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江口库区生态敏感性评估与生态分区
2018-07-23吴德文
吴德文,刘 刚,常 乐
(1.十堰市环境保护监测站,湖北 十堰 442000;2.南水北调中线渠首环境监测应急中心,河南 南阳 473000)
丹江口水库作为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要水源地,是我国战略意义的生态屏障地区,其生态环境状况和水质水量安全关系到库区的社会经济以及受水区的水质安全[1]。本文在综合考虑丹江口库区流域地形地貌、生态环境状态和土地利用现状的基础上,综合采用GIS空间分析技术、生态多因子加权综合法,探求流域生态敏感性评估和生态分区,为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技术支撑。
1 研究区概况
丹江口水库流域在北纬 32°14′~33°48′,东经 109°25′~111°49′之间,本次研究主要涉丹江口库区部分,主要包括湖北省十堰市城区、丹江口市、郧县、郧西县、竹山县、竹溪县、房县以及河南省境内淅川县、西峡县和内乡县,面积共计26 495.71 km2,如图1所示。
2 评价方法
生态敏感性评价是一个涉及多准则、多层次、多要素的复杂决策过程,是识别不同地域生态敏感程度而展开分区的重要支撑[2]。此次研究选择多因子权重叠加法,基于GIS技术方法[3-5],选取符合区域实际情况的要素因子,计算丹江口库区的综合生态敏感指数值,公式如下:
式(1)中:ESI为生态敏感性综合指数;Wi为各单要素评价的权重值;ESi为各单要素生态敏感性指数。
3 评价结果与分析
利用GIS软件的空间分析功能和栅格计算工具,按照土地生态敏感性评价标准,并结合库区土地本身的自然环境特征和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对不同敏感程度区域进行土地划分,形成丹江口库区生态敏感性综合评价结果,如图2所示。
图2 多要素评价结果
结果表明,丹江口库区52.65%为高敏感和极高敏感区域,38.48%为中敏感区域,8.97%为低敏感区域。高敏感区域主要集中在库区水域、水源地和自然保护区、南部、北部山高坡陡及植被覆盖率较高的区域。此区域生态环境脆弱,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6],急需管理,禁止开发。中敏感区域主要分布在竹溪—竹山的丘陵地区、丹江口水库周边区域以及淅川—西峡的南部平原、丘陵地区。此区域内应注重生态环境建设和耕地保护,可以适当增加中心城市建设用地。低敏感区域主要包括区县、经济开发区等人口密度高、交通便利的城镇密集区。此区域内应优化建设土地,但要避免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
4 讨论
此次研究对丹江口库区土地利用结构和土地利用布局进行优化配置,划分为三片区红线保护区、黄线控制区和蓝线优化开发区,如图3所示。
图3 库区土地生态敏感性评价分区
红线保护区是指对库区生态环境有重要“骨架”意义的水域保护区、湿地保护区、自然保护区等生态质量优越且受人为干扰少的“生态优质区”[7]。此次研究主要包括丹江口库区土地生态高敏感区域、极高敏感区域,由水源保护的核心区和水源涵养保护区组成。水源保护核心区主要包括丹江口水库172 m移民线以下的水域(含消落带)、172 m水位线沿陆域向上1 km的库滨缓冲带、库区重要水源地一级保护区;水源涵养保护区主要包括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以及坡度25º以上且面积超过2 km2的山地,面积总共为14 859.53 km2。
黄线控制区是指受到一定人为干扰的“生态管控区”的过度区域。此次研究主要包括丹江口库区生态评估中度敏感性区域,由入库河流及其水滨保护地带、耕地、草地以及未划入红线保护区的林地、灌木地组成,主要分布在竹溪—竹山的丘陵地区、丹江口水库周边区域以及淅川—西峡的南部平原、丘陵地区,面积总共为9 448.20 km2。
蓝线优化开发区是指研究区中心城市的规划建设区以及依法设立的开发区和产业集聚区等区域。此次研究主要包括丹江口库区土地生态低敏感区域,由十堰市张湾区、茅箭区、十堰经济技术开发区、武当山经济技术开发区、郧县县城、郧西县县城、竹山县城、竹溪县城、淅川县城和西峡县城组成,主要分布在竹溪—竹山城市城镇带、沿江城镇带以及西(峡)—淅(川)城镇带,面积总共2 188.01 km2。
5 结论
经过相关研究,得出以下结论:①丹江口库区52.65%属于高敏感和极高敏感区域,38.48%属于中敏感区域,8.97%属于低敏感区域。②丹江口库区划分为红线保护区、黄线控制区和蓝线优化开发区,其面积分别为14 859.50 km2、9 448.20 km2、2 188.01 km2,分别占库区总面积的56.08%,35.66%,8.26%.③红线保护区主要是以水域保护区、湿地保护区、自然保护区为主的生态优质区,此区域需严格保护,禁止与生态保护无关的开发。黄线控制区主要分布在丘陵、水源保护缓冲区和水源涵养限制区,此区域内应注重生态环境建设和基本农田保护,同时,应加强农村面源整治和污染源控制。蓝线优化建设区主要是库区县城、经济开发区等人口密度高、交通便利的城镇密集区,此区域应优化发展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