思想落伍,不识现代潮流的人,在今日的情势之下,复何能为?……对外的难关,仍成为我们生死存亡的大问题。所以中国既处于今日之世界,非努力打退侵略的恶势力,决无可以自存之理。……国民政府成立以来,努力于外交的改进。废除不平等条约,已定有办法。关税业已自主。取消领事裁判权,亦已有实行之期,租借地威海卫已交还。租界亦有交还的。然在今日情势之下,此等又都成为微末的问题。我们当前的大问题,若能得到解决,则这些都不成问题;在大问题还没解决之前,这些又都无从说起了。在经济上,我们非解除外力的压迫,更无生息的余地,资源虽富,怕我们更无余沥可沾。在文化上,我们非解除外力的压迫,亦断无自由发展的余地,甚至当前的意见,亦非此无以调和。总之:我们今日一切问题,都在于对外而不在于对内。
——摘自吕思勉《中国通史》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观点并进行简要阐述。(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多种观点进行分析论证,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示例】观点:解决中国近代的一切问题,在于解除外力的压迫而不在于对内。
阐述:1840年以来列强侵华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从政治、经济、文化等不同角度说明。略)结论是近代中国要实现独立富强必须完成民族独立的任务。
列强侵华是与中国境内的反动势力相勾结的,而军阀是列强在中国扶植的代理人。(举例论证)在反对外来侵略的同时,中国人民还要反对本国封建势力,争取民主权利。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近代社会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解题的关键,第一步要读懂材料,提炼出材料表达的主旨或主题,确定观点。第二步从多角度阐述论证,要注意史论结合,将材料与所学知识结合,用历史学科语言表达。第三步应总结升华,做到首尾呼应。
从材料中“中国革命前途重要的问题,毕竟不在对内而在对外。”和“我们今日一切问题,都在于对外而不在于对内。” “对外的难关,仍成为我们生死存亡的大问题。”可概括出材料的主要观点。阐释部分可从材料中的提示入手,从政治、经济、文化等不同角度阐释。再从“军人的跋扈”入手,分析出其内在的根源在于列强的侵略。最后得出结论:解决“当前的大问题的”的关键在解除外力的压迫而不在于对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