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中舞蹈教学中的心理教育

2018-07-22王萌萌

青年时代 2018年10期
关键词:心理教育舞蹈教学学生

王萌萌

摘 要:舞蹈是职业教育的一门专业技能课。舞蹈课堂教学教学,要注意目标的适中性、内容的整体性、策略的针对性、评价的客观性,同时还要注意引语的适当性、情感的合理性、反馈的及时性和明确性、多媒体的形象性。进而使学生掌握必备的舞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应用舞蹈教学和表演的能力;为其职业生涯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关键词:舞蹈教学;心理教育;学生

舞蹈教育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其中心理健康发展至关重要。作为身体教育的舞蹈美育,实质上是以人的有意识行为为基础,通过对身体进行有计划的训练,达到促进生命全面发展的作用。因此,作为一种“以人为本”,以人的身体为对象的特殊运动,实现人的心理健康发展是其重要功能。为实现这一功能,我们必须以多学科知识整合效应,把握舞蹈美育促进心理发展的原理、内容、原则及其方法,使其真正成为有利于生命发展的、合乎规律的科学教育。当今社会培养人才的总体目标规定了我们对教育内容的选择,要求我们采取有效的方法贯彻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目标,所以我们必须清晰地认识目前面临的问题,确立正确的教学原则。

一、高中舞蹈教学中心理教育的意义

我们都知道,中学生与成人不同,具有其自身的身心发展特点,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其各种特征都还处于变化之中,还没有到达顶峰和极致,正在向逐渐成熟的方向发展。正如毛主席所说的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他们身上各方面都有极大的发展潜能,具有较强的可塑性,身心、行为上出现的缺点错误都有较大纠正的可能性。在舞蹈教育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可以得到更大的发挥,能够具有独立积极学习、进行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能力,通过接受良好的心理素质教育,能够展现出坚强的意志力、坚毅的心理承受能力,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好的参与舞蹈训练、表演节目中去,更好地学习舞蹈,还对他们为人处世都有一定的帮助。

二、舞蹈表演学生发挥失常的原因

在高中阶段,每逢节日来临,许多学校都会组织一些表演节目,通常情况下舞蹈表演节目都是首要选择,而且还是重头戏。但实际隋况中,往往会出现一些意外现象,比如学生在排练时还表现很出色,但真正上台表演时却漏洞百出,出现发挥失常的现象。这到底是为什么呢?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心理素质不过硬,在表演时情绪过于激动而造成发挥失常。

(一)缺乏集体荣誉感,合作能力差。在舞蹈排练中,有些学生在平时自我学习能力和精神都很强,常常勤学苦练、严于律己、尊师重道,但有些学生自私自利,只为自己着想,以自我为中心,集体观念、集体荣誉感比较薄弱,以至于对他人漠不关心,合作能力不足,不能很好的将自己融入团体中,虽然自身表现良好,但往往与团体不协调,有格格不入之势。

(二)自信心不强,低估自我能力。一般来说,自信心比较强的学生,对自己的表现都是抱着肯定的态度,能很好的发挥自己的长处,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排练和表演中去;而那些自信心缺乏的学生,往往会低估自己我能力,对排练中的许多动作还没尝试,就想着“我不行、我不会”,把自己的能力限制在实际水平以下,这样在自我意识里就降低了自己的能力,在排练和表演时表现的过于胆怯、被动,导致经常发挥失常,不能展现自己真正的能力。这种情况往往出现在新队员中。

(三)过于追求完美,经不住挫折的考验。在生活中,常常可以看到这样一种情况:有的人虽然取得的进步很微小,但仍充满喜悦和自豪感,然后继续积极、努力下去,这种人看中的是成功,对存在的失误和不足能不气馁、保持认真对待的态度;另外,有的人一味的追求完美,一旦现实与理想中的相差过大,则自怨自艾、心理不平衡,导致挫折心理的产生,经不住考验,进而引起不良后果。这种情况往往出现在基础较好的老队员身上。

三、加强高中生舞蹈教学中心理教育的几点建议

根据以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学生在复杂的舞蹈表演过程中,也充满着心理素质所支配的一系列因素。因此,如何遵循人的心理活动规律,提高人的实践活动效率,一直是人类实践领域所共同面临并不断探索的问题。只有在平时的舞蹈教学中努力培养學生的健康心理,才能使舞蹈表演活动顺利进行。

(一)培养自信心,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舞蹈基本功的训练使学生身体更符合舞蹈规律的要求,以适应各种高难度技巧的需要,同时为扮演各种舞台角色做好准备,对学生体力的保持也有好处。但在训练初期是非常枯燥和单调的,除了压腿还是压腿,除了下腰还是下腰……而在这些枯燥和单调的训练中,往往还要碰到或大或小的挫折,这样便会产生一些异常情绪,如果不加以引导,久而久之便会成为心理障碍,克服这些“病症”的最佳良药就是帮助她们重拾信心,激发兴趣。此时我们无需再在动作要领上多做解释,只要告诉她们“只要坚持一下,就会进步一点”。一看到某学生进步一点,就应该给予热情的肯定与表扬;即使进步缓慢,我们也应该为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喝彩,从而使她们体验成功,重拾信心。

(二)提高表演能力,提升感情共鸣

首先,应培养对作品的感悟能力,引导其在感情上与作品内容产生共鸣。其次,应培养严谨的训练态度,注重情感的表达。最后,应多组织实践活动,激发表演欲望。

(三)培养与人合作、关心他人的能力

舞蹈训练时问一般排在早上和傍晚,学生们可谓是朝夕相处。在这个集体中有来自高三年级的姐姐,也有来自高一年级的妹妹;有训练程度比较深的,也有比较浅的。为了培养她们关心他人、与人合作的能力,可根据她们的特长和意愿,分配适当的工作,让她们帮助别人,同时又受到别人的帮助,让她们自己去处理集体中的人际关系,把“自我”融入集体的“大我”之中。

众所周知,不同的艺术形式有着不同的物质载体和不同的物质手段,舞蹈的物质载体就是人的身体,舞蹈的表现手段是人的身体动作。因此,我们要通过舞蹈教育,培养中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启迪她们的智慧,激励她们的意志,引导她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帮助她们增强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促进她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猜你喜欢

心理教育舞蹈教学学生
学生写话
浅析赞赏教育在中学教学中的运用
关于高校贫困生心理教育的几点思考
谈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设计
浅谈舞蹈演员良好个人修养的养成
浅谈舞蹈演员的舞台表现能力培养