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胎次与配种季节对丹系大白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研究

2018-07-23赵云翔

猪业科学 2018年6期
关键词:死胎产仔数大白

彭 兴,赵云翔,2,江 科,朱 琳,江 威

(1.广西扬翔农牧有限责任公司,广西 贵港 537100;2.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广东 佛山 528000)

现代养猪生产中,繁殖性状一直被认为是猪十分重要的经济性状之一。众所周知,养猪的经济效益与母猪繁殖力的优劣有着直接的关联。在生产及育种实践中,确定后备母猪选留及生产母猪淘汰是否合理,其中一个重要的评估指标就是繁殖性状。目前,我们对美系大白的繁殖性能研究相对较多,但在丹系大白繁殖性能方面的研究比较匮乏。随着时间的推移,丹系大白由于其突出的高产性能,在中国逐步被推广,并且应用范围正快速扩大。前人众多的研究均表明母猪的繁殖性能与胎次以及配种季节密切相关。为进一步了解丹系大白母猪的繁殖性能,提供产房母猪主动淘汰的依据,优化胎次管理,本研究以1 314头丹系大白母猪的纯繁生产记录数据为基础,从不同繁殖胎次和配种季节的角度对繁殖性能进行了综合分析和对比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与分组

本研究数据来自广西扬翔某种猪场2015—2016年间1 314头丹系大白母猪纯繁生产记录。数据按照胎次和配种季节进行分组。以母猪繁殖胎次为标准1胎次为一组,将数据分成6组。依据广西气候条件将配种季节分为(3—5月份)春季、(6—8月份)夏季、(9—11月份)秋季和(12—次年2月份)冬季4组。

1.2 饲养管理

该猪场为全封闭的栏舍结构,拥有风机水帘,全自动温控通风设备。采用现代化的生产工艺流程,根据猪不同生长阶段进行组织生产。猪精是由独立公猪站提供。后备猪具有独立的隔离猪舍,空怀猪采用限位栏饲养。妊娠母猪饲养于大栏饲喂站,饲养密度为50头/站,采用全自动饲喂站进行饲喂,1头母猪每天采食1次。分娩舍全部为高床离地分娩栏、采用水泡粪工艺。

1.3 试验方法

利用Excel统计各个分组的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弱仔数(初生重在0.6 kg以下)、畸形数、死胎数、木乃伊胎数、初生窝重、初生个体重、断奶头数、断奶个体重、断奶窝重的数据平均值与标准差。统计方法采用Rversion 3.3.2版本软件进行方差分析、显著性检验及多重比较。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胎次对丹系大白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丹系大白母猪在不同胎次的总产仔数、活仔数、弱仔、畸形胎、死胎、木乃伊胎的情况如表1。初生窝重、初生个体重、断奶头数、断奶个体重、断奶窝重的情况如表2。

由表1可知,随着母猪产仔胎次的增加,丹系大白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都呈现逐胎增加态势,到第4胎达到总仔数及活仔数最高。随后的第5胎次和第6胎次则表现为下降趋势。第4胎总产仔数为17.98头,较第1胎总产仔数15.53多2.45头;第4胎产活仔数为16.06头,较第1胎产活仔数14.58多1.48头。第3胎总产仔数显著高于第1胎(P<0.05),第4胎总产仔数显著高于第1胎和第2胎(P <0.05),其余各胎次之间差异不显著。第3胎和第4胎产活仔数显著高于第1胎和第5胎(P <0.05),其余各胎次之间差异不显著。在窝产弱仔方面,第1胎与第2胎、第5胎、第6胎差异显著(P <0.05)。畸形数上,1—5胎次相互间差异不显著,第6胎最高0.96头,同前5个胎次比较差异显著(P <0.05)。死胎数,第1胎、第2胎、第3胎较第4胎、第5胎、第6胎差异显著(P <0.05),其余各胎次内差异不显著。木乃伊各胎次间差异不显著。

由表2可知,初生窝重方面,第3胎最大,为20.95 kg,与第2胎、第4胎之间无明显差异。第3胎初生窝重显著高于第1胎、第5胎、第6胎(P <0.05)。初生个体重方面,第3胎1.37 kg最高,显著高于第1胎1.19 kg和第6胎1.22 kg(P <0.05),与第2胎、第4胎、第5胎差异不显著。断奶头数方面,第1、2、3、6胎断奶头数达到10头以上,与第4胎、第5胎差异显著(P <0.05)。断奶个体重以第6胎6.52 kg最重,与第2胎、第3胎差异不显著,显著重于第1胎、第4胎、第 5胎(P <0.05)。断奶窝重方面,以第6胎最高,显著高于其他胎次(P <0.05)。

表1 不同胎次对丹系大白母猪产仔性能的影响 头

表2 不同胎次对丹系大白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表3 不同配种季节对丹系大白母猪产仔性能的影响 头

表4 不同配种季节对丹系大白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综合上述,第3胎、第4胎的总产仔数都超过了17头,产活仔数维持在16头左右。第3胎的死胎数较第4胎低了0.58头。初生窝重以及初生个体重方面,第3胎表现较第4胎更佳。总的来说,第3胎繁殖性能在所有的胎次中表现最佳。

2.2 不同配种季节对丹系大白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由表3可知,不同季节配种的母猪在产弱仔和木乃伊方面差异不显著,在总产仔数、活仔数、畸形和死胎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秋季配种的母猪总产仔数17.03最高,显著高于夏季配种的15.83(P <0.05),但与冬季和春季配种的总产仔数差异不显著。产活仔数以冬季配种最高15.59头,与秋季和春季配种的母猪差异不显著,显著高于夏季14.72头(P <0.05)。产畸形方面,夏季配种的母猪畸形最高0.45头,与春季、秋季配种的母猪差异不显著,但夏季畸形显著高于冬季配种(P <0.05)。冬季配种母猪产死胎数显著低于春季和秋季配种(P <0.05),与夏季配种母猪差异不显著。

由表4可知,随着配种季节的变化,仔猪初生窝重、断奶头数、断奶个体重、断奶窝重均存在显著差异,初生个体重无显著差异。初生窝重方面,冬季配种初生窝重19.06 kg最大,与春季和秋季的无显著差异;夏季配种初生窝重18.53 kg最轻,与冬季配种的差异显著(P <0.05)。断奶头数方面,夏季和冬季配种的差异不显著,夏季与春秋季配种存在显著差异(P <0.05)。春季断奶个体重最小,显著低于夏冬季配种(P <0.05)。夏季配种断奶窝重显著高于其他 3个季节(P <0.05)。

3 讨论

丹系大白母猪的繁殖性能在产活仔数、初生窝重、初生个体重、断奶头数、断奶窝重等方面第3胎表现最好,这与冯艳风[1]和Seetakoses等[2]报道的产仔数在第3胎达到最高的研究结果一致。在2~4胎次表现明显优于其他胎次,这与吴正常等人[3]研究报道的第1胎产仔数据最低,逐步上升至第3胎开始稳定,第4胎达到产仔的最高峰,从第5、6胎开始下基本一致。总产仔数从头胎猪的15.53头,逐胎增加到第4胎17.98头,但在第5胎出现急剧的下降,总仔数较第4胎减少1.75头。目前胎次对母猪的影响研究报道较多,但尚未有一致的结果。不同研究者的研究结果表现出来的差异可能与研究所处地区的气候条件、饲养环境、母猪品种品系等有关。从本试验情况来看,死胎数随着胎次的增加,从第1胎的0.59逐步增加到第3胎的0.86,从第4胎开始死胎数据急剧上升到1.44头后,逐胎快速上升。丹系大白第4胎的总仔数达17.98头,但第4胎产活仔数较第3胎猪却只多0.36头,这是由于产的弱仔、畸形、死胎、木乃伊猪多所导致的,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产死胎较第3胎多了0.58头。丹系大白初生重从1~4胎呈现递增的趋势,但从5胎开始出现了明显的下降。母猪分娩第1胎的仔猪初生重小是母猪生理发育未完全成熟和激素水平偏低导致的结果,后面每多分娩1胎,母猪子宫等生理结构均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后期又很难恢复到上一胎次的状态,到第4胎后损伤达到一定程度,故而导致了第5胎出现总产仔数、初生窝重等繁殖性能明显下降的状态[4]。本研究各胎次表现出的初生重趋势与潘国华等人的研究发现的理论推测结果一致。从丹系大白母猪的产仔性能来看,建议淘汰前3胎断奶仔猪数累计低于30头的母猪,同时加强对母猪第4胎产异常仔和初生重的关注,逐步淘汰5胎次及以上的母猪,不建议保留7胎次以上的母猪,维持母猪胎龄结构在合理比例。

不同季节配种主要区别在于异常温度对母猪造成的应激程度,进而影响母猪繁殖性能。本次研究中,春夏季配种的丹系大白母猪繁殖性能如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初生窝重等方面就不及秋冬季配种的母猪,这与赵青等[5]研究结果一致。冬季配种的母猪表现最佳,产活仔数最多达15.59头,初生窝重19.6 kg最重;夏季配种的母猪产仔最少,初生窝重最轻。每年6—8月的夏季是广西一年当中气温最高的季节,外界环境的高温导致猪舍无法维持在一个母猪非常舒适的温度范围,对母猪造成热应激。热应激将致使母猪生理机能紊乱,从而使得黄体素分泌量减少,排卵减少[6]。胚胎在配种后8 d、附着期和后期对高温特别敏感,高的环境温度应激会导致死胎的增加、窝重的减轻[7]。

母猪的繁殖性能对猪场的效益影响非常之大。高的母猪繁殖力表现又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比如母猪群体的胎龄结构、母猪的健康状态、猪群所处的环境状况等[8]。在我们的现实生产中,一方面需要合理地补充优秀后备母猪,同时淘汰高胎次生产性能差的母猪,维持母猪群合理的胎龄结构;另一方面,控制夏季母猪所处环境的温度保障母猪的饮水等,为母猪创造舒适的生活环境,以便母猪保持良好的健康状态。只有将影响母猪繁殖性能的各项因素降低到最小,维持母猪处在一个高繁殖状态下,才能挖掘出母猪高繁殖力,为猪场带来丰厚的回报。

猜你喜欢

死胎产仔数大白
提高妊娠母猪产仔数的技术措施
大白
胎次与公猪对巴马香猪产仔数影响及产仔数统计对样本量要求的研究
虎头虎脑的“大白”
LP5TM与窝产仔数和初生重之间的关系
死胎临床护理伦理困境与思考
中国减少死胎速度仅次于荷兰
大白诞生记
孕妇肥胖会使死胎风险增加
如何在增加产仔数的同时减少弱仔的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